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睿:学校是自适应学习的文化场

2018-12-07

教育家 2018年44期
关键词:青岛人文实验

本刊记者 /

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孙睿是个智者,他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把知识内化后融会贯通,使学习更加精准化,从而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时代磨炼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的“格外”书店,记者见到了孙睿校长。一杯茶,一张桌。聊起教育,孙睿的脸上绽放起“弥勒佛式”的标志性微笑,敦厚睿智。开篇他便直抒己见:“我深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学习是一个多要素多环节的复杂过程,一旦触发激活孩子的兴趣点,创造力便由此而生。所以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文化场,培养学生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把知识内化后融会贯通,从而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时代磨炼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孙睿的眼中星辰闪烁,目之所及处,一派灰白清悠的徽派建筑融入澹澹秋光中,状元红、象牙白、人文灰、生命绿,皆沉静在这场繁盛的秋色里,晕染出一个从教20多年,对教育有着朴素和真挚感情的校长。

“新人文”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

要啃就啃硬骨头。1988年,孙睿从师范院校毕业进入一所中学教历史,并担任一个“老大难”班级的班主任。那时的孙睿不善言辞,尚未找到当老师的感觉,在和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他慢慢发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转化一个孩子更有一种成就感。进入角色后,孙睿爱上了教育,也变得更加健谈。他性格平和,富有爱心和耐心,利用假期将班级所有学生家庭走访了一遍。之后这个“人见人推”的班级在他的调教下成了凝聚力最强的班级。由于初三没有历史课,孙睿不再担任该班班主任,学生们知道后,联名写信要求孙老师留下来,于是孙睿便成了学校唯一不教本班课的班主任,留下了“整治乱班有一套”的赞誉。后来,高中一个班级纪律涣散,老师们谁都不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孙睿,于是他又“破格”成了高中班主任。面对这样一个班级,孙睿深知,要想让学生信服,首先要把课教好,他倡导“快乐学习”的理念,课上与学生一起讨论,课下与学生一起运动、一起说笑,令人叫绝的是,他总能用故事把枯燥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用故事把深刻的做人道理揭示出来,连原本在课堂上最坐不住的学生都被他吸引得不愿下课。考试时,这个班的历史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

◎孙睿和学生在交谈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孙睿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后来,孙睿被派到改制学校“求真中学”教学。这块“教学的试验田”成了他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仅一年时间,他所带的求真班,中考成绩全市领先,第二年家长纷纷把孩子往这里送。提到这段经历,孙睿笑言,这是一段练胆的日子。

2002年,孙睿进入青岛二十一中担任校长助理,两年后被任命为副校长,2008年被调到教育局基教处工作,六年的行政工作使孙睿受益匪浅,思维方式得到了锻炼,格局、视野与高度得到了提升,看问题更全面,更有全局观。但孙睿骨子里是个爱折腾的人,有梦想,也有自己的小骄傲,不愿受一成不变工作的束缚,有一天他听到李宇春的歌曲《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内心不禁一颤,他怀念和学生相处的时光。2014年,孙睿终于又回到了学校任校长。

如今,提及六年的教育局基教处工作经历,孙睿坦言,因为曾经是政策的制定者,他深知政策引导的重要性,一直保持着每天看新闻、浏览教育部网站的习惯,他善于捕捉政策风向,把很多工作做在了前面,他笑言:“在山上待过,在半山腰干什么事儿都顺”。

一切的教育改革都源于文化。对教育来说,一切的改革都源于文化,源于对文化原点的追寻,源于对文化历史渊源的挖掘与传承,教育领域是一块伟大的实验场地,唯有教育实验才能推动教育改革前行。

什么样的学校才算是好学校?是本科达线率最优,还是让学生各尽其才?在学校成绩数一数二的学生,为什么到头来发展并不突出,而一些成绩中等的孩子反而能够后来居上?在孙睿看来,真正影响学生发展的并不是知识素养,而是情商、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他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心性决定了他飞得远不远。真正拉开孩子间差距的,不是成绩,而是心性。”于是,当很多学校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时,孙睿带领他的团队奉行“无改革,不实验”的大教育观,把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放到了和学科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神奇的是,当他风轻云淡地看待教学成绩时,学生的成绩却在直线上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上去了,还用耳提面命地强调成绩吗?那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孙睿自信地说。

