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06叶兵

速读·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章

叶兵

摘 要:语文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傳承、传播的载体,这也就确立了它与其他的基础学科不通之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以此来培养高中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利用语文课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利用生动的古诗词,来唤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延续,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一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

一、深入挖掘教材利用古文与诗

词来渗透传统文化要进行语文的传统教学,其实高中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学习。比如,苏洵的《六国论》中描写了六国为何破灭,而秦国为何统一。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并讲解,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可以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而作者身处北宋,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为了与北方求和,不断地割地赔款,与六国和秦国的关系很像。因此作者利用此文,借古讽今道出了“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仅,火不灭。”的道理。由此可见高中课本中的文章,每一篇都可以引申出很多的背景,而这些相关的写作背景,又包含着太多的传统文化。比如有辞藻华丽的《兰亭集序》,也有借古伤今的《阿房宫赋》。而这些内容都是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部分,古人的思维以及他们的想法,都贯穿在文章中的字里行间,需要我们进行发掘与探索。除了对于教材的深入教学,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比如,男生都喜欢历史与战争,那么在讲到苏轼的《赤壁怀古》时,可以为学生着重介绍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通过形象的讲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而对于女生柳永的诗词更适合她们学习,优美的诗句,与巧妙的抒情可以让她们在诗词中流连忘返。当然,除了学习课文本身之外,其蕴含的文化还包含了传统的道德与伦理,古人的思维与意识。这些都是平时学生学不到的,但这些却都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那么学习就会变成主动,传统文化的渗透,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对文章讲解中要贯穿写作背景感悟作者的精神

任何一篇文章的学习与理解,都离不开写作的背景环境。很多文章放在今天这个时代,学生学习与理解起来有很多困难。但是如果充分了解背景知识,并且站在作者的立场去理解文章,那么学习起来必将事半功倍,同时还能充分的了解并学习当时的社会以及文化背景。比如在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篇文章时,首先要介绍作者文天祥的生平事迹,了解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经历的不同。其次作者所处的南宋末期,面对蒙古军队的南下作者只身前往敌营谈判,结果遭到无理扣押最终逃脱。并且在逃亡之后作者留下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句并千古流传。在了解了这些创作背景之后,学生再学习《指南录后序》就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与作者忠诚与国家忠诚于民族的精神产生共鸣。并且加强了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正所谓知人论世,知事论史,知史论己,高中语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较高的层面来面对并思考人生。在这个浮躁且纷乱的社会,能让学生不断的学习并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我国未来逐渐实现精神文明的希望。

三、注重汉语思维方式深入经典作品进行细致教学

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传承了千年之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着很大的改变。因此在学习古文的时候,要根据汉语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阅读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明确作者的思路,并抓住古文学习的精髓。比如,在学习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时,就要注意这篇文章的写作格式。全篇文章波澜壮阔,对仗工整,是骈文中难得的嘉篇伟作。整篇文章紧扣宴席为主题,通过刻画周边的风景、地理、人物、与自然风光,让整篇文章变得生动且动态。学生在学习起来,仿佛里面的场景跃然纸上。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的理解与描写的感受。同时还要学习古文的运用与思维方式,比如在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对仗工整的句子,严谨的排列组成了整篇文章。这种用词简练,且满篇华彩一气呵成的文章,反映出来了我国传统文化,力求平衡对称的思维。因此学生要深入的去研究与学习,才能感悟到这类语言应用的特点。

四、科学设计,完善课文

我们在面对传统文化学习时,要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需要秉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理念,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应该予以继承弘扬,对于其中的不适应现当代时代要求的则应当予以摒弃,总的来说,继承传统文化,重在批判继承。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对学生教学需要落实素质教育,即不仅仅是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们追寻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的导引者。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注意了解时代背景,常说知人论世,便是在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人生境遇的大环境下去理解诗歌的意蕴。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副包含了瑰丽奇妙的梦境仙游世界,而最终从仙境中惊醒回归现实,这种梦境与现实的反差,与诗人本身被赐金放还的人生境遇是相互契合的。学生通过自主寻找李白的人生境遇,便能够更加深刻的明白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文化意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总之,传统文化是我国现当代文化的根基,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与发展,才得以永葆生机与活力。鉴于此,高中年级段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黄金年龄段,高中生无论生理、心理都已趋向成人化,对他们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重中之重。高中语文的学习,对于传统文化的增长有着很大的助力。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地文化渗透。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还能接受到传统文化鞋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让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传统文章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少年力斗传统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清明节的传统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