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实施路径研究

2018-12-06张晓丽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河南省精准电商

张晓丽

摘 要:本文对河南省扶贫的现状与成效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电商精准扶贫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河南省电商精准扶贫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农村、农民、政府部门三种视角下的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实施路径,以此推动河南省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关键词:“互联网+ ”河南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实施路径基金项目:2016年许昌学院校内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YB031,项目名称: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2016年1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等16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这给我国农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带来了直接影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不但能够促进传统农业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同时还能给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新方式。然而,在发展农村产业升级面临诸多压力,融资资金存在匮缺,产品竞争模式较为单一,专业性的电商人员数量较少,这些因素都为我国电商扶贫工作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就结合河南省农村扶贫情况,提出“互联网+ ”背景下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对策,以此引导河南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稳定运行和发展。一、 电商精准扶贫概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时,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专业引导、精准扶贫”的改革方针,并于2014年,颁布了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相关建议,这给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提供了条件[1]。在2015年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过程中,习总书记发表了“实施脱贫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讲话。

所谓的电商扶贫主要是指,在精准扶贫理念的作用下,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把电商精准扶贫和电子商务业务进行融合,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子商务交易,把农村群众生产的作物和产品销售各地,给其提供一系列现代化信息和技术,以此增加农村群众的收益,缩短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引导农村群众朝着发家致富的方向前景,提升贫困领域扶贫水平和质量的一种扶贫方式。二、 河南省扶贫现状(一) 河南省扶贫现状

自河南省九次党代会召开之后,河南省在扶贫方面获取了一定成果,截止到目前,脱贫现实状况为有582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明显改变,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增强了发展实力。2015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3元,连续6年增速超过城镇居民,这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其中,38个国定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

当前,河南省计划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兰考、滑县两个国定贫困县率先摘掉贫困帽子。为此,河南省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的高规格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36名省级领导干部联系38个国定贫困县、15个省直主要部门联系15个省定贫困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成立10个厅级干部担任组长的督导组[2]。同时,向全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派驻1.2万名第一书记,实现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幫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二) 河南省电商精准扶贫成效

通过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位置,河南省已经构建了50个县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478个乡级电商服务站、8300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点,覆盖2000多个贫困村,累计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37.7万多人次。

据调查,河南省商务厅优先支持贫困县创建电商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共有7个贫困县的电商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基地,26家贫困县的电商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示范企业,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电商集聚发展。目前,河南省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还进入中央电视台、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厉害了我的国·中国电商扶贫行动”销售前20名。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河南省很多县探索出一批成功的模式。比如光山县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依靠政府推动、企业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四轮驱动”加快电商发展,羽绒产业实现由线下到线上、由国内到国外、由低端到中高端转型升级,同时培育出“光山十宝”知名品牌,全县开设各类网店2万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去年网络销售额超30亿元,2400多贫困户通过电商就业创业[3]。三、 当前电商精准扶贫存在的不足(一) 电商贫富专业性有待提升

电商精准扶贫方式的出现,有效的提升了扶贫政策的多样化,对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河南省农村发展情况来说,农村产业化水平相对不高,不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随着农村网络营销产品规模的逐渐扩充,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利用互联网实现了产品营销,产品销售量也不断增长,诸多同质化产品不断出现,不仅给产品独立性带来影响,同时也不能保障产品整体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给农村群众品牌效力造成了损坏,阻碍了河南省电商发展。(二) 缺少综合性专业人才即便当前农村电商得到了稳定发展,但是大部分从事电商工作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较为匮乏,这也是当前河南省农村电商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贫困家庭自身不具备充足的资金,在市场信息掌握方面不及时,缺少专业引导,再加上政府部门扶持政策不充足,在产业发展所需硬件设施不全面的状况下,给实施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增加了难度[4]。(三) 农村电商融资难度大因为农村金融方式比较单一,农村产供销合作社体系缺少完善性,部分金融机构以及电商平台对新产品认识不到位,无法给予充足的关注和支持。当国家提供相应资金支持匮乏时,信贷难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电商运行将会面临资金短缺的状况。而资金的不充足势必会给农村电商发展造成制约。四、 “互联网+ ”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实施路径(一)基于农村总体视角1.加强农产品品牌化,主打特色创新

首先,全面推行品牌战略,妥善处理同质化问题,各个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树立品牌意识,给予设计引导,从而让其由个人商铺转变成企业商铺。其次,在缺少技术支持的状况下,可以采用第三方培训的方式提供支持,在提高农村产品整体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发展口碑,树立诚信的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竞争实力。2.不断加强电商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

