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推行校车缓解交通压力
2018-12-06崔超妍
崔超妍
摘 要:根据当前道路情况,学校周边拥堵基本成为百姓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根据众多民众的反应,应联合教育部、公安部等途径,大力推行校车,减缓对交通的压力。本文将分析推行校车减缓交通压力的有关举措,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加大力度推广校园对校车的使用,以期能够缓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的现状。
关键词:交通压力;校车推广;城市道路;校车路线
项目基金:《“校车推广,美丽邢台”缓解邢台市交通拥堵策略研究》研究项目,2018年度邢台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立项课题。编号:xtskfz2018052
前言: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私家车购买情况呈现上升趋势,原本已经拥堵不堪的交通,更增加了负担。为此,应大力推行校车,减少私家车接送学生的现象,合理规划校车路线,让学生、家长放心,省心。改变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的局面,进而减缓交通压力,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一、校车推广现状
近年来,每逢校园上学、放学期间,学校周边的交通都变得拥堵不堪,严重影响来往车辆的正常通行,增加交通压力。校车推广虽能够解决问题,但在推广过程中却问题重重。我国校车交通安全事故较多,对家庭、社会、校园等都带来较大的影响,轻者造成身体擦伤,重则导致家庭破灭。我国校车推广工作不容乐观。众多惨烈的交通事故,让家长不再相信校车的安全性,影响校车推广工作的进行,自然难以利用校车来减缓交通压力。
故此,在利用校车减缓交通压力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校车推广国情,并合理借鉴外国校车使用制度,校车的绝对路权,以及运用模式等。促使我国校车推广工作顺利进行,增加家长、社会对校车的信任程度,继而利用校车来减缓交通压力[1]。
二、基本情况
结合北京的学校交通特征,对校车使用情况,以及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分析。充分参考有关资料,并采取田野调查的方式,对北京中关村附近的小学进行调查。
该处共有三所小学,人数达到7000多。对学生居住的空间分布情况来看,接近一半的学生都居住在校园附近,但仍旧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需要交通工具的辅助。
在调查学生通学的交通工具使用过程中,发现私家车接送的比例最多,其次为校车接送,最后为公共交通工具方式。在学生通学与空间距离角度分析时,得出空间距离在两公里以上的学生,多以私家车与校车通学方式为主,两公里以内的学生通学方式,多以自行车与步行的方式为主。
在调查学生上学时间时,发现学生上学时间多集中在7点30分-7点50分之间,且小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无法完成独立上下学,因此在此期间内,学生通学多由家长接送。尤其在低年级范围内,该现象十分突出。而学生上学时间与上班时间重叠,且家长接送学生的比例较高,导致通学路段在通学时间期间,交通秩序混乱,拥堵现象十分严重。根据小学周边干道监测情况来看,小学上学期间,该路段的车辆通行速度较比放假期间,明显降低。
而在对校园校车使用情况的调查过程中,当前社会上发展的校车类型主要分为:教育部门、交管部门备案的车辆,包括学校自由、社会无偿、校园租用等多种方式所提供的车辆。另一类是无登记备案的车辆,包括私人车辆、企业车辆等等。对于此类车辆,学生都需要每月支付相应的车费,且没有任何监管,较易出现问题。
三、推行校车 缓解交通压力
(一)优先发展校车
与我国存在鲜明对比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孩子通学基本都由校车接送。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已经建立的校车制度,要求所有居住在距离校园一英里以外的学生,都要乘坐校车上学。对此,我国却未能提出相应的制度,导致当前校车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加之校车安全标准存在问题,交管部门也尚未明确责任,校车的绝对路权问题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以及有关部门的管理。
因此,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校车安全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交通现状,合理制定校车优先通行的交通规则。为校车运行提供制度基础,提供运行道路。同时,要优先发展校车,对于已经具备使用校车的学校,应采取强制手段,对于一定半径范围以外的学生,都应采取校车通学方式。除此以外,我国应从市场环境、舆论关注、法律制度等几个方面,不断健全校车使用的有关规定,强化地区校车使用能力,并在推行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探索,尝试[2]。
