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下农村电商问题研究

2018-12-06李丹黄胜男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

李丹 黄胜男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电商的平台进行概念的界定,并详细介绍了农村的电商平台具有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这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字:电商平台;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电商平台的概念界定

电商平台的兴起其根本就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发展模式,所以要了解电商平台首先应了解什么是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的理念界定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信息化为手段,通过互联网将买方、卖方、厂商及合作伙伴在同一个网络环境下结合起来的综合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换的形式以电子的方式呈现出来。

一次完整的电子商务贸易是复杂且具体的,以电子方式呈现出的包括购买前了解商品的行情、询价、报价等,以及购买过程中的发送订单、接受订单、和购买结束后的发货通知、取货凭证、支付过程等。涉及银行、厂商、物流等多个方面。

2.电商平台的概念界定

电商平台是一个基于电子商务技术为企业与企业或企业与个人之间提供网上交易洽谈业务的媒介。可以保证商务洽谈业务的顺利进行,主要功能有协调、整合商品的信息、及时更新物流的信息、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是依托互联网的虚拟网络空间。企业可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提供的网络基础设施、支付平台、安全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资源有效地、低成本地开展自己的商业活动。

二、农村电商平台的特点

农村电商平台主要为涉农领域的生产主体利用互联网提供产品的销售或者服务。这种模式不仅能推动涉农领域生产主体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还能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目前农村电商平台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农村电商平台代替过去传统交易过程。

利用互联网完全将交易过程信息化,人们可以很清楚的获得购买物品的信息以及卖家的信息等,改变了过去传统交易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使得交易过程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完成。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更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大大提高了商品交易率。

2.农村电商平台所依托的的互联网基础薄弱、覆盖面窄

由于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使得农民不能很有效的感受到互联网带给生活的便利,软、硬件的缺失使得农民很难通过有效途径参与到电商平台中来,同时受地域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化,而西北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对电商平台存在一定的误解。导致农村电商覆盖面窄,发展缓慢。

3.农村电商平台所售农产品需求的不可预知性

由于农产品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的特殊性,使得涉农领域的生产主体所生产的农产品和农用品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未知性。虽然目前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产品受天气影响的程度已经大大降低,但仍存在农产品不易储存、不易运输等原因。

三、农村电商平台存在的问题

截止到2018年1月31日,随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5.8%,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农村网民占比为27.0%,规模为2.09亿,较2016年底增加793万人,增幅为4.0%。该调查显示虽然目前我国农村宽带覆盖率分布不均,但目前增长的大部分网络用户均来自农村,而其中大部分网络用户均属于农村的年轻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的群体有条件接触到互联网(包括购买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存在着比较好的发展条件,可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居民中大多数人对电商平台缺少必要的认知

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以及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广,农村居民的上网普及率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覆盖人群大多集中在三十岁以下受过一定教育或者有过在城市务工或经商经历的人群,而其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群体只是听说过互联网;听说过电子商务。却由于网络特殊的虚拟性使得这群人很难像认知实物一样的对互联网产生认知,认为这种虚拟的电商平台是一种骗人的把戏,因此对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2.农村计算机拥有量及基础设施较差

目前电子商务在城市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京东、淘宝、天猫的快速发展,逐步渗透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在农村互联网所涉及的电子商品对于一些农户来讲仍然属于高消费品,家里的支出除了日常的生活开销外,还要负担子女的学费,所以电子商品的拥有量少,使用人群有限。

3.农民使用电子产品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新技术、新信息接收能力不強、目前大多数农村网民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比如了解天气预报;查看一些新闻;以及玩一些简单的游戏等。而电商平台作为一个系统的网络交易平台,从网络的构建到产品的仓储、物流等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平台的搭建。而电子产品日常的维护及维修同样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懂得电子商务技术的人才又不愿意到农村地区服务,这使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严重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

四、如何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平台

受历史原因影响,我国城乡发展呈现二元化趋势,农村发展的滞后性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第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而农村电商平台作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如何利用好催化剂,成为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从国家实行“村村通”工程以来,国家已相继完成村村通电、村村通公路的目标,目前正在大力加快村村通网络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借助互联网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比如一些中小学的机房,进行必要的投资扩建,扩建后的机房可以对外开放,成为可以进行一些专业的授课和实践的场所。这样既满足了学校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为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改善农村用户的电子产品使用率。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将手机与电脑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的完善农村网络系统。

2.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随着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人才引进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来到农村,这样就可以加快解决农村人才缺失;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通过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来带领村民们进行电商平台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可以与邻近的高校或企业进行必要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农村电商平台的讲座,让农民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改变,同时也了解未来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趋势。定期组织村民到当地电商平台发展较好的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加强对电商平台成功案例的宣传,树立榜样的力量。

3.政府应支持电商平台的发展并加强宣传和教育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网络人力、物力的投资,委派专人做到专款专用,使得网络覆盖面可以惠及更多的地区。对有条件进行电商平台发展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贷款支持。各级地方政府应广泛深入农村基层,通过广播、报纸等宣传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改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组织学习的方式组织村民进行电商平台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广大农民群众相信电商平台是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手段。另外,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大相径庭,所以当地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当地发展的电商平台。做到因地制宜、良性发展。

五、发展农村电商平台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却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我国传统农业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方式的落后,导致农产品销路不畅,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同时由于缺少对市场未来走势的预判,使得农产品很难满足市场需求。过量的积压会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而农产品的供不应求导致价格虚高的现象又会导致来年的大量种植。因此,农村电商平台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商品信息的快速传递,打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更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1.改变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节约生产及销售成本。

农村电商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过去农村传统的生产销售方式,将农产品全面信息化直接推向市场,拓宽了交易渠道的同时更减少了推向市场的成本,而最主要的一个目的是可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随着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大多数的农业生产往往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更多的是一种经验主义。因此往往会造成供需矛盾。而农村电商平台的先进之初就在于能够让农业生产者准确、实时了解市场动态信息,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为农业生产者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2.有利于农产品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往往会想要购买先进的设备。而农民作为收入较低的群体很难负担起购买机器的费用,虽然这两年国家已经在机械补贴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政策优惠,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无力承担购买机械的费用。而农村电商平台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为农村生产者提供了较多的信息,更多不同地区的产品设备、生产资料。缓解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资料、设备短缺,而引起的价格差异,有利于设备的优化配置。使农业生产者对于生产资料、设备选择的多样化,更能使他们购买自己合适的商品,使其购买的成本降低。从另一方面来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的收入就增加了。

3.有利于提高农村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广大农民之所以不愿意继续从事农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产品生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每个农村家庭作为独立的生成个体很难完全承担这种风险。而电商平台的出现很好的解决我国农民面临的这一实际问题,电商平台把每一个生产个体组织一起,在销售环节上实现规模化,在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使得小农户也一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樊勇,吴莉萍,吴小平.促进农村电商“互联网+”发展新模式的思考[J].电子商务,2018(02):15+39.

[2] 魏杰羽.农村电商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02):157-158.

[3] 陈栋.“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J/OL].商业经济研究:1-3[2018-03-04].

[4] 訾豪杰.新型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商品网络流通系统探究[J/OL].商业经济研究:1-3[2018-03-04].

[5] 代燕,姚琳.农村电商大趋势下的农产品物流转型发展[J].纳税,2018(04):195.

作者简介:

李丹(1989.09-)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南省洛阳市,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