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组建方案研究
2018-12-07刘振宗谢俊锋
刘振宗 谢俊锋 黄 超 徐 雷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推进,及时收集政策情报信息,形成高质量的政策研究成果对于供电企业制定合理的经营目标,指导企业发展转型,适时调整运营策略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首先深入分析组建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的职责定位,最后提出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一、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组建必要性
能源经济发展是影响能源电力需求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当前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给企业运营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带来了挑战,因而调动内外部研究力量,分析宏观经济走势,预测能源发展趋势,把握电力改革走向,对于供电企业合理制定战略目标以及适当调整市场运营策略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加快发展能源经济政策研究体系的构建,既是供电企业当前应对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创先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构建供电企业政策研究体系对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政策导向是我国能源行业转型发展的风向标,政策的利好与否是能源企业开展业务决策的重要依据。能源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着能源生产、供应、消费等各个环节,同时对能源产品价格、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各国能源战略储备和能源价格争夺和对冲博弈等诸多方面也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因此,供电企业积极研发能源政策模拟与评估的关键技术,模拟研判能源政策的未来变化趋势,对实现能源政策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其次,构建供电企业政策研究体系对企业落实社会责任具有重大政治意义[1]。为了落实供电企业在响应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亟需构建企业政策研究体系,深入分析国家能源战略内涵并深入了解人民能源服务需求,指导企业的战略制定与关键决策,从而落实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职责定位
第一,定位于国家层面政策的研究,精准把握政策目标,充分理解政策内容深度挖掘政策深层内涵,提出供电企业层面的解决思路与应对策略。供电企业应将研究工作中的重点置于跟踪、把握和解读国家层面的政策,从而研究宏观发展方向而不是具体操作层的策略。即:承担公司能源经济政策研究的职能管理功能,协调、指导和管理有关单位收集、整理、研究与企业相关的政策规定,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第二,定位于供电企业层面战略与规划的支撑,评估政策推广的效应及效益,模拟研判政策的未来变化趋势,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从远期发展来看,供电企业的政策研究不仅限于对政策内容的分析,更要深入研究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模拟政策在不同场景下对于不同主体的适用情况,梳理能源政策制定与能源产业发展之间的各类影响要素及其传导机制。
三、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组织机构
(一)机构设置
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由供电企业进行归口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由企业管理部负责。电科院为协作部门,负责科技层面技术创新潮流、方向及领域的研究。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内设综合处、信息处。在具体研究任务中,以项目制开展工作,项目团队按“任务”聚散。与传统组织形式相比,具有组织形式灵活、响应速度快捷、领导关系弹性、沟通形式多样、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等优势。
1、综合处
综合处主要负责组织固定专家和外部专家开展公司战略、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等课题任务研究,实施项目全过程管理,为企业战略研判、科学决策等提供支撑;协助开展运营监测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各项任务资金计划安排和使用管理。
2、信息处
信息处主要负责采集、整理和分析研判宏观经济、政策法律、行业动态等情报,定期形成专项报告,为企业战略研究、经营发展等提供决策支撑;建立并维护外部专家库,为各项任务组建专家研究团队,组织开展专家出入库、绩效管理和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组织内外部信息交流及各类交流会议[2]。
(二)人才结构
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由1名企业副总师兼任政策研究室主任,管理、技术人员编制20人,其中:管理人员[3]编制4人,其中综合处处长、副处长各1人,信息处处长及副处长各1人,技术人员编制16人。同时,以项目制广泛吸纳供电企业内外部专家人才开展研究[4]。
1、内部专家
综合处、信息处的处长须兼任专业技术岗位,既是担负管理职责的负责人,又是带领团队开展具体研究工作的“首席内部专家”;综合处、信息处副处长,既要完成本岗位相应的职能任务,也须参加相关分析和研究工作;政策研究室内其他研究人员作为内部专家,以“任务”为主导,可根据运转情况在项目中担任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在团队内、团队间自主灵活调整。
2、外部专家
外部专家包括供电企业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以及社会有关专家。具体人员根据项目目标和员工申报情况,通过选拔与招募确定。供电企业内优秀人员参与项目以兼职为主,所在单位针对派出人员岗位空缺,可以通过挂职、借用等方式进行补充,满足业务需求。
四、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工作机制
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以任务为核心,其工作机制由专题选题机制、资金保障机制、过程管控机制、成果评估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五部分组成。
(一)专题选题机制
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课题组织方式,自上而下是指供电企业领导班子根据企业战略运行环境发展变化要求,采取点题、命题等方式,指导政策研究室开展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自下而上是指按照“分散、集中、分发”的工作模式,由各部门、各单位围绕企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和领域申报课题研究需求(分散),经供电企业办公室汇总筛选后,报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集中),审议通过后,再由政策研究室具体组织完成研究任务(分发)。
(二)资金保障机制
建立稳定的专项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营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政策研究室建设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按照项目性质相应列入研究开发、信息化、业务宣传和管理咨询等专项计划。同时资金使用要精简高效、分级授权、责权对等,应建立项目所需人员、资金、设备、信息等资源的来源、标准和配置程序。
(三)过程管控机制
过程管控,要关注目标、重点跟踪、防范风险,应规范项目计划、进度、质量管控要求,防范项目风险,保证结果产出,主要分为三种方式:一是强化项目负责人理念,从组建项目团队、资金使用等方面对负责人的项目管控能力进行规范与监管;二是定期开展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供电企业领导、办公室定期参与项目阶段性汇报,及时掌握项目经营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制定对应措施进行指导、帮扶,及时纠偏;三是强化项目过程审计,对阶段性成果不理想的项目,及时进行过程审计,力争在过程中发现问题、遏制问题、解决问题[5]。
(四)成果评估机制
成果评估,应明确成果验收标准、方法和流程,规范成果分级、转化流程、应用范围和跟踪评估等。成果符合供电企业软科学、管理创新、科技进步、技术发明等奖励范围的,按照相应表彰奖励规定执行。此外,可结合实际,另行设立项目专项奖励,分级确定奖励标准。项目专项奖励可按比例分设保底奖励、成果奖励和应用奖励。其中,应用奖励比例应不低于40%。
(五)信息共享机制
一方面,在供电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根据管理创新等研究需求,按职责提供基础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研究相关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资料,由政策研究室汇总,用于日常分析研究。另一方面,供电企业政策研究室举办研讨会等,邀请其他政策研究人士及主流媒体参加,通过纸媒、广播、电视等机构宣传推广研究成果和主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