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本好书》看阅读新玩法

2018-12-07张妮李司坤

环球时报 2018-12-07
关键词:六便士三体正文

本报记者 张妮 李司坤

最近,演员赵立新在演绎事业上有了新尝试,他饰演了两名特别的角色,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科幻作品《三体》中被读者称为“三体六杰”之一的罗辑,在这出戏中,赵立新化身为这名发现“黑暗森林”理论的宇宙社会学家,在给自己挖好的墓碑旁,用一把手枪,一己之力,上演了与三体星人之间的故事,赌上两个文明的前途与命运。另一个角色是作家毛姆(图左),赵立新身着西式礼服,带着沉稳又略显疲态的语调,向观众缓缓阐述了《月亮与六便士》的情节。

这样的场景,很像一场高质量的话剧。但事实上,现场的观众并不是在话剧,而是在“看书”。

在舞台剧中感受好书的魅力

《一本好书》10月8日在江苏卫视和腾讯视频正式上线,节目共12期,每一期都会把推介的书目用影视的形式呈现,由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潘虹等实力派戏骨进行演绎,辅以梁文道、朱大可、止庵、吴伯凡、史航、蒋方舟等作家学者与文化大咖的独到品评,力图还原12本经典之作中的场景。

《一本好书》的导演是关正文,他的另一档节目是好评如潮的《见字如面》。谁能想到,在关正文的眼中,它只是《一本好书》的副产品。有人说,《一本好书》像是《见字如面》的升级版,表现层次要丰富得多,是一个集影视、话剧、说书人、评论者为一体的综合体。这保持了书中情节冲突、人物性格和语言意境的最高还原,并以更加生动的形态呈现。例如,在《人类简史》的一期,节目请到王自健,他大秀脱口秀,以“我们的故事”为共鸣点,将观众拉回100万年前,为大众呈现这100万年人类发生的变化。

除了对经典书目内容忠实还原,节目还会反映当下社会现实话题。在《三体》一期的片头,《一本好书》告诉观众,这不仅是一部科幻作品,作者刘慈欣的宇宙世界,本质上是以光年为单位展开的人类社会观察,“他对人类文化和人性的鞭辟、警示与悲悯,应被科幻世界之外的更多人看到”。

《一本好书》截至目前已播出7期,豆瓣上评分高达9.3分。有网友评价,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尝试”,通过舞台剧演绎与嘉宾解读诠释一本名著。影评类自媒体“Sir电影”更是夸赞称,它是真正让文学走进大众视野的“超级综艺”,“甚至可能影响一部分观众,造成小面积的‘文艺复兴”。“看了节目,我真想去读这本书”,这是不少观众的第一反应,也是对节目最好的反馈。

伴随《一本好书》的播出,节目推荐的书目《月亮与六便士》《三体》《万历十五年》《人类简史》等纷纷登陆豆瓣读书、当当网图书热搜,《三体》《月亮与六便士》还登上京东、当当畅销图书榜前10位,《人类简史》位列第8,《三体》《月亮与六便士》同时跻身亚马逊销售排行榜前20。

缺少有影响力的读书节目很丢脸

在成功打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现象级文化节目后,关正文一直有一块心病:在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却没有一档有影响力的读书节目,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因此,做一档读书节目成为他的夙愿。《见字如面》大获成功,激发了关正文场景化演绎书本的灵感。60分钟的节目,只为一个目标,就是动员大家马上去读这本书。关正文感慨,迄今为止,最畅销的书也不过百万读者,这与视频节目动辄上千万、上亿的受众规模没法比。“我一直相信,对好书有需求的人远比现在的读者规模庞大,只是大家不知道。”

然而,通过影视化的手段推广好书,操作起来绝非易事。《见字如面》每期节目只呈现几封信,而《一本好书》成了一期一本书,这意味着影视化编排难度成几何倍数增加。以《三体》为例,关正文描述道,“三体的叙事和跨度非常宏大,三卷本,如果折算成脚本,可能就是一万多字,给我们现场的容量却只有几十分钟”。导演组必须深度钻研原著内容,才能再进行精炼和取舍。

改编大纲基本完成后,留给赵立新、王劲松这些演员录制排练的时间已经很紧。有太多镜头要拍,但经费有限,每期节目最多只有两天时间录制。为保证质量,节目组全体成员每天工作超过20小时。“在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关正文说,“赵立新老师也好,黄维德老师也好,还有前两天刚结束工作的潘虹老师,她已经60岁了,也是从早上6点就开始化妆,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4点”。

谈到《一本好书》的演绎和平常演舞台剧的区别,赵立新说:“《一本好书》舞台就像一个大游泳池。我在里面随便游,可以展示各种泳姿。影视是一个小水坑,我只能很有限地摆姿势。”或许《一本好书》给真正痴迷于表演的演员提供广阔表现空间,才让他们能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条件下,始终保持这种全然忘我、全情投入的状态。就这样,所有人废寝忘食的付出,产出了一期又一期的大戏,堪称奇迹。

改编无法代替原著

随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城市里、尤其是年轻人间主要阅读形式,似乎很少有人能坐下认真读一本书。《一本好书》的热播,能否引发新一轮“阅读革命”?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如今又出现影视化改编,未来的读书趋势会不会改变人们看原著的习惯?

对此,关正文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一直不太同意大家对所谓的“碎片化”的分析。他认为,时间的碎片化不影响人们读书。“过去老一辈常说‘马上、厕上读书,今天大家利用地铁时间等不断吸收养分,这和过去没什么太大差别。”对于阅读方式的变革,关正文以“听书”为例说:“听书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事情。很多朋友会把更多可利用的时间用听书的方法解决。”关正文认为,视频对读书“赋能”的意义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所以我们想尝试完全通过视频的方式去推广阅读”。

不过,关正文承认,不管如何改编,不管读书形式如何演化,让人们回归原著才是终极目的。“在我看来,任何改编无法代替原著。”对于这一点,江苏卫视节目中心副总主任张烨镝也深有体会。他在媒体见面会上分享了一个案例:节目组在录制现场对600名大学生观众做过一个调查,“谁看过《三体》”,但只有寥寥几人看过。“如果一本书能够影响一群人,这群人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猜你喜欢

六便士三体正文
月亮与六便士(四首)
舟桨六便士,彼岸白月光
呵呵
六便士上的月亮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医学生毕业论文现况分析
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与表述
《三体》获雨果奖
户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