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成设计的多元化表现浅析

2018-12-07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立体艺术设计形式

构成设计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这是一门包含了多个方向的课程。视觉艺术领域的“构成”,是指将一定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征、审美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在系统的课程体系架构中分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光构成等不同内容。学生通过对构成体系的学习、分析研究、项目训练等方法建立新的视角和观念,建立新的思维和造型解构,最终能够掌握和运用形式规律的抽象表现,培养不同领域的具有创新创造思维的产品。

构成是研究形式和造型规律的基础课程,单纯化、抽象化和高度概括的形式美是构成的基本特征,在构成设计的教育中,主要还是引导学生从旧有的观察事物的模式中走出来,用一种新的眼光和独特的理解对事物进行一种创造性的描述,以达到对形式规律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实践与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用脑动手。

构成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抽象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学培养的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象到抽象、由形象到结构的思考能力。理性指的是设计对象的合理性,“合理”包括了功能的合理和心理的合理。人在操作或者使用物品的过程中,尺寸、形状、力度、是否便于操作、是否有效防止危险、是否便于安装清洗等等问题,都在“合理”的范畴内。包含了功能和心理双层含义的“合理”是判断产品或设计好坏的最重要标准,体现了产品的“人性化”原则。设计不仅仅是表面的或者个别的,应该是内在的、广义的,设计人性化是以设计理性化和功能性作为前提条件的。科学结构的理性化和合理的功能性才应该是设计最初的出发点。个性化设计的前提也是符合功能以及心理的适应度才能获得最大化的认可,一个设计作品的问世,更多服务的还是大众人群。抽象表现在艺术中是对自然对象中具象物体的简化、提炼或重组。又或者完全抛弃自然对象,以纯粹的形式加以表现。抽象主义艺术家将世间万物的形体概括为基本元素的排列与组合,通过点、线、面、色彩等基本元素构成有节奏和韵律的画面,引发人的联想与思考。在构成教育最初,抽象性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的外观设计。通过抽象的思维和构成表现,打破传统产品中产品的外观设计思维,将创新性创造性的物品呈现在受众面前,在使用功能、心理预期不变的前提下,更换了原有产品的外观,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使用乐趣、满足了现代人群个性化表现的心理特异度。

结构设计是构成设计所要表现和追求的另一大主题。以抽象为基础风格的形式,在结构设计中用形态特征反映了造型的简洁之美、秩序之美和几何之美,结构设计展现了抽象形式所具备的内在理性与逻辑。结构的表现不需要附加的装饰,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将二维画面推进到三维空间,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体现出现代的节奏感和设计美感。

构成教学是对思维模式的培养、对思维方式的引导教学。学习构成理论是对构成逻辑思维的锻炼,通过对构成造型原理的掌握,理解并学会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指导设计,培养对学生的形态感知能力和立体感觉,使其具有敏锐的对自然形态的感知以及对其特征进行抽象、理性的分析能力。构成教学是训练学生将复杂的感性立体世界进行多元化、多方位的发散性思维的思考,因为构成的表现形式具有无限可能,所以要培养学生在共性中提炼出简洁的、富有个性的思维创意,在发散思维创作行为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构成教学事构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授课过程是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实践过程。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对材料和构成形式的感悟、体验和实践的乐趣,积累丰富的解决设计实践问题的经验。在构成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将理论融入大师作品中,使学生了解掌握当前世界的多元文化和设计主流,并将其融入设计意识之中,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和提高到社会实践与审美能力。构成训练的过程,就是一个造型能力的训练过程,几乎包含了服装、包装、建筑、环艺、装置等一切设计领域内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是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要设计完成一件具有美感价值的立体形态作品,就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

艺术设计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它包含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研究的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首先是为人民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构成是研究空间的艺术形式,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基础学科。构成所研究的基本元素、材料、造型、结构等,为艺术设计中的环境设计、公共设计、观念艺术等设计领域提供理论基础,而这些设计领域也为立体构成的构成原理、形式美感以及表现方法的作品转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的空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林家阳、沈元,设计构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朱永忠、熊丹,立体构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3]呼博、张玮、李甜,平面构成[M]镇江, 江苏大学出版社,2017

[4]刘玥池、王芳、周磊,立体构成[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立体艺术设计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立体登陆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