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税务精细化管理

2018-12-07张利珍湖南省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发票税务精细化

文/张利珍,湖南省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条件持续进步的背景下,为保证建筑行业能够不断发展进步,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得到“营改增”改革,这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可以长期不停更新的方式。它是贯穿于整个建筑企业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行业之间竞争压力下的秘密武器。相比国外系统成熟的税收体系,我国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尤其在建筑企业的税务精细化管理方面欠缺实质内容,经验不足。所以重视与提升国内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与成果,对于实施“营改增”后的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等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与积极作用,具有不可或缺的存在意义。

1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税务变化

1.1 税务政策

从2016年5月初开始,根据财税(2016)36号文,各大建筑企业在行业运行过程中均要面对 “营改增”后的税务改革。这项新式企业税务改革基本对各税率进行上调,对于建筑行业中项目施工期限长、工程繁杂、其相关的税务作业则会存在更多问题,这意味着对于一部分建筑行业经营运作方式较为传统类型的企业单位,因其工程项目等方面的票据收集不完善,无法取得专用发票,所要增加的税收很可能超过其自身原本的额度,并无法继续在“营改增”后继续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抗衡,从而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出局,最终在建筑企业转变中起到推动进程的作用。

1.2 税务处理

经过对建筑行业实行“营改增”后,改革后的企业在税务管理内容上也发生相关变化。由于建筑施工的单位,其每一次项目工程施工的位置基本不重复,具有较大的流动特点。所以,建筑单位在对税务做处理工作时,都必须对各地点的建筑施工作业产生的税务额度部分进行统计处理,每月定期向上级对应缴纳税额进行申报,最后经财务做总额分配工作。相关步骤大致为:首先,建筑企业内的负责项目税务工作的会计人员对相关发票进行收集、验证等,并将工作结果向上一级部门报告;其次,该部门的税务工作人员应对下级上报的相关税务信息结果进行核算检验认证,分项目计算每个项目当月开票、预交和抵扣金额后,最终上划资金到总部每个项目所必需缴纳的税务费用。这种经过税务汇总集中,再由专项部门进行专职处理的工作方式,是一种高效率的税务处理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需要企业相关部门的紧密联系与配合,交流通畅使得税务信息精确能够精确传递。

2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税务管理

2.1 合同的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企业税务管理中,合同管理扮演重要角色。“营改增”改革对企业资金财产等流向的要求更严格。其中,增值税相关税额若要进行认证抵扣,则一定要在“四流”一致的情况下,这要求建筑企业一定严格管理合同。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业务分割的做法,通过对现实工作条件组织相关专业部门的员工等对合同进行专门管理,统一对合同中的成本、收入等相关部分进行较为细致的核实计算。因为工程施工的工程量、工程期限以及项目资金等问题比较复杂,从而对涉及成本计算期间可能出现遗漏、差错等情况,而以上成立的专门小组则可以针对该工作进行查漏验证,使成本核算效率大大提高,并能够确认合同中信息的真实性。以此为基础,才能对建筑企业的合同做到精细化管理,对下一步的施工作业中产生的资金链有一个准确的评估,避免出现“营改增”之前会出现的成本不实、加大成本等问题,可以确保项目成本发生有依有据从而造成项目成本虚高等纠纷。

2.2 发票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系统中,对发票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处于“营改增”后的阶段,对于增值税的相关发票管理成为不可忽视重要过程。但在建筑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其行业自身的经营特点会对建筑企业存在影响,这就需要在不同工作地点的区域交流中,重点关注各种税务凭证,并在实际工作期间增强扣税票据等的流通和传递管理。精细化管理发票的工作期间,应在建筑企业内部制定一个严格的管理规范及严密的体系制度,具体强化企业管理发票的流程可以大致根据以下几个步骤开展:首先,制定系统的责任归属条例。在建筑单位的工作中,常常会发生发票出现异常情况,则可能是由于相关人员的粗心而造成企业经济遭受巨大损失,那么通过归责程序可以快速查找负责人,并按照规定制度进行责任赔偿处理;其次,在对发票进行传递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应对发票的实际信息做好确认工作,通过完善相关体系对每一步检验移交进行认证,一经出现差错,可以迅速根据真实信息更换正确的发票;最后,在日常工作期间,当建筑企业员工进行相关财产工作过程中,如购买建筑材料、施工设备等没有索要购物发票凭证,该条件下则对建筑企业进行税收管理工作存在影响,应加深对该环节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交易付费产生资金流动后应及时向供应一方索要发票,这是建筑企业税务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并要求员工养成索要发票的习惯与思想。

2.3 信息的精细化管理

通过“营改增”税收工作的开展,建筑企业的税收模式发生较大的改变。改革后的新式税务处理方式需要施工相关部门进行业的建筑业务工作,对纳税申报、税票收集等工作交由专门工作员工处理,这要求建筑企业各流程密切交流,并完善内部的信息交流体系,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以此为基础,建筑企业内部也需要做出配合,使得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水平有所提升,而对于财务信息管理最有效的方法、最高效的运转速率则是建立一个网络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企业内部的税务信息进行电子信息化、数据化整理,对财务方面的业务工作所需要的发票各信息借助网络平台的快捷录入,建立完善的财务数据网,减少工作的错误出现频率及工作重复内容,提高税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2.4 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核算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营改增”改革之后,对其精细化的管理不可忽视。与营业税的结算相比较,增值税的核算过程更复杂,其条目明细的总数众多、难度系数也随之变大,使其成为工作量巨大的工作。建筑企业面对高难度的核算工作,应加强税务管理水平、增加工作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和提升财务核算水平,保证建筑企业该项工作的精确性。其中,对于税务人员对财务处理结果还需要谨慎的复查环节,保证核算三次以上结果与最终结果完全一致,这种工作模式是建筑企业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

2.5 审批的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企业的实际工作期间,企业也应该对审批的精细化管理加强重视,其审批管理工作效率是最终税务管理结果质量高低的重要基础。建筑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完善审批工作的管理:第一,以实际情况为主,建立全面的审批系,从而避免税收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经过“营改增”改革后,企业的税务进项税抵扣额与整体成本关系紧密,因而要求各审批步骤加强沟通交流与系统化制度构建。而且,对于增值税现阶段的各方面都拥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来和规章制度来协助管理与发展。其中,建筑企业在大方向下对审批过程改善,并根据发票的种类增加审批流程,逐级审批,保障发票的真实有效性。

2.6 计税方法的精细化管理

就现阶段的情况可知,建筑企业具有两种计税方式的选择,在实际经营工作期间,需要建筑企业依据实际的工程项目,并根据项目实际选择计税核算方法。如2016年5月前签订的老项目和之后签订的甲供主材的建筑企业均可采取简易计税方式,而 2016年 5月后签订的合同且不符合甲供材料简易计税方式的采用一般计税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都要依法纳税、合理纳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投入成本。

3 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税务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大势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发展。在建筑行业的营改增政策实行下,我国众多建筑企业得到了重大变化,税务得到精细化管理、行业竞争优势显现、核心工作水平大幅提升。这种从宏观角度监察建筑行业的税务体制,带给真正以实力说话的企业一个强化提升自身的机会,真正为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实践意义与价值。

猜你喜欢

发票税务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思考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浅谈医院财务报销发票的审核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