APP下载

从新一轮百强企业看上海经济核心竞争力

2018-12-07汤蕴懿

上海企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百强制造业上海

汤蕴懿

2018年8月24日,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发布最新上海企业百强榜。从整体看,2017年上海百强企业经营规模持续处于扩张阶段,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研发费用、從业人员数等七大指标都呈现增长态势。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较快、大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强化,新经济产业体系逐步成熟。纵观这一年度“成绩单”,上海百强企业在经济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和多元主体发展上的表现成为亮点。

一、创新驱动成为区域增长新动能

改革开放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和出口带动推动经济增长,带动了投资和出口快速增长,这一发展路径使中国得以连续保持经济增长高速,从而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一方面,中国传统比较优势面临空前挑战,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且总量已经出现下降,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阶段,产业结构雷同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对我传统优势形成竞争,发达国家在需求不足压力下持续加大新一轮科技研发投入已初见成效。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增长动力升级,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首要任务,通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走出效率驱动发展的新路,防止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带来潜在增长率过快下滑。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要实现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在2018年榜单中,上海百强总体经营规模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的趋势较为显著,较之2013年,上海百强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入围门槛从30.7亿元显著上升到49.9亿元。与此同时,百强企业总体经营规模及净利润分别从不到4万亿和2355亿元,提升至超6万亿和43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超9%与13%,均显著高于8.7%的GDP名义年复合增长率。这充分反映出百强企业在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中,已经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更要重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不变情况下经济增长的程度,是衡量经济效率的最重要指标。各国发展经验表明,升级经济发展动力关键就是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速度,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有三:增加科技投入以提高经济内生力,提升人力资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制度变革来保障运行环境。

科技投入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上海百强制造业企业的增长动力更为强劲,科技创新动力不断提升,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不断形成。2017年,百强企业平均每家企业研发费用7.24亿元,总体增长率达到20.27%。其中大制造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更集中,引领作用更强。前20名企业研发费用合计448.9亿元,占上海百强的比例达到85.02%,增幅达到21.77%;上汽集团、宝武集团、上海建工分别以110.63亿元、58.34亿元、46.02亿元分列前三甲。前20名企业合计专利数66848个,占上海百强的比例达到89.94%,宝武集团、上汽集团、中芯国际分别以14192个、13654个、7729个分列前三甲。上汽集团和宝武集团作为上海企业的标杆,又一次跻身世界500强,并为上海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主要经营性业绩指标保持较好增长的同时,百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纵观近年来上海百强的经营业绩数据,主要依靠提高劳动效率提升企业净利润的现象已经连续数年出现,这一趋势反映了上海百强正在逐步摆脱依靠资产规模高速增长推动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的传统模式,更加重视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营业绩的增长。这种依靠发掘人力资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企业经营发展,既是企业自身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上海近年来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企业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将员工素质、劳动技能的提高和经营管理、技术、装备的进步作为提升企业发展的着力点,这对提高上海百强发展质量,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伴随着上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一系列创新中心的陆续落地,上海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相对缩小,使得上榜企业主要来自金融、高端制造等对于人力及技术资本要求较高的行业,反映出上海智造及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二、制造服务带动产业升级双轮驱动

制造业正重新成为城市经济的脊梁。城市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上,更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国际大都市都基本上遵循了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从制造业中心到服务业中心的演进趋势。全球国际大都市在从制造中心向服务中心演进过程中,都先后经历了制造业回落过程,并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经济后果,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发达城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各地区均制定了“制造业回归”计划,制造业回归成为区域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

从城市经济演进阶段看,上海正处在从制造中心向服务中心的转型后期,前期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海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上海在完成新老产业交替、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也先期暴露出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培育上海先进制造业新优势,既需要在新技术领域攻坚克难,也需要在传统领域创新突破,其中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往往是决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2017年,上海百强企业在传统的汽车、医药、航空、电力等行业经营发展稳步上升的前提基础上,以钢铁、化工等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在去产能等政策的推动下,经营业绩出现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经营性指标增长幅度或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大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加强。

