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化解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结婚难问题的调查

2018-12-06王俊皓张磊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调查

王俊皓 张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强势启动、纵深开展,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出现了一定数量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其结婚难问题乃至“光棍村”现象的发生,给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通过深入学习把握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路径选择,采取文献研究、统计分析、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法,对当前农村大龄男青年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问题;调查

一、研究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势启动、纵深开展,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其中,受我国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工业化和城镇化引发农民向城市持续流动、农村适龄女青年婚姻选择上浮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出现了一定数量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其结婚难问题乃至“光棍村”现象的发生,给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通过深入学习把握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路径选择,采取文献研究、统计分析、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法,对当前农村大龄男青年结婚难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意見建议。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从国家、省外市县和户籍地秦皇岛市三个层次,对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结婚难情况进行调查。

(二)文献研究法、访问调查法。对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结婚难引发社会问题进行调查。

(三)研究和讨论。从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等角度,对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结婚难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

(四)结论和建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化解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结婚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结果

(一)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出现并引发社会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吸引了农村年轻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进入城市,也一定程度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乡村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9081万,比2000年减少了3.127亿;2016年,全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2.1亿人,比2010年减少了6000多万人,比2000年减少了1.5亿人。随着农村大量人口向城镇迁移且仍在继续,原来同质化的农民群体产生了明显的职业分化、收入分化、利益分化。在农村新出现的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其结婚难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

1.国家层面统计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指标,联合国设定的正常值为103—107。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曾持续偏高20余年,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7;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时,高达120.49,超出警戒线13%。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男性人口71137万人,女性人口67871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男性比女性多3266万人。总的来看,“男多女少”态势逐年缓解,但存量单身男青年和适龄女青年的结构矛盾仍较为突出。

2.省外市县文献研究。我国除西藏外,其他省份都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在乡村小学和幼儿园里,男孩比例明显升高;在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等制造业和服务业聚集区,18-25岁的年轻女工严重短缺,不得不用部分男工来替代。新华视点报道,在山东、湖北、安徽等地乡村调查发现,农村大龄男青年结婚难问题突出。安徽潜山、山东金乡等地村庄,适龄男青年的数量都超过适龄女青年。这个问题在贫困地区更为突出,在湖北南部一个2000人的贫困山村,大龄结婚困难村民共有190多人。

3.秦皇岛市专题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汇总,截止到2017年底,秦皇岛市共有农村大龄男青年46871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六十分之一。从单身率看,25-29岁段最高,占比27%;30-39岁段居第二位,占比16.14%。从地区分布看,经济欠发达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占比最高;较为发达的海港区占比较低。综合判断,欠发达特别是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25-39岁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值得高度关注。

(二)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引发的社会问题分析

1.生存现状堪忧。从总体上看,该群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一技之长;家庭经济基础一般较为薄弱,发展相对滞后;有的固执懒惰、自暴自弃,影响家庭和睦安宁。

2.影响心理生理。大龄单身男青年正处于青壮年时期,精力充沛,理应投入到家庭和事业中去。由于婚姻问题的失败,加重失落感、挫败感,生活缺乏动力,有的沉迷网络,产生“网瘾”甚至心理疾病。

3.影响社会稳定。由于长期孤身生活,导致孤僻偏激,常因小事采取过激行为,甚至激情犯罪。由于缺少致富技能,吃穿住行难以保障,滋生了偷、抢、骗等违法行为,成为治安案件频发的一大祸源。

4.给社会保障带来负担。大量存在的单身男性这一群体步入老年后,将面临巨大的养老及医疗保障问题,给国家扶持、救济和农村社会保障带来负担。

(三)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结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1.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衡的直接影响,就是婚姻梯度挤压现象凸显。婚姻挤压之痛不仅在于产生大量“光棍”,更在于其后果主要由贫困人口来承担。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就会向低年龄女性中择偶,挤压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别的地区发展,“婚姻剩余男性”最后沉积在低收入的贫困阶层。

2.经济薄弱和结婚成本矛盾突出。总的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但由于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一半缺乏一技之长,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收入不高的职业,对农村适龄女青年缺乏吸引力。同时,“彩礼重”问题提高了大龄男青年的结婚门槛。通过访问调查,反映目前在农村的适龄女青年较少,择偶标准高,有的把城里有楼房、家里有轿车,作为与男青年谈恋爱的前提。另据问卷调查,秦皇岛市北部山区结婚平均费用为10-15万元,其他地区30-50万元,收入较低的农村大龄男青年家庭捉襟见肘。

