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宫与政治

2018-12-07野岛刚张惠君

书摘 2018年7期
关键词:北京故宫故宫台北

☉[日]野岛刚 著 张惠君 译

两岸故宫哪个好?

“北京故宫是个空壳子,好东西几乎都在台北。”自从我开始采访故宫这个主题,包括台北故宫高层在内的许多台湾人都这么告诉我。是否真是如此,我有点不太清楚,不过渐渐熟悉故宫以后,了解到话不能说得这么斩钉截铁。

很久以前,“北京故宫空壳说”在台北故宫是一种“常识”。例如,1987年4月9日,当时台北故宫院长秦孝仪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预算委员会上说:“台北故宫的收藏有66万件以上,北平(北京)故宫只有7万件,很明显地,台北故宫的收藏很丰富,北平故宫没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当时北京故宫的收藏应该不会那么少,为什么连秦孝仪这样的专家都相信“7万”这个数字,这有点不可思议。前北京故宫院长郑欣淼说:“许多人不了解北京故宫的收藏,因而产生这样的误会。”

北京故宫的特点就是利用紫禁城的宫殿建筑群作为博物馆。因此,北京故宫作为博物馆来说,拥有超规格的大面积,腹地面积大概是100个足球场大小。在腹地之内,共有980栋建筑。1987年时被指定为世界遗产。

从面向天安门广场的“午门”进入故宫,再从北边的“神武门”出去,边走边看,大概要两到三小时的时间。但是,实际上参观故宫时,根本就忘了“看文物”,光是壮阔的建筑就已经很吸眼球,看完建筑之后,体力也用得差不多了。

台北故宫完成于1965年,建筑外观上是中国传统的建筑,但里面却是现代博物馆的结构。腹地面积只有北京故宫的四分之一,建筑面积不到北京故宫的十分之一,规模上根本和北京故宫无法相提并论。

就连收藏品的数量,台北故宫也远不及北京故宫。原本北京故宫的收藏品最高曾达960万件,后来将800万件文献转移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在大约有190万件收藏品。台北故宫在1965年时,从大陆运到台湾的有60万件收藏品,从1969年之后,积极接受外部的捐赠,即使如此,现在总共约有69万件,也没超过北京故宫的三分之一。

台北故宫享誉全球,作为博物馆一点也不输给北京故宫,其原因在于收藏品的品质。书画方面,台北故宫收藏9120件,其中被认为艺术价值较高的包括元代以前的画574件、书法155件;而北京故宫有15万件书画,其中元代以前的画有420件、书法有310件。

很明显地,年代比较久远的书画方面,台北故宫命中率较高。以宋代的书画为例,范宽《溪山行旅图》(约1000年)、郭熙《早春图》(约1072年)、李唐《万壑松风图》(约1124年)这三幅国宝级的山水画都在台北故宫,每一件都是有作者署名、制作年代清楚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定位为“名画中的名画”。但是,北京故宫有比宋代更早的晋代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和《洛神赋图》宋摹本以及唐宋壁画十件。此外,在搬运到台湾时,明清书画这批文物船班延后,结果没送去,因而北京故宫在这方面比台北故宫充实。

除此之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后,散失在海外及中国大陆各地的文物,有的买回,有的捐赠,因而有不少入藏北京故宫,例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十国时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都是在1949年之后进入北京故宫的。其他还有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买进的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是三希中的二希,现在也收藏在北京故宫。

陶瓷器方面,台北故宫拥有两万五千件;除了许多宋代五大窑的作品外,清代珐琅彩瓷也有大半在台北故宫。但是,出土文物的陶片则绝大多数都在北京故宫。

青铜器方面则是北京故宫在质量上较优,台北故宫除了有知名的《毛公鼎》,比秦始皇时代更早的青铜器只有500件;而北京故宫有1600件,拥有世界最大的古青铜器收藏。

图书和文献方面,数量是北京故宫多;清代打造的《四库全书》有七套,其中最原始的“文渊阁版”在台北故宫。

此外,世界知名的人气文物则多集合在台北故宫,这是一大特色。如《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散氏盘》,如果说文物巨星齐聚台北故宫,一点也不夸张。

而战后考古学挖掘出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文明文物、残片证明知名官窑的存在等,北京故宫在这方面比较强,皇帝穿过的衣物、仪式的道具、天文仪器、时钟等宫廷文物,北京故宫的收藏也比较丰富。