自2014年以来,青岛实验高中推行国家课程分层选课走班,为每个学生提供最近发展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改革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视野和理性。面对外界的质疑声,孙睿敢于亮剑,他淡定地用实力证明自己。“改革就是要改风气之先,要领先。学校改革最难的是改变人。这一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尝试、寻求突破,反思、再上路。”正是由于孙睿大无畏的探索精神,勇于实践的魄力,青岛实验高中才会被称为“青岛教育界的一匹黑马”。

做“学生有选择”的教育。“类似巨木的成长,第一需要的是大空间。作为校长,我要给学校创造一个利于自身主动发展的大空间。”青岛实验高中的“新人文教育”就是孙睿为学生创造的发展大空间。“所谓的‘新’并不单单是让学生多背几首唐诗宋词,而是真正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出发,来发掘学生真正的兴趣点,通过对个体的充分尊重,来提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自信,进而提升学生的成绩,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他的发展方向。”孙睿如此解释“新人文教育”。

不破不立。在孙睿的主导下,“新人文教育”扬弃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学科中心,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社会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模式,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两种模式、三大制度、四类课程、五项保障”的选课走班实施体系,初步实现了“学生有选择”的教育,为全面对接高考改革,切实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兴趣、主动性、自制力大大提高,学生学会了学习,提升了学习能力;通过小组活动的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和优势在交互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和开掘;小组之间的竞争,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技能,学生面貌焕然一新。”孙睿强调。教育的本义在于成人,人是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青岛实验高中以人为本,构建的“新人文课程体系”,凸显出强烈的“生命第一”意识和浓浓的人文关怀。

“让孩子通过接受好的教育而成才,从小处说,教育可以通过一个孩子的命运转变整个家庭的命运,从大处说,教育可以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学历史出身、曾经做过多年班主任、以“整治乱班有一套”而闻名的孙睿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教育公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对待学生,孙睿一直秉承“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他说:“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你不知道哪句话会点透哪个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最终依靠自己的长处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为了保证学生们的个性能够充分发展,学校特别推出了“六个百分百”课程体系,保证百分百的学生参加学校课程,百分百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百分百学生成为志愿者,百分百学生参加艺体俱乐部,百分百学生三年收听30堂高水平专家讲座。通过这种学校搭建的发展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喜好和方向,拓宽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最有力量的教育是给学生真实的生命体验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泰戈尔说,教育的最后目的不是教授技能,而是叩击心灵,如果一个人能对路边一丛盛开的矢车菊动容,这就是成功的教育。豪爽大气却又心思细腻的孙睿不愿意让学习、考试的压力抑制了学生们灵动的天性,他赞赏体验式的生命教育。“完整的教育,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孩子认知美好的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有一颗爱心。教育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情感关系的问题,在为人们创造财富与欢乐的同时,健康地生活,面对挫折、痛苦能够挺立起来,并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在一些人看来,孙睿走的是一条不同寻常之路,但实际上是一条回归教育最本质的路。他倡导的“新人文教育”又不时赋予他“诗意栖居”的田园诗人气质:倡导自我个性,实现自我生命。

让人惊讶的是,他的这种田园诗人气质竟浸润于青岛实验高中的每一个角落。“科技与人文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一个懂艺术的人才有创意。”在孙睿眼里,光有教室、实验室的学校是没有文化品味的。在青岛实验高中,整个校园演绎着徽派建筑的柔美秀雅、大气敦厚,江南书苑之风润染着在此读书的每一个学生。两侧主建筑的一楼里,深藏着两处古典雅堂:一处是曲水流觞的汉学馆,一处是凤沼雁足悬于墙的古琴馆。当七十二式古琴和曲水流觞景流过眼眸时,执棋品茗,信手拂弦,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可以伸手触摸历史。如意湖畔是美丽的生态课堂,当学生临水描摹,发现的是身边的景和四时的融合。校园的角角落落在孙睿的视界里,交织出的是育人空间:“我们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渗透于每一方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天地。”

世界那么大,在远方也在脚下。孙睿心中的教育还远不止此,他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办更加开放的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型人才。

为此,青岛实验高中与法国、德国、韩国、美国等多家学校建立了学生互访交流平台,近几年,直接接待国外学生家庭450余个。2017年,法国雷泽圣母高中的学生Emma跟随学校访问团来到青岛实验高中,见到青岛实验高中的学生雅宁,两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原来不久前,雅宁参加青岛实验高中暑假的国际理解课程,访问南特雷泽圣母高中,住在Emma家里。这次雅宁邀请Emma回家住。周末,雅宁带着Emma参观青岛博物馆、汉画像砖博物馆,游玩“海上第一名山”,品尝海鲜和青岛啤酒,教Emma写软笔书法……Emma在青岛实验高中学习了一个月的书法、古琴、中国历史、中国戏曲、中国传统节日、太极拳、烹饪等20门中国文化课。离开时,Emma很认真地用汉语说:“我爱中国,长大后还要再来!”

