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荡的岁月里相濡以沫
2018-12-07六米
六米
1
她是我的奶奶,他是我的爷爷,他们成婚的时候,年纪都很小,她12岁,他13岁。
成婚当天,她哭闹着不肯上花轿,抱着娘嚎啕大哭,她的奶奶一边忍着泪,一边将她拉出娘怀,盖上盖头交给喜娘。并不断叮嘱着,到那边不许任性,要好好学着做人媳妇。就这样,她不情不愿地上了花轿,踏上了那未知的婚姻之路。
揭开盖头的那一刻,她紧张地绞着双手。映入她眼帘的是一个瘦小的男孩,皮肤黝黑,双眼明亮,只见他对她羞涩地一笑,露出了一排洁白的牙齿。就是这个微笑,让她一下释然不少,也冲淡了些许惆怅。
他和她挨肩坐着,欲言又止的样子,嘴唇翕动了几下,却没出声。最后终于像下定决心一样:“大娘说,叫咱们另过。”她答应了一声“哦”,脑袋有点蒙,其实她并不明白“另过”是一种怎样的过法。
就这样,两个半大的孩子毫无准备地走到了一起,又毫无准备地开始了“另过”的日子。最初的日子,很艰难,两个稚嫩的肩膀都还负担不起一个家庭的重任。
2
7年后,两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可是还来不及品尝初为人父母的喜悦,战火便延伸到了这个边远的小村庄,日本部队一拨接一拨地开來,将沿路的村庄洗劫一番。他挑着家当,她抱着孩子,随乡亲们到偏僻的山里躲避。
那一夜,她因为乳腺炎高烧不退,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孩子因为缺奶而撕心裂肺地哭着,乡亲们对这个嚎哭不止的孩子有了意见,因为日本人一旦循着孩子的哭声发现了这个山洞,那么洞里的几百个人将全部丧命。
这时,原本昏迷中的她突然用手将孩子的嘴和鼻子捂住。所有人被眼前这一幕震惊了,只见她边捂孩子的嘴边说:不能让所有人丧命……孩子晕了过去,她瘫软地松开双手,双眼空洞地望着前方,眼泪顺着眼眶默默地流着。
终于,临黎明时,警报解除,捡回性命的人们都松了一口气。这时的她,像得了神明护佑一样,不药而愈,不但退了烧,还有了奶水,孩子也在人们倒拍了几下背心之后醒过来,一声没哭地在她怀里睡着了。
之后10年的战争岁月,到山里躲避如同家常便饭,他们也因此躲出了经验,躲出了心得。
3
那是战争开始的第七年,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二女儿出生不满3个月,他出去干活了。这时,一个邻居跑来送信:“不好了,你家男人被拉夫的拉走了,你赶紧想想办法。”她一听这个消息,便追出去。
她哭着求那些人放了他,哭声惊动了部队的军官。一年前这个军官因负伤掉队,她让他在家休养并照顾他直到伤愈离开。就这样,她不但救出了丈夫,还将他们一同被抓去的其他5人都救走了。这件事,为她赢得了口碑,让村里人对她刮目相看。
当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出生时,已临近解放。他在外劳动,她在家操持家务,日子过得殷实充足。可是这样的日子很快便消逝了。家里被打成地主,所有田地财产均充公。虽然万贯家财一朝散尽,几代积累被瓜分一空,但她丝毫没有被打倒。她依然保持积极乐观、与人为善的态度。
他们就这样携手,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度过了最揪心的难关,他们勤勤恳恳,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终于等到孩子们都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时,他们才发现自己已步入了老年。
4
那天清晨,他出门做客时绊了一跤,当场脑溢血中风了。她不知疲惫地照顾他,然而他还是离开了。他临终前已陷入深度昏迷,她就那样静静地陪他坐着,直至他停止呼吸。
在儿女们惊天动地的哭声中,她显得异常平静,手里拿着一双千层底鞋,不停地纳着。做好之后,她便拿到他的坟前烧了。儿女们劝她别再做了,可她却固执地坚持着。
她为他做了23双鞋,也到他的坟前烧了23次。到她临终时,第24双刚刚才做好了一只。没有人明白她这样做的意图,除了她的小孙女。小孙女在一次陪她去坟前时听她流着眼泪说:“那天早上,我该让你穿上我做的鞋!”小孙女清楚地记得,爷爷中风的那天早上,穿的是前几天姑姑给买的新皮鞋。
或许,爷爷奶奶从不知道相濡以沫这个词,却时刻做着“相濡以沫”的事;他们从未说过“爱”那个字,却让“爱”化在一举一动里。他们那一辈的爱情,不为甜甜蜜蜜,不为卿卿我我,也不为轰轰烈烈,只为在最艰涩的岁月里,携手共度,红尘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