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
——本刊记者对话王义桅、朱颖

2018-12-07李卉嫔

一带一路报道 2018年6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铁路一带

文/本刊记者 李卉嫔

5年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内容,“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其不断向沿线国家延伸。为此,本刊记者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中铁二院总经理朱颖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以及其面临的挑战。

记者:“一带一路”建设为何如此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

王义桅:“一带一路”的路就是道路的意思,中国人说“要致富,先修路”,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这一经验不是一般的修路而是靠产业的布局,通过经济走廊建设、畅通物流、改变内陆地区依附于沿海地区的发展现状,让商品、人员、劳动力和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建立大市场。

如今,80%的人生活在泛亚国家,没有人修路他们就富不起来,而经济越是快速发展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是消除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世界上有大量的热钱导致了一个地区或全球的金融危机,而吸引这些热钱投入到基础设施,让热钱变成冷钱,将造福于更广大的人民,比如十亿美金的基础设施投入将创造八万个就业岗位。按照经济学家的计算,“一带一路”的缺口非常大,证明其潜力巨大。尤其是东亚国家,首先是电力、高速公路,然后电信、港口、机场,所有这些都是巨大的缺口。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能让国家消除贫富差距,让金融不要背离实体经济,让这个世界更加可持续发展,而且由此带来的国际化贸易,能够使经济增长达2-3倍,包括将来会为欧洲创造12%的增长。如果把基础设施升级换代联通起来,到2050年,“一带一路”建设会新增30亿的中产阶级,整个世界很大程度上将跳出金融危机的恶性循环。

记者: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锋企业,中铁二院在互联互通中做了哪些前瞻性的工作?

朱颖:中铁二院站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发挥设计规划优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前开展了“一带一路”铁路网总体规划、南方丝绸之路铁路通道规划、非洲大陆互联互通铁路骨架网规划、南美两洋铁路通道战略布局等规划,并先后完成了泛亚铁路通道、孟中印缅铁路通道等10余项跨国规划和伊朗、埃塞等20多个国别规划,开展了数十项专题研究。中铁二院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开展了海外业务,总合同额约300亿元,参与承担了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亚吉铁路、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EPC项目、中老铁路、中缅铁路、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既有铁路ML1线扩能改造项目、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伊朗德黑兰-伊斯法罕高铁项目及拉美两洋铁路通道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了中国铁路“走出去”。

记者:“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面对哪些挑战?

朱颖:一是语言关。语言是海外工作、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何提高员工的外语能力,是企业“走出去”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铁二院编制了中外铁路双语词典,实现术语统一,促进技术交流。公司先后组织编写并出版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老挝语、越南语、泰语、缅甸语这9种语言的中外双语铁路工程专业词典,同时还编著了《交通工程情景英语900句》,以及中文和英文版的《现代铁路工程咨询——方法与实践》等技术专著。

二是标准关。一方面,受文化影响,当地人员不了解中国标准,往往崇尚欧洲标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员工熟悉中国标准,但对欧洲标准等国际标准不太熟悉。工程项目选用什么标准,如何合理选用标准、选用合适的标准,往往成为影响工程项目实施的关键,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解决的一大障碍。为此,2010年以来,中铁二院系统开展了国内外铁路相关标准研究,包括主持中日铁路建设标准对比研究,参与了中国与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及UIC、EN等国际组织的铁路建设标准对比研究,以及中国铁路建设标准与国外标准等同性研究,从具体操作层面上掌握了各国技术标准的特点及差异。

三是人才关。由于海外项目的特殊性,需要既懂工程、又懂外语,且一专多能、通晓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中铁二院连续10年以上,不间断开展了数百场、上万人次的外语、海外项目技术和管理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了数十场以院士、大师、知名专家为主的“中铁二院·交子技术大讲堂”等高端技术交流,选送员工到美国、德国等国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到欧美公司开展技术交流,集中学习锻炼。公司还采取“内外有别”的方针,在津贴奖金、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对海外业务人员给予重点倾斜,把精通国际通行工程规则、富有海外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引进公司。

由中铁五局承建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干沟大桥

中铁二院设计的亚的斯亚贝巴轻轨受到埃塞人民赞誉

记者:“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属地化管理,尽量雇佣当地员工,并重视对他们的培训,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朱颖:首先,中铁二院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以属地化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引进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才,并在埃塞俄比亚、俄罗斯等国家的在建项目上,招录了一批外籍骨干员工,在海外项目属地化管理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其次是开展国际教育培训,助推中国标准国际化,推动中国铁路更好地“走出去”。2012年以来,中铁二院通过“卓越国际教育培训中心”平台,依托中铁二院在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项目,累计完成了覆盖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来自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越南、孟加拉国、老挝、巴基斯坦、巴西、秘鲁等近50个国家合计800余人次的培训。培训内容重点突出中国铁路建设水平、建设成就及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其中大多数参训人员是各国政要和工程专家,通过培训,他们成了“中国铁路”的高级“粉丝”,为促进中国铁路“走出去”、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提供了交流平台,增进了双方的友谊。

王义桅:的确,“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国不仅帮助修建铁路等基础设施,还在当地开展大量相关的培训教育,最大限度雇用当地的工人。比如在肯尼亚修建蒙内铁路时,就输送了我们大量的铁路人才去当地开展培训,我们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积极帮助提升当地的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一带一路”倡议“五通”中,“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持久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民心相通起到了哪些作用?

王义桅:中国人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修了铁路后,还带来了包括房地产、旅游、电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带一路”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改变了相关国家的命运。如中国帮助修建的蒙内铁路,将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蒙巴萨变成了像上海一样繁华的地方。这条铁路加深了中国人民与肯尼亚人民的友谊,也改变了中非国家的命运,他们终于吃上了海鲜。通车一年来,肯尼亚经济实现了4.6%的增长,节约了物流成本,带活了中非几国的经济。就像肯尼亚总统所说,这条铁路是一个时代的开启,让非洲国家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让中国及非洲地区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获益,也让发达国家一起获益。我们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人才、技术很多来自发达国家,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也会让发达国家获益,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互联互通,也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及互联互通的完善。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铁路一带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