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地勘经济转型升级战略浅析

2018-12-07黄旭东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七队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勘查单位生态

文/黄旭东,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七队

1 当前地勘单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1 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发展后劲

矿业经济经过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不断变化,地质勘查供给侧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少地勘单位缺乏独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所从事的地勘业务大多雷同,产业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处于转型阶段的地勘单位要完成从传统以找矿为主的地质勘查到水工环地质、基础地质及生态地质等服务领域的转变,依旧需要很长时间。矿业经济的持续低迷,也严重影响了上游地勘行业的发展。因此,促进地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当前地勘单位适应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

1.2 地勘行业总体规模不大,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

现阶段不少地勘单位体制不活,机制不畅,事企混合的弊端日趋显现,大多都面临自己擅长的业务技术社会需求却大幅减少,而社会需求量大的业务技术自己又不精不会的尴尬局面。当前,部分地勘单位已采用股权合作及联合开发的方式来实现“勘查开发一体化”,但大部分的地勘单位还是采用之前延续承揽项目的方式来取得经营收入。在目前地勘行业整体经济规模不大的经营方式下,业务费仍然是许多地勘单位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不仅导致地勘单位传统的生存与发展方式面临着严峻困境和调整压力,而且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极其有限,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1.3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受地勘单位体制影响,近几年来,地勘单位人才流失严重,出现了人才年龄结构断层、人才层次结构断层、人才专业结构断层的困境。一些有工作经验、年纪轻的人才留不住,拔尖型人才留不住,热门专业及紧俏专业人才留不住。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勘产业经济的发展。

1.4 管理方式粗放,体系建设不足

地勘单位管理如今依旧处在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之下,在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下属单位管理人员的权力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下属单位在执行力上大打折扣;二是没有对管理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完善,对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建设还存在严重不足。

2 新常态下地勘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1 稳增长与调结构

通过加大对发展前景较好产业的培育力度,从而形成起到带头作用的新兴产业,并扩大优势产业的规模,将那些缺乏发展前景或利润较低的产业逐步退出市场。当前,地勘单位要在提高科技含量的基础上注重巩固和强化传统业务领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产业升级而非简单地放弃,力争在保障矿产资源、服务矿山企业、促进矿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所作为。同时,要对人才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发展规划布局进行逐步完善,从而保证地勘单位整体规模的合理性。

2.2 保质量与提效益

地勘行业的管理要逐步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型管理,以提高管理的质量及效益。一是整合各项资源、理顺职工福利与单位体制转变,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机制;二是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对经济转型中的资源发展、资源配置方式进行探究,注重技术创新,提高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3 促发展与保生态

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习近平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党中央将生态环保提到了新的高度,一方面将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完善的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地质工作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因此,地勘单位要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寻找推动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主导矿产,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矿物原材料、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能源矿产、制药行业所需的微量矿物等等,以此促进资源探寻、挖掘的一体化,延长产业链。

3 加快地勘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3.1 产业结构优化促发展

地勘行业的转型升级要充分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相适应,要结合地质工作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形势任务,积极推进地勘单位在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力度。一是分析以往工作资料,将现代地质成矿理论作为指导依据,创新成矿理论,并利用先进的探矿技术,作为寻找大型矿床找矿项目的突破。二是在新常态经济下,基于国家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投入不断增加,对相应的地质工作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逐渐向民生地质扩展。如此,地勘单位更要发挥专业优势,在努力巩固提升传统主业服务品质的基础上,积极融入自然资源新业务,围绕“青山绿水”“林田湖草”大资源做文章、找机遇,将过去以固体矿产勘查为主体的业务领域转向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生态地质等调查、勘测以及预警工作相结合的新兴业务领域。

3.2 科学化管理促效益

地勘单位要根据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科学管理理念,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一是根据科学化管理,对接好地勘单位的运行机制、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并按照运行体系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加强对地勘单位各项工作的统筹与管理,建立健全单位的管理及监督体系,使得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标准。二是要加强绩效管理,明确考核指标,从而保证单位运行的质量及科学化管理带来的效果。三是严抓质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在地质勘查类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综合研究,注重找矿效果;在民生地质类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规程和施工方案,注重安全、质量和进度,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地勘单位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凸显公益服务职能。

3.3 科技创新、队伍建设促核心竞争力

推动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注重科技创新和队伍建设,继续发扬和培育以“三光荣”“四特别”为代表的地勘人精神,进一步提升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地质服务”网上平台的建立,推动地质服务领域和水平实现新提升,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及转化的力度,推进新成果能够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通过对成果进行转化来提高单位的核心竞争优势。二是对队伍建设的发展环境进行优化,积极招收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专业队伍,并通过与高校合作,加强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一个包含人才培训、人才激励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重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提升地勘单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核心能力。

3.4 “走出去”促新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旺盛,成为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的理想去处。地勘单位要牢牢抓紧“一带一路”建设及新能源不断发展这一机遇,将技术、人才以及设备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全面利用国际、国内市场的资源,对国际化经营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积极参与境外地质勘查。通过提供地质勘查技术服务,逐步参与到境外矿产资源开发的领域,采用投资入股以及联合勘查等方式,来寻找更加优质的资源,不断推进矿产资源的开发程度,逐步从资源优势转向经济优势。此举,不仅巩固和锻炼队伍,也增强了我国的海外资源储备,帮助沿线国家发展当地经济。

3.5 把好方向促改革

为了更充分了解地勘行业对于改革的想法和意见,使改革的顶层设计更接地气、更加客观、更加符合中央的精神,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需要深入地勘单位开展改革座谈会;二是此轮改革更重要的是改体制机制,是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三是地勘单位要在改革的过程中努力找到方向、把准方向、更有作为,要以促进地勘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去扩大、完善自身职能。因此,坚定信心,要立足现实、放眼长远;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不断规范事业单位管理,稳妥推进事企分离,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内部管理。

4 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实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和语境下,地勘单位转型升级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在新常态经济下地勘单位要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的战略眼光,找准定位、主动作为,构建地勘体制新格局,推动地勘产业转型升级,开创地勘经济发展新局面。

猜你喜欢

勘查单位生态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生态养生”娱晚年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