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准备应对世界贸易体系的变化
2018-12-07孟秋
孟 秋
本刊特约评论员
七月,中国和美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终于被引爆。但问题不仅仅发生在中美关系上。美国与欧洲的关税之争也成为问题。虽然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与特朗普的会面达成了双方互降关税的意向,但以特朗普的善变风格,意向的落实还是困难重重。美国对如今贸易体系的极度不满也延伸到世贸组织。虽然还没有具体行动,但美方代表言论暗示着世界贸易规则权威性不断降低,全球现有贸易规则面临解体的可能。
有趣的是,美国这些做法受到其国内强劲的经济增长支持,让它的行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季度GDP增速高达4.1%,对外出口大幅增加。而欧洲同期GDP增速2.1%,低于2.5%的预期。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速为6.7%,符合预期,但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低于预期的51.3,也低于6月的51.6,显示制造业在贸易争端中受到消极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经济增速并非真实反映它的经济增长状况。美国出口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是出口商为了避免关税推高到岸价格而提前出货,制造了非正常的增幅;而保持10年长时间牛市的美国股市,过度依赖科技巨头拉动整个股市增长。7月底,当各大科技公司发布的财报达不到市场期待时,一度引发三大股指齐跌,显示了美国经济所具有的脆弱性。
在可预期的一个月里,中美双方还会因为贸易不平衡而产生摩擦。互征关税所带来的影响将逐渐显现。美国同时也会跟其它经济体产生同样的摩擦。2018年的这些贸易争端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还需要继续评估,但它所产生的意义是非常清晰的,全球贸易体系在冗长和困难的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困境后,很难再维持现有的运转模式。它运转低效,充满内部攻讦。未来,可能出现一个由区域经济体制叠加互动的全球贸易态势,这种新的态势对全球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不明朗,必然充满更多变数。
为了应对这种发展上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采取了若干措施,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之一是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时值6月美元加息,此时央行没有跟进加息,反而推动货币政策微调,改善市场流动性。这带来了人民币贬值,一定范围内的合理贬值会增加出口,缓冲贸易争端带来的影响。预计短期内人民币还会保持缓慢贬值,但远期贬值不太可能维持。
如果说货币政策的微调还属于战术层面,在战略上,中方已经表示要加快与相关国家自贸区谈判,并致力于打造各种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区域合作机制,包括推进《中欧投资协定》以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世界贸易组织仍旧是中国倡导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舞台,但必须要准备多种应对手段,以应对不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