在不断的努力中,2011年时,便已经在北京中关村附近开通了校车,并提出《北京市试点区域校车管理暂行办法》,为校车的运行提供文件支持。文件中表明,允许校车在高峰时段使用公交专用道,并设计特定形式路线,在合适的地点设计停靠站点,确保校车形式安全、快捷。
同时,在完善的过程中,应优先为校车提供财政支持,政策支持。采用专业化的校车运营公司,选用专业校车以提高校车安全性能。并配有专用校车,推广专用路线,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才能最大限度的,优先发展校车,减缓对交通的压力。
(二)学习外国优秀的校车运行制度
经过众多年的发展,美国校车运行机制已经十分完善,且十分严格。包括校车特权、驾驶员筛选标准、公私共济等多重管理模式,全方位地为校车使用提供了保障。在1837年以来,美国便已经出现专门接送学生的校车,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美国校车运行制度已经具备较为独特的发展运行模式。
制度十分严格。美国校车的运行标准是最完善的,联邦政府颁布了共60项关于汽车安全的標准,其中37项关于校车的使用标准。包括校车乘客座椅的保护、校车车身连接部分的强度、校车翻滚保护等有关文件。美国境内的管理机构在四十年中,针对校车的使用标准共颁布了6项,包括关于校车灯具使用、燃油系统标准、车辆紧急出口设计等内容。当然,在校车制度如此完备的国家,其校车制作的厂家自然也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为确保校车运行的安全,美国规定黄色是校车的专用颜色,其余任何一辆大型车辆使用黄色都为违法行为。并在校车周身使用黑黄色、荧光钻石级反光材料,制作校车警示标志。在高标准、严规定的国家,美国校车被誉为卡车的骨架、客车的设施之美名。
校车特权。从美国校车在法律上被赋予了众多特权,校车的待遇与消防车、救护车等标准一致,甚至更具有优先特权。例如:校车在上、下学期间,任何车辆都应处在完全停车状态,并保证离校车不少于20英尺的距离。;吊销、记分、暂扣超越校车的车主的执照,或以参加公益活动为惩罚方法。在9·11事件后,美国甚至将校车纳入安全监视系统中。
驾驶员的高标准筛选。要求驾驶员需持有对应的驾驶证,符合最低年龄,需经过专业培训,需对犯罪与违章记录进行检查等。甚至对驾驶员个人生活习惯等都具有明确的规定。
(三)对美国校车运行机制的反思
美国校车运行机制对我国校车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的学习与借鉴。根据我国独有的国情,来制定校车运行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校车管理、宣传、立法等方面,美国校车运行机制对我国都具有参考价值。
鼓励市场运营。我国校车运行正处在发展阶段,由于交通事故频发,当前校车运行模式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我国特殊的国情导致大量二手车作为校车的情况十分普遍,超载问题也十分常见。可见,加大对校车的资金投入,制定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标准,来提升校车的安全性能。同时,鼓励市场运营,利用校车生产商,提升校车制定技术。政府可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包括财政补贴、信贷保险等方式,实现校车管理走向市场,鼓励企业加大生产优质校车的力度。
提升驾驶员素质。根据美国驾驶员的要求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应适当提升驾驶员的素质,确保校车能够安全驾驶,为孩子提供安全的使用环境。在保证驾驶员基本条件符合标准后,应对驾驶员进行安全运行意识的培养,加强驾驶员紧急事件处理能力的培训。在日常生活中,应对驾驶员的生活习惯适当监督,督促驾驶员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做到不违章,不冒险,不超越。除此以外,还应创造良好的校车使用环境,加强宣传与教育,不断推广校车,减缓交通压力。
结论:
綜上所述,本文对当前校园上学、放学期间,周边交通拥堵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工具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借鉴美国校车运行制度,结合我国校车使用的基本国情,提出几点推广校车的优化举措。得出,应优先发展校车,制定校车运行制度,强化校车制作技术,提升驾驶员素质等,利用校车,减缓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汤玉祥.关于加大校车推广力度有效保障孩子上下学安全的建议案[J].人民交通,2018(04):22-23.
[2]汤玉祥.加大校车推广力度 有效保障孩子上下学安全[J].汽车纵横,2018(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