在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回归中,制造业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制造业的回归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结构的整体转型提升,把城市带入“服务制造化”的新一轮发展阶段。

上海服务和上海制造的深度融合,既是制造业提高利润的重要方向,也是服务业提升能级的主要抓手。与制造业相比,民营企业在服务业中的灵活性进一步凸显,2017年,上海服务业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在服务业前50强中占比接近一半,显示出更加迅速的发展态势。同时在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处于上海这一国际金融中心的以金融机构为主要代表的服务性企业增长相对制造业增长有所落后,就资产规模及净利润而言,前者分别是后者的6.4倍和2.2倍,但纳税总额及研发费用方面,前者仅是后者的6成及2成。这反映出在目前的经营模式及产业政策方面,需要进一步对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给予更多倾斜。

三、民企国企形成经济增长新活力

民营企业成为区域经济新亮点。民营企业百强的提升变化,反应了上海市场多元主体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直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2018年发布的民企榜单中,四新经济企业明显增多,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大,很多上榜企业形成细分产业的隐形冠军。说明上海民营企业在这些新领域的活力更强,经过前期的培育,民营企业无论在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上都进入了新 一轮增长周期。“十三五”期间上海在全面推进改革和建设科创中心的进程中,要花更大的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搭建更大干事的创业舞台,推动民营企业为上海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有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大企业是一个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引领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巩固发展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企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积极发挥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大力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着力打造中国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共有7家上海企业入围,这7家企业排名全部比上年有所提升。其中上汽集团以1288.19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排名第36位,中国排名第八。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在重组整合后,排名提升到第162位。交通银行、中国太平洋保险、浦发银行、绿地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五家企业继续上榜,排名均有所上升。7家上海世界500强企业取得的骄人业绩,不仅反映了这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也是上海城市能级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的重要体现。

2017年上海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努力探索转型发展的新思路,上海百强总体经营规模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的趋势较为显著,百强制造业企业的增长动力更为强劲,科技创新动力不断提升,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不断形成,而在去杠杆的阶段,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依然稳健。这些都为上海“四个品牌”建设过程中实现更好发展,在上海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良好契机下,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良好合理互动发展的格局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经济工作的大逻辑,以新发展理念引导中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主体,大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厚植发展优势,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百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核心引领带动作用 推动整个行业转型迈向新高度,是企业的责任所在。同时,上海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中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在加快新兴领域龙头培育、加快制造和服务的深入融合、加快成果转化能力和形成长三角整体产业联动升级四个方面进一步着力。

首先,保持上海经济平稳持续发展,需要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出现。政府和企业界要特别关注新兴产业,发掘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快上海智能制造、互联网+和芯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业辐射能力强、拉动力度大,具有全球競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新的火车头。

其次,要更加注重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优势,引导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推广和应用无人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努力提高企业智力密集度,减少简单重复劳动,以更少的劳动投入获得更多的价值产出。

第三,通过政策引导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加大产学研用综合平台建设运用,统筹提升“钱”变“纸”、“纸”变“钱”能力,鼓励大中小企业联合创新,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尤其要高度重视品牌、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积累,在全球产业标准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

第四,在区域融合发展上攻坚突破。积极主动融入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网络,使人才、资金、信息、项目等充分流动。推动长三角地区率先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模式,联合培育一批在长三角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使长三角成为更具活力、更高能级、更大规模的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发展高地。

2017年上海百强总体规模和发展质量提升的趋势仍在延续,依靠科技创新,转换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动能的势头正在形成,如何进一步面向未来面向全球,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形成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新高地、联通全球的网络枢纽新高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平台新高地和近悦远来的国际化人才集聚新高地,形成中国标准,最终形成具有国际标识度的上海品牌新高地,值得期待。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百强制造业上海
2020年(第33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名单
2019上海百强成长企业50强排行榜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6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榜单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百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