3.农村大龄男青年的主观方面也是造成单身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大龄男青年敢闯敢试信心和能力不足,有的幼年时期由于家庭困难或厌学,给以后的生产生活埋下伏笔;有的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生活方面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导致生活无着落,谈婚论嫁无从谈起。

四、结论与建议

农村未婚大龄男青年群体随着人数增多,正在悄然转化为时代更迭中的一个共性的社会问题,给家庭安宁和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带来较大隐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化解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结婚难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路径选择。

(一)推进农村产业兴旺,吸纳农村大龄男青年充分就业和增收。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解决农村大龄男青年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的源头活水。目前,农村居民的就业多围绕城市、县(市、区)和重点镇展开,乡村和城市在经济上已融为一体,建议跳出农业抓发展、城乡统筹抓振兴,为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提供支撑。首先,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应因地制宜加快地级市、县(市、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辐射带动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发展,促进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更加充分就业,扩大工资性收入。其次,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大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促进农民全面增收,呈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的新景象,为农村大龄男青年就地转化就业提供更多机会。最后,应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议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着力培育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职业农民等新的经营主体。加强对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探索实施“互联网+培训”、远程教育、农技推广面对面等模式,提高他们就业、创业和发展本领,夯实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基础。鼓励农村大龄男青年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权入股、为种养大户提供劳务服务等方式,从小农生产切入现代农业发展链条,充分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二)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降低农村大龄男青年婚姻门槛。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承保护发展乡村优秀农耕文明。下大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彻底改变铺张结婚、彩礼过重等陋习,全面降低农民青年结婚成本。宣传、文化、教育、体育等部门和影视、文化、传媒等行业企业,应注重为农村青年提供积极向上、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县(市、区)、乡镇和农村“两委”应深入调研农民需求,组织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加强联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使之远离网络游戏等负能量困扰。各级监管部门应整合力量,加强对快手、抖音等自媒体和网络游戏的监管,全面整顿和净化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农村大龄男青年应注重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增强自强自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自我封闭、沉迷网络、低俗文化中脱离出来,以个人的良好形象提升对适龄女青年的吸引力。

(三)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农村大龄男青年生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应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在法治方面,应注重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农村大龄男青年树立现代价值观念和法治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事。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净化农村社会风气。在自治方面,探索建立高效、便捷的乡镇群众服务中心和村级群众服务站,同时强化农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以现代法、理精神重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治法治化、道德化水平。在道德建设方面,应进一步传承和培育乡贤文化,制定道德章程,开展道德评议,加强家教家风家训建设,培育乡村德治土壤,推动农村大龄男青年崇德向善。各级党委、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村大龄男青年关爱服务体系,特别是对身患疾病的特殊群体,在基本生活保障、就业、卫生健康、心理疏导等方面及时提供有效服务。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也应发挥各自优势,掌握大龄未婚男青年信息,通过婚姻介绍、网络信息平台等载体,在乡村间举办交友联谊,增加大龄青年彼此交流机会,促进农村大龄男青年结婚难问题有效解决。

(四)推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降低农村大龄男青年群体产生的人口学增量因素。坚决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认真落实“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切实加强农村“男女平等”新生育理念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彻底转变“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落后生育观念,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确保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值范围,避免因人口政策导致农村大龄男青年增量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韩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八个关键性问题.[J/OL].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05-04/2018-07-26

[2] 李晓宏. 中国19岁以下女比男少2377万,男盈女亏光棍咋办[N].人民网,2010-07-08

[3] 李福鹏.农村大龄青年结婚“难”在哪儿[N]. 长江网,2018-02-28

[4] 张志龙、李劲峰、陈尚营.春节期间部分农村地区出现“相亲热”,找个媳妇为啥这么难[N].新华视点,2018-02-27

[5]张厚银.关于精准扶贫工作中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现状分析[R].个旧市委新农队办,2016-02-25

[6]年福成.关注农村大龄男青年单身情况的建议[R].秦皇岛市政协,2018-02-06

作者简介:

王俊皓,2002年,男,汉族,秦皇岛市抚宁区,河北正中实验中学学生,研究方向:行為和社会科学。张磊,指导教师。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调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