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修程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2018-12-07高仁国张忠艺

商品与质量 2018年49期
关键词:宣贯偏差程序

高仁国 张忠艺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福建福清 350318

1 概述

维修人员负责建设阶段的维修准备工作、安装调试跟踪及移交接产,负责运行阶段的日常维修及大修实施,是核电建设与生产运行的主力军。维修管理程序是指导维修人员有序、规范开展维修工作的基础,程序质量及程序执行情况直接影响维修人员工作绩效水平,进而影响设备可靠性与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持续优化的维修管理程序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程序执行偏差原因主要包括如下:

没有可执行的管理程序。

执行人员不了解程序内容或错误执行了旧版的程序。

程序规定不明确,给执行人员造成困扰或误解。

执行人员清楚了解程序要求,但故意违反程序。

2 程序体系优化

基于以上分析,管理程序体系优化应围绕程序执行偏差4个方面开展。利用PDCA循环,构建维修管理程序体系,并在应用中持续优化。

2.1 策划阶段

福清核电1-4号机组已商运,维修相关管理程序已逐步完善,对于5、6号机组维修管理程序架构,在策划时主要考虑如下要素:

与上游程序一致性。程序应满足其上游维修大纲、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应与维修领域及公司其他领域管理程序相匹配。

程序定位。主要为部门级或工作程序,应定位为对上游文件的说明与补充,因此本部分程序应是具体、可执行性强的。

结合当前管理需求。工程建设阶段,工作重心更多在人员准备、技术文件准备、安装调试跟踪等,而在运行阶段,工作重心则是通过提高设备可靠性,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在各个阶段,需编制相应的管理程序,以使得程序满足当前管理需求。

2.2 实施阶段

(1)管理程序编制。管理程序编制工作的要点在于内容规划、编制规范性、编写人员资格把控及编校审批各级把关,已有成熟实践,本文不再赘述。

(2)管理程序宣贯。核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需要完善的程序体系做支撑,而这也意味着需配套较多的程序。对于维修人员,特别是新入职人员及承包商人员,在短期内理解并正确使用管理程序成为一个亟需克服的难题。在以往的运行事件、内部事件分析中,也多次发现员工因不了解程序导致的行为偏差[1]。管理程序宣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①程序分级,明确重点。根据重要性及相关性,筛选出需进行宣贯的程序,将程序分为1、2、3级,明确重点。对于1级程序,应熟练掌握程序内容。对于2级程序,应重点掌握程序中与个人相关的内容。对于3级程序,仅需了解程序框架,在使用时查阅程序执行。②程序考核,明确偏差。对于1、2级程序,建立程序考核题库,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核,使培训人员了解程序掌握偏差,也有利于讲师分析程序掌握薄弱环节,并在后续程序宣贯中重点讲解。③纳入体系,固化要求。对于工作控制、维修人员行为规范等重要程序,还应纳入岗位授权培训课程,并通过课程开发,固化要求,以提高全员对重要程序的掌握程度。

(3)程序升版解读。错误执行旧版管理程序要求,是程序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而由于程序数量多、程序升版信息不直观或个人理解偏差等因素,程序升版后的执行要求未能被大部分人掌握。因此,需建立程序升版解读流程,传达程序升版要求。

程序升版解读主要针对1、2级程序以及本部门程序,对于3级程序及其他程序,由于其重要性或关联性较低,不进行解读。

应建立程序升版解读台账,包括程序名称、版本、升版日期、解读责任人、最新程序链接等信息,并在每次程序升版后,由解读人负责在台账中更新程序信息:

程序主要升版内容。受影响的相关文件。

对于流程变化或模板变化等影响程序执行的,由解读人填写程序解读单,并发送给相关人员。

2.3 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主要通过程序监督来实现。程序监督是为了验证程序整体运转情况,通过指定程序监督人,明确程序监督内容,从“与上游程序符合性、程序制定合理性、程序执行情况”三个方面开展监督,并对监督结果进行分析制定纠正措施,从而提高程序可执行性与执行力。程序监督要点如下:

程序监督应围绕处室当前主要的工作开展,制定监督计划,并根据监督情况进行更新、优化。采用分级监督(例如处室级与科室级监督相结合),并设立监督发现偏差的反差率,推动下级主动发现并暴露偏差,消除隐患。程序监督发现的偏差,制定行动项并纳入流程跟踪,确保偏差消除。为保证程序监督效果,指定处室管理层轮流担任监督指导人,指导程序监督开展。程序监督是验证程序整体运转的有效性,而不应作为发现执行偏差的常规手段。对于超过一年未开展监督的程序,每年组织对程序进行程序评审,验证程序的适用性。实践表明,通过程序监督,程序“与上游程序不符”、“程序规定合理性”可以得到快速消除,同时,通过暴露与纠正程序执行偏差,程序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

2.4 处理阶段

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可以归为2类,程序问题与执行问题。在处理阶段,主要是解决检查阶段发现的这2类问题。对于程序问题,通过制定程序新增/升版计划,直接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对于执行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当前阶段程序执行主要薄弱环节,制定纠正措施,推动消除程序执行问题,并通过PDCA循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结语

由于核电维修队伍人员组成复杂,程序数量繁多,程序掌握、执行情况不一,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程序管理体系。本文利用PDCA循环理论,构建了程序策划、编制、宣贯、解读、监督、改进的闭环流程,推动程序不断优化、程序执行力不断提升。对其他组织的程序管理体系建立及优化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宣贯偏差程序
50种认知性偏差
GB/T 34611—2017《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录播宣贯
GB/T 38942—2020《压力管道规范 公用管道》录播宣贯(8)
山东宣贯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制性国家标准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真相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航天器近距离相对运动的轨迹偏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