整体化的人才培训体系,能够从培训方面入手,实现电商人员素养和水平的提高。所谓的加强电商人才培养,并非简单的进行几次专业培训,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因此,通过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政府部门把电商培训内容融合到地方商业培训范围内,定期给农村群众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并加强对地方政府领导机构的专业培训,以此提升政府部门人员对电商经济的认识度,给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和强化提供条件。3.丰富金融形式,拓宽融资途径

在农村电子商务运行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充农村金融渠道,才能从基础上解决农村电商融资困难问题。所以,金融监管部门应该促进和引导金融机构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考察,对农村群众网商要求有所了解,并在“互联网+ ”金融的作用下,扩充农村电商融资渠道,采用灵活的方式满足农村商户信贷要求,给予农村群众电商创业提供支持。(二)基于农民经济行为视角1. 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效力,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电商产品文化

新郑的红枣、信阳的毛尖、禹州的有机红薯粉条、长葛的蜂蜜……河南省有丰富的地方土特产。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各个新媒体的出现,给农村电商的发展与网络营销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利用网络直播、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宣传,进一步实现互联网品牌的建设与推广。借助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效力,整合媒体电商资源,一方面展示宣传河南地方土特产与新农村的故事,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文化。同时也能帮助农民在发展电子商务时提升产品影响力和销量。2. 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扶持力度,引导贫困农民走O2O电商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群众的核心目标在于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受到文化水平、消费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线下网点支撑,农民很难接受纯线上购物与线上创业。因此,应该一方面通过和电商平台合作,加大优惠力度,调动贫困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结合线下网点,与线上成熟电商平台合作,通过O2O的电商模式提升农民的创业信心,同时合理构建线下网点密度,提升农村电商辐射人群。3. 加大贫困农民电商创业的扶持力度,培养农村电商带头人贫困农民的电商引导与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环境积极引入高效、生动的在线培训,另一方面邀请已经创业成功的农村电商企业负责人进行演讲和引导,从线上与线下两方面同时开展电商培训活动,调动农村群众尤其是贫困农民参与电商活动的积极性。在农民投入电商运营后,加运营过程的引导与管理,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给农村电商提供一对一服务和帮助,优化电商服务功能,将发展区域电商和电商扶贫工作相结合,培养农村电商带头人,引导农村电商的稳定发展。(三)基于政府部门视角[5]1. 建立电商产业扶贫激励保险机制针对河南省各个区域的优势資源,基于产业链视角进行开发、加工、生产、营销和推广,设定把目标当作主体的电商精准扶贫激励体系,对可能会存在一定风险的项目,政府部门引入商业保险,把产品中部分不明确因素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小。保险机制的引入也能更进一步带动农民电商创业的积极性。2. 健全金融服务模式,构建电商扶贫的金融支柱

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金融支持,采用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专业信贷服务等方式,提升电商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给农村电商提供充足的支持,从而缓解农村电商融资压力,防止发生担保难度大、服务困难等问题[5]。3. 倡导农村服务电商理念,赋予农村电商新内涵

农村电商发展至今,在线交易主体均以有形实物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改革逐渐深入,服务领域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要全面开发农产品销售服务,同时还要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促进农村整体服务行业水平的提升,实现电商和服务融合发展。例如,诸多区域的农村群众在生活缴费、运输票采购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通过构建三级电商服务平台,给农村群众出行和生活提供方便。全面开展线上医疗等公益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农村医疗条件滞后等现象。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商精准扶贫作为国家扶贫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农村脱贫的主要政策,承载着引导农村群众发家致富的职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农村电子商务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广大农民应该紧抓电商发展机遇,全面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当地政府部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引导农村构建扶贫示范点,优化农村电商扶贫方式,促进电商和扶贫工作的结合,真正实现扶贫、脱贫,从而给河南省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参考文献:[1]王昕.“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宿州市砀山县为例[J].中国商论,2018(18):9-10. [2]何俊羽,刘智勇.“互联网+”背景下常德市农村精准扶贫障碍及原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4):15-17. [3]刘智勇,刘玉.“互联网+”背景下常德市农村精准扶贫困境及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32):33-34. [4]凌杰,王丽丽,赵纪越.“互联网+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丝绸之路沿线农村经济发展难题及解决路径选择——基于甘肃省清水县的实证调研[J].经贸实践,2017(19):99. [5]张真柱.“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农村精准扶贫的治理逻辑[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30(02):83-90. [6] 张苗苗,刘泓辛,闫津浩.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主要模式的河北省新型精准扶贫路径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13期

猜你喜欢

河南省精准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精准扶贫二首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