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与打破
2018-12-07江苏
江苏
【热点材料】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关税的总统备忘录;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2018年4月2日,中国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中国输美国的1 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同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相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
【热点解读】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
【知识链接】
一、古代中国出现的类似贸易保护主义——明清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明代“海禁”
(1)直接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势力与倭寇相互勾结,形成倭患,危及明朝统治。
(2)内容:民众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明中期,民间贸易放开。
2.清代“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①根本原因为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存在;②客观原因为西方殖民者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③直接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抗清斗争的需要。
(2)内容: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帆下海。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认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并非禁绝海外贸易。
(4)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中国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对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被打破——鸦片战争等列强侵华战争的爆发
(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前,清朝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经过:1840年6月,英舰侵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
(3)性质:侵略(英国)和反侵略战争(中国)。
(4)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5)影响: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③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④革命性质的变化——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近现代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与打破
1.近代英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
(1)标志: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2)背景:17世纪中期,荷兰的海上殖民霸权使得荷兰垄断了海上贸易,这损害了英国的海上利益。于是,为了发展本国的海上贸易运输,保护本国资产阶级利益,打击荷兰海上霸权,英国议会于1851年通过了《航海条例》。
(3)内容:规定凡是出入英国及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均由英国船只运送等。
(4)影响:《航海条例》的颁布成为17世纪英荷之间发生三次战争的导火线。
(5)贸易保护主义被打破:工业革命发生,自由主义经济思潮逐渐兴起。
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英国的生产力高度发达,实力增强。工业资产阶级进一步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生产、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打破政府的干预和保护,在世界范围内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近代美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1)美国斯姆特—霍利关税法:1930年6月,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颁布该法案,将2 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该法案通过后,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美欧之间的贸易规模极速衰退。1929 —1934年间,世界贸易规模缩减了约66%。
(2)美国罗斯福新政: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贸易保护主义被打破:二战后,美国主导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强。
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必要性:国际政局的变化和1929年开始的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可能性:二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签署:1947年10月,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作用: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缓解了当时国际贸易中的矛盾,促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但是,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有关关税及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尽管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但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②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强:两极格局的结束,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以及WTO的成立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平台,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拓展,贸易保护主义的市场日益缩小。
三、当今中国的对策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加深,全球制造业中心逐步转移到中国。但作为WTO新加入的成员国,中国对于如何利用世贸规则、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和经验十分有限,在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根据国际形势,结合自身实际,笔者觉得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新能源、新技术水平,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2)以务实外交为指导思想,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和协调,争取使西方国家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3)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APEC等区域经济组织的一体化进程,调整我国贸易方向,避免贸易进出口过分集中于某个国家的现象,重视区域经济合作。
(4)积极学习国际贸易知识,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加强国内贸易立法,如订立《反倾销法》等。
(5)作为WTO成员,中国应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利用有效的多边贸易规则约束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
【实战演练】
1.鸦片战争后,清道光皇帝曾经下达谕旨: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平行礼可以通融;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朝 ( )
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
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
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
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
2.1651年,英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英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目的在于控制殖民地经济发展、独占殖民地市场
B.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在海外的扩张
C.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贸易
D.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
3.韩青等主编《贸易战争——500年全球贸易进化史》中提到,“斯穆特—霍利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关税,几乎所有产品的关税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总体来看,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根据1932年的进口情况来看,实际上,物品的平均税率达到53.2%。材料中提高关税的措施( )
A.不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
B.有效缓和了美国经济危机
C.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
D.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
4.下表为21世纪初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案件统计,对该表中数据理解准确的是 ( )
年 份(年) 全部磋商请求 中国申诉请求 中国被申诉请求2002—2004 82 1 1 2005—2007 45 1 7 2008—2010 50 5 13
A.2007年以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世界竞争
B.世贸组织充分发挥职能减少了贸易纠纷
C.发达国家借申诉机制成为全球化受益者
D.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