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软”煤巷锚网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8-12-07关永龙张建星

山东煤炭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三软锚网单根

关永龙 张建星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长期以来受“三软”煤层赋存条件影响,郑州矿区煤巷支护一直以被动支护为主。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大,巷道支护方式不仅从刚性金属支架升级为U型钢可缩性支架,而且U型钢型号也由25U逐步加大至36U。U型钢支架不仅投入费用高、运输量大、回收率低、职工劳动强度大,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断面收缩严重,工作面端头超前扩修、替棚,严重制约了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为破解“三软”煤巷支护难题[1],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工程实践的方法,探索了一条适应郑州矿区的锚网支护技术。

1 “三软”煤巷锚网支护理论分析

大量的试验表明,即使在软弱、松散、破碎的岩层中安装锚杆,也可以形成一个承载结构[2]。只要锚杆间距足够小,每根锚杆形成的压应力圆锥体将相互重叠,就能在岩体中产生一个均匀压缩带,可承受破坏区上部破碎岩石的载荷。加固拱内的岩体受径向和切向约束,处于三向应力状态,岩体承载能力得到提高。锚杆支护的作用是形成较大厚度和强度的加固拱,拱的厚度越大,越有利于围岩稳定。加固拱理论充分考虑了锚杆支护的整体作用,在软岩巷道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这一理论是郑州矿区“三软”煤层能够成功开展锚网支护技术的有力支撑。

2 数值模拟实验

2.1 数值模型建立

基于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和开采沉陷理论[3-4],结合郑州矿区典型的地质采矿条件,利用离散元U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数学模型,模型参数如下:模型尺寸为80m×80m,模型底边界为固定边界,左、右边界为位移边界,顶边界为应力边界,模型顶部施加5.5MPa垂直应力等效为上覆220m岩层的自重应力。分别模拟不同长度的锚杆、不同锚固长度、不同锚杆间距锚杆预应力场的分布特征。

2.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2.2.1 锚杆长度的确定

图1为巷道采用Ф20mm螺纹钢锚杆支护、半长锚固、预应力50kN条件下锚杆长度分别2.0m、2.5m、3.0m和3.5m时的单根锚杆预应力分布云图。颜色越深表明应力集中越明显,反之,应力集中越不明显(下同)。图1实验结果表明:

(1)在相同预应力水平下,随着锚杆长度增加,单根锚杆形成的预应力场范围在不断扩大,但形态更为狭长。当锚杆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锚固范围内的中高预应力区会产生“缩颈”现象。

图1 不同锚杆长度下单根锚杆预应力分布云图

(2)从充分发挥锚杆预应力作用来看,锚杆长度取值在2.0~3.0m之间较为理想,考虑到井下巷道锚网支护施工便利,锚杆长度应不超过2.5m为宜,结合郑州矿区锚网支护工程实践取得的成功经验,郑州矿区煤巷顶板锚杆推荐长度为2.4m,帮锚杆推荐长度为2.0m。

2.2.2 锚杆锚固长度的确定

在工程实践中,端头锚固和加长锚固是两种较为常用的锚固方式,以Ф20mm螺纹钢锚杆为例,分析锚杆锚固长度对锚杆预应力场分布规律的影响。图2中锚杆长度3.0m、预应力50kN,锚杆锚固长度分别为0.6m、1.2m、1.5m和1.8m。

从图2中单根锚杆形成的预应力水平看:

(1)锚杆锚固长度0.6m时,预应力场最高应力水平0.07MPa,中高预应力区高度0.3m;当锚固长度达到1.2m时,预应力场外轮廓最大高度2.4m,最大宽度1.1m,锚杆的预应力水平0.1MPa。随着锚杆锚固长度继续加大,当锚杆锚固长度达到1.5m时,预应力场范围进一步缩小,虽然中高预应力区轮廓高度下降至1.5m,但该区域中上部宽度较为均匀,有利于发挥锚杆的群锚效应。而当锚杆锚固长度达到1.8m时,不仅预应力场范围继续减小,而且预应力水平整体下降约0.02MPa,首次出现预应力场范围、预应力水平双降现象。

