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武:沙子和沙区重塑当地工农业

2018-12-07刘倩玮

绿色中国 2018年20期
关键词:彰武县三北沙子

文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刘倩玮

双手黝黑粗糙,十指布满老茧,指缝间沙土沉积的深褐色清晰可见。这是一双女性的手,手的主人叫马辉。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一个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乡镇。马辉是阿尔乡镇副镇长,也是长年活动在一线的三北造林人。

彰武是辽宁的沙化大县。全县24个乡镇,有23个分布在沙区,沙化面积达52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占全省的1/4。

1996年的阿尔乡林木资源匮乏,山上仅有零星的杂草,刚毕业的马辉被分到了这里。“刚来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春天狂风可劲刮,吧嗒一下,嘴里都是沙子,有时刮起大风,沙子都能把家门堵上。”马辉说,阿尔乡是彰武风沙危害最重的乡镇。

“防风固沙就得靠植树造林,只有把树种好了,才能不受沙子气。”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最终是人类胜出。马辉所在的阿尔乡,干部群众在辽宁内蒙古边界营造防护林46公里,植树1000余万株。

马辉说,记不清在这片沙地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苦,但她清晰地记得,栽下的沙棘、旱柳和松树长大了,特大沙尘暴没有了,粮食产量翻了三番。

在三北地区,马辉的经历代表着许多人。

新中国成立前,彰武县有林地面积不足18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2.9%,北部与内蒙古相邻的7个乡镇形成了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15公里,以流动、半流动沙丘为主的沙荒区130万亩。如果刮起7级-8级大风,彰武的沙尘仅需1个多小时就可抵达东南方向的沈阳。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严峻的沙漠化程度,使彰武成为辽宁土地荒漠化、生态较脆弱的区域。固科尔沁风沙、建第一道生态屏障、兴县域经济,是全县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彰武县委副书记杨羽告诉记者。

如今,走进辽宁内蒙古边界林,林木成片、树木成行,到处是满坡满眼的绿。彰武县成功固定6座万亩流动沙丘,黄沙瀚海的荒凉景象早已不见踪影。

不仅当地绿肥黄瘦,彰武还为三北地区作了贡献。

1952年,辽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彰武成立,中国的第一片樟子松人工林就在彰武建成。如今,樟子松在三北地区大种特种,西部适生区已扩展到内蒙古鄂尔多斯,经度比彰武足足西移了15度。

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彰武林地面积由18万亩增加到17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提高到34.5%。科尔沁沙地综合防护林体系初见雏形,筑起了辽西北第一道生态屏障。12.5万亩农田防护林,使166万亩农田得到保护,全县粮食产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亿公斤增长到目前的13.8亿公斤,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

随着三北治沙造林面积日益扩大,彰武逐渐成为林业资源的富集区。全县林木蓄积量达496.2万立方米,通过实施林下经济综合开发,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增加就业人员20.9万人次。

彰武不仅治住了沙,还妙用起沙。

彰武是全国三大天然硅砂主产地之一,目前已探明储量8.49亿吨,远景储量在30亿吨以上,占东北地区总储量的10%。全县现有硅砂企业30户,其中有规模以上企业7户。硅砂产业已成为彰武四大产业之一,2017年生产了近300万吨硅砂,占国内铸造用砂市场份额的1/10。

沙子都含有二氧化硅,含量达到工业利用标准就成了硅砂。

“到2020年,彰武硅砂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亿元,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硅砂加工基地。”彰武县县长杨敬忠介绍,下一步,彰武将探索尾矿再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做大做强彰武铸造用硅砂产业基地。

2016年,彰武确定沙工业、沙农业、沙保健和沙旅游业四大沙产业发展领域。北部产砂区流动沙丘及不能绿化的区域用于开采硅砂,工业采砂产生的水面用于沙农业灌溉,废弃矿坑绿化发展特色农庄,种养殖业为游客提供优质食材,沙医疗保健、沙地景观、沙地赛车赛马项目吸引游客入驻。

彰武正谋求打造现代沙产业体系,建设“中国砂都”。共筑沙之梦,彰武在行动。

猜你喜欢

彰武县三北沙子
一粒沙子的历史
沙子为什么会"唱歌"?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绝望的沙子
一粒沙子
杨树的育苗技术
浅析杨树的育苗技术
彰武县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