北京故宫在战后因为考古挖掘、购藏、捐赠等新进的收藏品,大幅增加;相较之下,台北故宫没有增加那么多。这也可以说明两个故宫的性格,逐渐产生变化。台北故宫依然保持原来“宫廷收藏”的性格,北京故宫则在“宫廷收藏”之上,增加多种元素,变成综合性较强的博物馆。

总括而言,台北故宫是“集结精品”的博物馆,而博物馆的“综合性”则是北京故宫的优点。台北故宫的问题是场地太小,尤其大陆观光客这两年急速增加,想要气定神闲地参观变得不可能,必须尽早改善,也就是扩大展场。

对于北京故宫而言,如前所述,大得夸张的紫禁城内,展场太过分散的问题很严重。广大的紫禁城内分散放置书画、器物(陶瓷、玉器等)、青铜器,无论是考虑体力或时间,都没办法好好看完,这是一个大问题。游客以参观世界遗产紫禁城为主,而参观故宫文物的问题短期间恐怕很难解决,也许未来在紫禁城之外另辟场地兴建博物馆展示,才是解决之道。

总而言之,收藏品方面,在数量上是北京故宫压倒性的多,台北故宫数量少但具魅力的知名文物多。

整体看来,要说哪个好实在很难一概而论,有一长必有一短,长处中必有短处,短处中又有长处,只能说是不分轩轾,这是我直率的感想。

两岸故宫的交流

2009年秋天,北京故宫和上海博物馆借出37件文物给台北故宫,举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展示内容相当充实,博得专家的喝彩。这是2009年3月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两位院长会谈的决定和成果。

北京故宫

2009年2月24日周院长访问北京的“破冰之旅”,我也从台北随行到北京。当时,北京、台北故宫两位院长原本要举行联合记者会,但是突然因为北京故宫方面的要求而取消。依据内部人士的消息,台北故宫周院长方面在记者会时可能会口头说出“国立故宫博物院”的正式名称,为了保险起见,因此取消记者会及实况转播。但是北京故宫方面知道,周院长还是会和记者见面,宣布八项双方承诺事项,其中之一就是雍正展的合作。

此时,周院长受到高规格款待,北京故宫郑院长说,北京故宫毫无保留地把院藏最高等级的绘画拿出来给周院长欣赏,包括唐代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徽宗《听琴图》、晋代王献之《中秋帖》、晋代王珣《伯远帖》、宋代李唐《采薇图》等。这似乎是回应过去台北故宫对外不断宣传“北京故宫没有宋代绘画佳作”的说法,可以说是一种刻意的安排。

2011年春天,台北故宫以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为主题,举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焦点就是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之前因为烧成两半,前半从浙江博物馆借展,加上台北故宫拥有的后半,两者合体展出,成为美谈,引起很大的瞩目。另外,还从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等借来与黄公望相关的文物。

2011年10月以“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为题,举办以康熙皇帝为焦点的展览,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都提供文物。

2013年10月举办“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北京故宫借出多达45件文物。

两岸故宫合作如此活跃的一大因素,就是因为台北和北京两边故宫收藏品性格及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互补性”。故宫原本就只有一个,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运了3000箱文物去,这等于是当时故宫文物的22%。从北京故宫的角度来看,这22%就像挖走了身体的心脏和内脏;另一方面对于台北故宫来说,即使有心脏和内脏,但也感觉好像缺了手脚。在这样的情形下,两个故宫互补性高是理所当然的事。

2008年以来,台北故宫几乎每年都会和北京故宫合办故宫交流联展,展览主题备受瞩目,参观人次高,已经成为台北故宫年度的重要活动。但另一方面,台湾方面借展给大陆的联展形式,却从未发生过,这牵涉到许多复杂的政治问题。

我们称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其实是一种便宜行事的称法,北京正式的名称是“故宫博物院”,台北是“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方面认为,故宫1925年成立时就使用“国立故宫博物院”这个名称,所以不会拿掉“国立”;但是对于大陆方面来说,不可能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中华民国”早已因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消失,不复存在。两边的立场不同,因此“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名称在大陆方面是不可能接受的。在新闻报道上,北京媒体通常称台北故宫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或是“台北故宫”,台湾这边也一样,平常采用弹性做法。但是到正式签约时,契约上必须使用正式名称,台北故宫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名称是中国大陆方面不可能接受的。

