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2018-12-06石浩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分析法指标评价

石浩

摘 要: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我国企业正处于纵向转型期,期间,如何正确把握市场开展项目投资,并对项目管理进行合理规划,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本文研究企业项目投资后评价,目的在于为企业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有效反馈信息,为企业新项目的投资提供有效借鉴。

一、后评价理论与实务综述

(一)理论与实务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L.A.Zadeh提出了“模糊集合理论”,运用数学原理,将评价对象中各因素进行量化计算,自此,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綜合评价法在项目后评价领域被广泛运用[1]。T.L.Satty创立了层次分析法和网络程序法,构建出包括效益、机会、成本和风险等因素的决策模型[2]。2002~2008年,英国展开了对地方政府工作绩效与持续改进能力后评价工作[3]。

2.国内研究概况

2015,刘思峰等在《系统评价:方法、模型、应用》[4]一书中,对系统评价方法和模型进行全面详细地梳理。中海集团于2007年成立项目后评价小组,对重点城市房地产项目开展后评价工作。万科集团于2010~2014年编制了《万科集团城市项目后评估管理流程》。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和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对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及其相关内容做出了详细说明。

二、工程项目后评价常用方法

1.比对法

比对法是把事物的前后期发展进行比较,对其本质与规律做出正确的评价。将预期(计划)情况与实际情况进行前后标准化对比,可以直观体现经营效果。

2.逻辑框架分析法

逻辑框架分析法是运用系统和综合的分析方法来构建思维框架,从而有助于对各种关键因素或问题的逻辑性得出结果。利用垂直逻辑关系,使其相邻目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在水平逻辑关系上,从假设出发,通过指标的验证来衡量项目的实施效果。

3.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其运用程序是:①邀请在相应领域专家对相关资料信息,独立发表个人书面意见;②对专家的意见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后综合形成意见并反馈给各专家,经过多次汇总反馈,使专家意见趋同。

4.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对定性问题和定量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是用数学方法处理分析后,判断评价对象。定性评价是由专业领域学者对评价对象的性质、程度等判断。以定性分析为基础,将定性部分进行具体量化,使评价结论符合实际。

5.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基于模糊变量和最大隶属度原理,通过构建模糊子集把所有影响被评价事物的模糊因素进行量化(即确定隶属度)处理,得到综合评价指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类企业项目的后评价具有普适性,是开展项目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二、企业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计算方法、信息收集等必须有科学依据。

2.代表性原则。指标能够准确反应各环节重要内容,具有代表性。

3.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

4.关联性原则。同一层次的评价指标彼此应具有连续性、关联性。

5. 层次性原则。应逐级、逐层分解形成具有框架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企业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原则,借鉴他人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构建了企业项目后评价指标:

1.一级指标:目标后评价

1)二级指标:投资决策。包括三级指标:①可行性研究;②建设条件;③投资决策。主要是针对前期投资决策目标的合理性与偏离度、决策分析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2)二级指标:规划设计与管理。包括三级指标:①设计方案针;②设计管理。对设计成果与设计管理进行评价,考查设计进度控制、设计成本、设计变更及设计协调管理等方面的合理性的评价。

2. 一级指标:过程管理后评价

1)二级指标:进度管理。包括三级指标:①整体进度计划;②项目执行与控制。主要是对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进度执行控制、施工管理规范或制度等进行评价。

2)二级指标:成本管理。包括三级指标:①成本费用预算;②成本控制。主要考查从设计期间所需费用、实际工程造价、管理期间发生的费用等着手编制成本预算的情况。

3)二级指标:质量综合管理。包括三级指标:①项目质量;②实施过程管理;③安全管理。考查项目用材料、机械、工艺、人员及工程整体质量等方面。

3. 一级指标: 综合效益后评价

1)二级指标:经济效益。包括三级指标:①税后利润总额;②税后利润率;③投资回收期。主要考查因素包括利润总额、投资收益率和成本利润率等。

2)二级指标:可持续性。 包括三级指标:① 项目影响;②综合满意度。从项目影响、客户满意度、客户关系建立与维护方面,以及企业未来项目投资的可复制性。

4. 一级指标: 营运管理后评价

1)二级指标:招标与合同管理。包括三级指标:①招标管理;②合同管理主要评价招标文件、招标管理办法的规范性、完整性,评价招标、评标、定标手续的完备性、真实性。

2)二级指标:营销与管理。包括三级指标:①销售业绩与目标实现;②营销策略与流程。主要通过市场调研分析营销环境和对市场前景预测,考查是否制定符合工程项目特点的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 胡宝清.模糊理论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6.

[2] 周鹏.项目验收与后评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包国宪,周云飞.英国全面绩效评价体系:实践及启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5):32-36.

[4] 刘思峰,郭本海 系统评价:方法、模型、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分析法指标评价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最新引用指标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