图2 不同锚固长度下单根锚杆预应力分布云图

(2)结合郑州矿区锚网支护工程实践的成功经验,推荐每根锚杆使用2支2350型树脂锚固剂,理论锚固长度约1.4m。

2.2.3 锚杆支护密度的确定

图3为不同锚杆间距下锚杆预应力场分布云图,图中巷道顶锚杆长度3.0m,帮锚杆长度2.0m,锚杆锚固长度1.5m,预应力50kN。帮锚杆间距统一为0.9m,顶锚杆间距分别为0.6m、0.8m、1.1m和1.5m。

图3 不同锚杆间距下锚杆预应力分布云图

由图3中可见:当顶锚杆间距为0.6m时,巷道顶板单根锚杆的预应力场相互叠加形成明显的“群锚效应”,顶板锚杆预应力场平均厚度1.4m,该区域内预应力值保持在0.05~0.125MPa之间;当顶板锚杆间距0.8m时,顶板锚杆预应力平均厚度1.1m,该区域内的预应力值也降低了0.01MPa左右;当顶板锚杆间距1.1m时,顶板锚杆间的预应力场叠加效应十分孱弱,预应力条带作用不明显;当顶板锚杆间距达到1.5m时,巷道顶板锚杆间的“群锚效应”完全丧失。为保障锚杆预应力叠加区域厚度,合理的锚杆间距应在0.8m左右。

3 工程实践

3.1 工程概况

白坪煤矿22031工作面煤层厚度8.0~17.0m,平均煤厚9.0m,煤层倾角4~12°,平均倾角9°,巷道埋深259~353m,巷道主要施工层位为二1煤层及其下部底板,留底煤2m。22031工作面上付巷顶锚杆间排距为750×800mm,帮锚杆间排距为850×800mm,顶板锚杆选用Ф20×2400mm高强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钢材牌号335),帮锚杆选用Ф20×2000mm高强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钢材牌号335),锚杆托板规格为120×120×10mm鼓形托板(钢材牌号A3)。每根锚杆使用1支K2350树脂锚固剂(头部)和1支Z2350树脂锚固剂,并使用配套快速安装螺母和减摩垫圈,锚杆初始预紧力矩不低于200N·m。

3.2 现场实验结果及分析

22031上付巷每隔50m布置1个矿压观测站,共布置4个观测站,每个观测站观测内容包括巷道顶板离层、巷道表面位移[5]。

图4、5为3#、4#测站矿压观测结果。3#、4#测站受底板留煤影响,巷道顶底板下沉量相对较大,两帮移近量在巷道掘出后也迅速增加。实测结果显示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270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190mm,浅基点最大位移量为120mm,深基点最大位移量110mm。

图4 3#测站巷道表面围岩位移、顶板离层变化曲线

图5 4#测站巷道表面围岩位移、顶板离层变化曲线

4 结语

(1)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郑州矿区煤层锚网支护巷道理论锚杆长度2.0~3.0m,锚固长度1377.6mm,顶锚杆间距0.8m。

(2)22031上付巷从施工至回采未进行扩修和加强支护,该支护设计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3)现场矿压观测结果表明,郑州矿区煤层采用锚网支护技术能够满足巷道支护要求,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猜你喜欢

三软锚网单根
仅吻合单根指动脉指尖再植的疗效分析
大型水库消落带2种典型耐淹草本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
浅谈锚网支护技术在深部返修巷道中的应用
西宁盆地黄土区典型草本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试验
综采工作面末采安全技术研究
“三软”煤层巷道掘进常见问题治理浅析
单根电力线接入的LED调光器与调光驱动电源
悬移支架机采放顶煤工作面防治片帮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