“青岛实验高中一直重视教育的开放和国际交流,引进国际课程,以此提升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国际竞争能力。”孙睿介绍说,学校已开设了美国高考ACT和德国预科PSP国际课程,使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地选修国际课程,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满足学生多元化、多渠道成才的需要。

阅万卷书,更要行千里路。研学旅行是孙睿着力打造的学校又一品牌,“诗意黔行”——每年组织700多名学生赴贵州参观文庙,参拜孔子,游览黄果树瀑布,感受喀斯特地貌,参观遵义旧址,走进贵州屯堡,参访留守儿童家庭。“我们希望能给学生一种天地万物的熏陶,让学生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可以见本我、见天地、见众生,在这样的行走中种下艺术人文的种子。”孙睿坚定地说。

拥抱大数据时代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人工智能时代呼啸而来,学生的学习进入了智慧学习的时代,学校也需构建智慧教育的体系。孙睿望着校园里的两棵菩提树,陷入了沉思,“智慧学习靠什么?靠认知,靠格局,靠境界,靠视野。这些东西书本里没有,要从实践中来、社会中来、交往中来。未来社会看的是创造力,我们要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上下功夫。”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更要主动学习、智慧学习、创造性地去学习,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孙睿表示。为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青岛实验高中进行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门课程的整合,衍生出了大数据课程。“大数据课程其实就是学习利用大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带有游戏性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知识由平面化变为立体化,并且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孙睿向记者谈道,“基于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进行一些课程的整合和活动的构架。比如37个艺体俱乐部,都是做团队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经受挫折、百折不挠、有上进心与竞争力、能够与人为善、在团队中担当领导与服务者的角色。”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的时代背景下,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多元的,包容性也是多元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更加多元。学生的关系渠道拓展得很宽,还有网络上的虚拟关系存在,是地球村的概念,所以现在的孩子要从全球化的视角去培养。要知道世界各国人都在做什么,不仅要同步,更要超前,只有超前才能拥有竞争力。”孙睿强调道。

培养具有未来思维的老师。学校教育要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教师也要作出改变。孙睿认为,国际化、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未来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学校除了国际化、信息化之外,还要有现代的治理体系、现代的课程,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教育思维的教育者。

为了让教师尽快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孙睿向教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主动搭建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二是要保持对时代敏锐的感悟力,把握时代脉搏,用敏锐的触觉去体验新时代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三是要有热爱生活的能力,积极向上,乐观热情,用热情积极拥抱新时代;要学会管理情绪,让自己始终保持满血复活的状态。四是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抽离了外在的东西之后,剩下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不管时代怎么变革,适应这个时代的思维方式是最有价值的。

孙睿跟老师们不断强调,人工智能也许会取代简单机械的劳动,但绝不会取代创造性的劳动,更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是富于情感和智慧、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职业,这些特质人工智能是无法比拟的。将来“没有创意的老师”可能会被替代,而情感丰富、创造性强的老师则会永远受欢迎。

为了打造优秀的能适应未来的“智慧教师”,青岛实验高中不遗余力地推进教师培养。他们以教师发展“五年规划”为指导,扎实有效地展开培训。根据“两规划,一平台”教师专业发展总体规划,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阶梯计划层级划定,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阶梯计划”,设立教师专业发展专项基金,促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

“我们学校老师年龄结构偏大,但可贵的是大家愿意做出改变,始终保持着对未来时代的热情,这已成了我们学校的文化气质。”孙睿颇为自豪地说。

采访结束,穿过繁树萦绕的校园大道,冷艳的秋色以凌厉之势,极尽绚烂地漫山铺陈,染醉了整个校园。微风过处,花香渺渺,桂花花瓣扑簌簌洒落一地浅黄。下课铃响起,一阵轻柔的钢琴乐《萤火虫之舞》透过层层秋叶,灌入耳际,让人心际为之一颤。一群群气宇不凡的学生穿过悠长的回廊,伴着音乐前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甜美与幸福。有梦想就有希望,不畏平凡,萤火虫也有星光。

猜你喜欢

青岛人文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人文绍兴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