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2-07王颖
王颖
【摘 要】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呼应,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对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管理及运行机制上加以改善,提高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Abstract】Under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should be echoed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with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the public service of the unit.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公共服务
【Keywords】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public service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9-0025-02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为社会提供相应的公众服務,其作为政府的职能单位,分别具有公益和服务的双重职能,同时也拥有政府部门所赋予的管理权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度制定、措施实施以及程序执行等途径,针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的方法及管控行为。2012年,我国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离不开自身内部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依据的是单位的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但眼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部门领导“一只笔”的审批形式暴露出单位的制度管理落后。单位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单位领导审批,导致领导在审批过程中反应疲惫,从最初的审批到最后的签字,内控变为形式化。另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单位员工对内控管理制度不重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
2.2 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通过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有待解决:第一,行政事业单位普遍采取了“一把手负责制”,该制度虽然有利于促进单位决策效率的有效提升,但同时也存在决策权过于集中,甚至有部分管理者因为过于自负,从而因为个人的独断专行而导致单位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经营数据和会计资料不真实的主要问题,部分单位为了提高单位的利润,通过修改财务报表、谎报利润等方式,不仅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同时也影响了其在社会中的公信度[1]。
2.3 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是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提供会计信息进而促进单位长远发展的职位,但是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对内控管理概念把握得不到位,因为自身内控意识薄弱,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与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单位管理者的眼中认为财务人员属于专业技术型人才,而不是管理型人才,从而导致财务人员所学的内部控制管理知识没有完全应用在单位经济活动之中。
2.4 缺乏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及考核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泛指单位内部参与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工作中的所有相关干部和职工。内控人员作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只有确保内控人员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掌握现代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才能对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但通过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均未能建立健全的内控人员培训及考核体系,从而导致内控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同时也未能掌握现代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导致内部控制方法及管理制度均有待完善,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
3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3.1 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授权和审批体系,针对授权审批的事项以及范围等进行全面的规范,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执行审批程序,针对重大业务及事项应当采取集中决策审批的方式,任何人均不得单独对决策进行改变。其次,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针对所有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全面的规范,包括接待费、差旅费等,均应当制定明确的文件规范,加强对所有费用的内部控制。最后,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针对所有员工做好相应的岗位职责分配工作,确保岗位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2-3]。
3.2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环境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实现对现有产权制度的全面改革,充分解决权利监督及科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现代管理制度,遵循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等基本原则,以免出现决策制定的片面化和随意化,提高单位的决策水平,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打造先进的行政事业单位文化,营造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内部文化氛围,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有效宣传,提高单位员工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使所有员工均可以参与到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定以及执行环节中。
3.3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
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素质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有效性,一支具有过硬业务知识和较高思想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才能有效保证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监管的功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内控意识首先要加强其继续教育,增强财务会计人员自我学习的能力。在這一点上,单位管理者应当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进行合理的策划以及安排,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切实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会计的培训从而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是相对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可以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进而提升财务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水平。
3.4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和考核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应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单位内部控制日常工作;研究提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或规划;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或岗位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等。在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在单位内部管理过程中,按照单位业务实现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将各个业务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业务流程中的每个业务环节,细化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部门和岗位设置,明确其职责范围和分工。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内控考核体系,设立相关部门和岗位对相关工作人员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结果进行监督和奖惩,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只有设置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单位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提升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提升单位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最终有利于其职责的履行。
4 结语
通过本文对行政职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其目前主要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薄弱、以及缺乏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及考核等主要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从健全内控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通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环境,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建立健全内控人员管理和考核体系等途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为单位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颖.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研究[J].财会学习,2018,10(2):256-256.
【2】赵静.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会学习,2018,33(1):249-249.
【3】朱晓芬.探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6(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