两岸故宫交流还有一个难处。台湾的故宫文物如果借展大陆,而大陆声称“本来就是我的”,以所有权人的立场扣押下来,台湾方面将束手无策。台湾方面要求大陆制定免扣押的法律,但是大陆方面的回应是:“我们的领导人和高层可以承诺,请你们相信。”两边一直还是平行线,没有交集。如果大陆方面真的制定了这样的法律,保护对象倘若仅限“外国文物”,那么在一个中国的政策原则下,台湾绝对不是“外国”。如此一来,立法也变得没有意义,对于台北故宫的要求,也等于没有答应。然而单方面的交流已经快到极限,这是两岸双方相关人士都认识到的问题。

2010年6月,两岸故宫合作举办一个活动,关系更为加深。这就是两岸故宫合办的“温故知新——两岸重走文物南迁路纪实”,两岸故宫人员踏上当年文物南迁路线,旅程足迹遍及北京、南京、贵州安顺、汉中、成都、乐山,重温故宫文物流离迁徙的历史。两岸故宫相关人士一起回顾共同拥有的两岸故宫历史,在各地举办研讨会,访问各地当时文物搬运保管的耆老,旅程大约两周。同样地,2011年北京故宫郑院长访问台湾时,造访文物搬迁到台湾后的相关地点。经过这样的活动,两边关系要不好都很难。

台北故宫

在国民党政权改善两岸关系基调不变的大前提下,台北和北京的距离只会更加靠近。但是如果民进党再度执政的话,会有什么变化,谁也不知道。

民进党追求“多元故宫”

客观来看,民进党执政的2000年,台湾行政机关中感到“变化”最大的应该就是故宫吧。如果不怕招致误解,可以说,民进党在生理机能上对于故宫觉得不舒服。故宫内含的“中华”、“中国”联结,根本不符民进党追求台湾主体性的体质。这种不舒服最极端的表现方式就是民进党或“独派”人士有人高唱“不要故宫”的论述,立法机构里时常也会有民进党代表主张“故宫文物应该还给中国”,引发议论。

1990年5月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审查故宫预算时,民进党民意代表彭百显即称:“每年光是保管费就花这么多钱,中国的东西就还给中国,只留台湾本土的文物,其他全部送给中国如何?”这样的发言不光是国民党,就连民进党的民意代表也都加以抨击。当民进党政权诞生时,许多人自然会浮现“不要故宫”的印象;然而实际上,民进党也有现实的想法:既不是要瓦解故宫,但也不是要沿袭2000年以前故宫既有的样子。民进党的故宫改革即从“正名”开始。

(宋)李唐《采薇图》北京故宫 藏

所谓“正名”是把可以联想到中国的名称,全部改成台湾。例如,“中国石油”改成“台湾中油”、以蒋介石表字冠名的中正国际机场改为“桃园国际机场”。但是,要实现故宫改名,这说法不是很切实际。杜正胜就任台北故宫院长后到立法机构备询时就曾说“相较于名称,内容比较重要”,也拉开了改革的序幕。民进党时代从名称问题开始,以“故宫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为核心,引发许多争论,而且,点火的就是杜正胜本人。陈水扁政权开始,故宫院长的任命是非常令人瞩目的人事安排。当时媒体盛传接任故宫院长的人选,除了杜正胜,还有时任副院长的张临生、前故宫职员朱惠良、文化界名家汉宝德等,这当中最后选中的是最具“台湾意识”的“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杜正胜,他也是李登辉的讲稿撰稿人。

就任之后的杜正胜,强烈意识到“故宫的格”。故宫自夸是世界级的博物馆,但是并没有像其他博物馆那样的多元收藏,故宫只是一个中华单元的博物馆。因此他主张应该扩大收藏品的“幅度”,接着就在2002年决定兴建南院。

杜正胜提出“故宫不是多元的博物馆”,其实这不是什么奇怪的想法,台北故宫当然是中国艺术一元的博物馆,问题是,难道只有多元才是好的吗?杜正胜列举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世界级的博物馆都不是一元的;但是,故宫最原始的设想就不是这样。故宫本来就是宫廷收藏品的博物馆,衍生成为收藏中华文明七千年历史的民族博物馆。把台北故宫换成多元的想法其实有点缺乏可行性。

