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研究
——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12-07何建崎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供应实训物流

文/何建崎,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1 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教材的要求

目前国内开设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少,仅有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等近2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于采购管理人才的需求。

在采购人才培养建设方面,高职院校普遍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第一,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不成熟,专业培养方案的建设还处在摸索完善阶段;第二,部分高职院校照搬本科院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不清;第三,教学模式陈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第四,教学过程实践与理论脱离;第五,师资队伍薄弱,欠缺理实结合的“双师”型教师;第六,专业教材与实际脱离。

在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教材建设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现职业性。应结合采购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特点,结合岗位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根据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教材主体内容选择。第二,注重实用性。应针对就业,适应不同岗位需要,同时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第三,体现系列化及多样化。教材各模块应体现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内容、种类及形式应多样化。第四,体现立体化。以数字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前提,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由教材、参考书、学习指导及试题库等各种资源共同组成立体化教材。第五,推进教材信息化建设。依托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与高职教育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紧密结合,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第六,加强技能训练,教材以应用为主线,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 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目标

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目标、标准、内容都要满足区域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目标是:以采购与供应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典型采购供应工作任务为载体,将采购供应职业的工作任务、要素、过程、技术要求融合到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教材内容中,采取“调研分析典型采购工作岗位-定位采购与供应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典型采购供应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知识解构与重构-教学内容序化-学习情境设计-教材编制-教学实践-动态反馈与总结”等过程和方法推进教材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形成改革成果。

3 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实践

3.1 依据教材建设目标、专业结构要求和课程设置编制专业配套教材

以采购管理教研室骨干教师为核心,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对采购管理课程教材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建设。2014年学校出版了“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采购管理实务》,该教材在本校及其他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采购管理课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好评。根据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建设及课程整合开发的需要,采购管理教研室整合明确需求与规划供应、供应市场分析、采购品项定位、供应商选择标准制定、供应商评估与选择、采购商务谈判、采购法务、合同执行、供应关系管理、供应商绩效考评等内容及相关课程,编制了《供应商开发与管理》校本教材;整合采购组织环境分析、供应定位与采购战略制定、采购战术与运作等内容及相关课程,编制了《采购战略的制定》校本教材;整合采购成本管理和采购绩效管理内容,编制了《采购成本与绩效管理》校本教材;编制了应用于采购招标管理的《招投标实务》校本教材;结合物流专业群课程教材,并与《物流设施与设备实训》、《物流沙盘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训项目教材一起构成了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群)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体系教材。

基于采购与供应管理工作过程和8个流程环节,依据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学校提出了与此相匹配的12个任务模块教材体系(1明确需求与规划供应、2采购组织环境与供应市场分析、3采购战略、4.1评选供应商与获取报价、4.2采购商务谈判、4.3采购项目管理、4.4招投标实务、5采购法务、合同与供应关系管理、6采购战术与运作、7库存管理、8.1采购绩效管理、8.2采购成本管理),与9~10门基础课程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物流概论、供应链管理、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物流地理、物流统计实务、商品养护、电子商务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和4项实训项目(《物流设施与设备实训》、《物流沙盘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共同构成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能够满足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作为独立三级专业建设的需要。

3.2 设置了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教材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重点考察教材的实际使用效果,关注教材能否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是否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标准主要针对校本教材,从内容分析和教学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3.2.1 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是教材评价体系中的核心维度,它体现了专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反映了特定阶段的学生所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文本内容,可以为师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基础内容和方法。内容分析作为一级指标,占教材评价指标总权重的60%。内容分析设置内容选择和内容组织两个二级指标,分别占总权重的35% 、25% 。

3.2.2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是教材评价的关键维度,体现了教材的教学实用性,是对教材能否充分适应高职教学要求的评价。这一维度教学分析应占教材评价指标总权重的40%,可以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活动建议,学生课程水平测试三个二级指标,它们分别占总权重的15%、15%、10%。

猜你喜欢

供应实训物流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