另一方面,民进党的故宫改革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例如“故宫必须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博物馆”,“故宫不应该自我封闭,让世界走进故宫,故宫自己也要走出去”。这样的信息非常正确,经过民进党8年的执政,故宫整个气氛变得明亮,服务品质也大幅提升。我第一次访问故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也许原来的期望太大,以致觉得有强烈的失望。当年馆内幽暗、安静、没有活力的印象,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世界级的博物馆。

有这种感觉的绝不是只有我一人。扮演监督制衡角色的监察机构曾在1996年调查故宫,提出批评:“这是一个古代风格的博物馆,给人的印象过于安静,故宫不应该仅做民族文化调查,自我封闭。”

民进党向台北故宫改革挑战,“故宫南院”浮上台面,被视为改革的象征。

留在南京的“故宫”

提到故宫,通常一定认为只有台北和北京,或者顶多加上沈阳故宫,多数人想到的就是这三个,但我认为还有第四个故宫在南京。

中日战争结束以后,原来安置在四川乐山与峨眉山的故宫文物从重庆沿长江而下,抵达南京大约是1947年左右。当时国民党因为在内战中情势恶化,决定把文物移往台湾。1948年冬天展开运往台湾的作业,本来是要分成七趟航班送出,但是战火已经逼近南京,只开出三班船,最后运送了3000箱文物到台湾。

不久后,中国共产党攻克南京,留在南京的文物,其中1万箱立刻搬到北京,这在北京故宫的正式文献中都有记录。简单算一下,1.5万箱文物中,1万箱到北京,3千箱到台湾,还有2千箱留在了南京,现在由南京博物院管理。到20世纪60年代为止,南京朝天宫的仓库都定位为故宫的“南京分院”。

北京故宫从没放弃过取回收藏品的念头。1991年北京故宫副院长杨新接受台湾媒体专访时曾表示:“十几万件的国宝放在南京仓库,这是北京故宫委托南京博物院保管的。”“这些国宝有青铜器、书画、漆器、玉器、佛教文物等,以明清的瓷器为主。”“这些国宝都是国家的,本来应该由北京故宫保管,现在交通及运送费用的问题已经可以解决,等到北京故宫地下仓库的工程完工,就可以开始和南京方面谈。”

南京的故宫文物问题,在故宫的历史中没有公开讨论过,可以称之为“秘史”。反而注意到南京遗留文物这件事的是日本。1988年10月开始,到次年2月,日本电视台为了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邀请南京故宫文物到日本巡回展,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广岛等地举办“中国南京博物院藏宝展·苏醒的南迁文物”特展。这个展览,究竟展出了什么样的文物?基本上,留在南京的故宫文物以瓷器为主,有北宋时代制作的定窑印花双鱼纹盘、钧窑淀青釉雷座水盘等。明代的官窑瓷器以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嘉靖等时代为主,如洪武白瓷有盖大壶、永乐青花云龙纹扁壶等佳作。在这个时代到达巅峰的中国青花瓷,大概都可以掌握。此外,还网罗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青花、五彩、粉彩、珐琅等工艺瓷器,这个时代的作品与宋元时期的单色瓷器大不相同,令人感受到中国瓷器的另一个黄金时期。

(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台北故宫 藏

这次展览是南京的故宫遗留文物第一次大规模的对外展出,由于牵涉到本文上述提到的“微妙”问题,因此促成展览的难度相对提高。

当时参与展览企划的承办单位“博宣国际”公司负责人神田聪,我在2009年和他在东京见过面。神田先生告诉我,南京的故宫文物到日本展览的事情,中国国家文物局知道后十分惊讶,中国驻日大使馆负责文化的外交官对神田先生大发雷霆,表示:“以后不会跟你们电视台合作,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绝对不能接受!”

总而言之,我们把拥有紫禁城文物的地方都叫故宫的话,那么南京也和北京、台北、沈阳一样,可并列为故宫之一。

猜你喜欢

北京故宫故宫台北
北京故宫游
雪中故宫
台北咖啡香
台北的烟火味
台北家居
《长江奉节夔门》《北京故宫角楼》
对北京故宫艺术衍生品热卖的思考
故宫
故宫也要当“网红”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