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建章立制水平,铸就“民汉合校”品味
2018-12-06王凯琼张来平张涛张璇
王凯琼 张来平 张涛 张璇
摘要:“民汉合校”办学模式是一种有效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模式。在我们多年对“民族教育”研究基础上,本文以合作市中学和合作市初级中学为例,从审视“民汉合校”建章立制现状,深入分析“民汉合校””建章立制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民汉合校”建章立制工作给予我们的思考三部分来加以阐述主题。
关键词:民汉合校 建章立制 问题与不足 成因 思考
“民汉合校”的制度构建具有各个学校制度共同性特征,又需要分析“民族师生”其独特性,即在“民汉合校”的制度构建中,还需要谋划在一套领导班子下管理两模式甚至是三模式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又不得不照顾其在管理中的语言交流障碍的语言现状;且需要认识到不同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师生们,在对同一问题和不同问题的认识和在价值追求上存在差异性等特征等。
一、研究合作市中学和合作市初级中学的历史制度构建,审视“民汉合校”建章立制现状
合作市中学和合作市初级中学“民汉合校”以来,学校的发展状况良好,在学习管理、教师培养、课程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民汉合校”七年的办学实践中,相继完成《合作市中学(包括初级中学)规章制度汇编》,和“合作市中学(包括初级中学)章程”等制度。
(一)《合作市中学(包括合作市初级中学)规章制度汇编》充分注重“民汉合校”的实际情况。在“民汉合校”后的规划发展中,合作市这两所中学的建章立制工作已经比较全面关注到“民汉合校”特点、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时在顺应民意和倡导民主等方面都有进步,如教学制度、教研制度、家委会制度、分班制度、分办公室制度、借住生制度、学分认定制度、德育制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制度、考试制度、补考制度、请销假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侧重于普通类和民语类师生的规章制度。
(二)新版《合作市中学(包括合作市初级中学章程》具体章节的调整与增减。在《合作市中学(包括合作市初级中学章程》中,增加了教研室、宿管处、安保处、心理咨询室、洗浴室、等处室的以部门发展为内容的表述,也设立了学生校长助理工作机制。“合作市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是更加侧重“民汉合校”修改和调整后的发展规划。在学校层面发展规划部分,增加了“促进学校继续、健康、快速发展,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校风正、学分浓、质量好、有特色的全州寄宿制示范性中学”等表述;通过合并、重分类等方式,删减学校章程中没有现实意义的党总支、行政办、教导处、政教处和工会等部门过时制度或工作内容。
二、从合作市中学和合作市初级中学制度建设的今昔对比,深入分析“民汉合校””建章立制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
(一)学校在建章立制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研究分析
我们课题组在研判《合作市中学(包括合作市初级中学规章制度汇编》和《合作市中学(包括合作市初级中学章程》,存在以下的问题与不足:从学校制度建设层面来看,“民汉合校”早期的制度构建主要是围绕着“构建制度的框架”,“行政指令”的成分比较多,“制度研究”的内容比较少;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学校领导班子对“民汉合校”的有效特色发展方面和充分思考的方面不多;学校制度的“民汉合校”系统化、管理结构和工作分工尚太不完善: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度、广度和有效度还不太够;学校制度约束的条款多、激励的内容较少和评优选先方面没有得到有效反应。
(二)建章立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成因研究分析
1.“民汉合校”建章立制工作需要符合学校制度构建内在的规律。学校行政班子在建章立制工作中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提升学校的制度建设水平。
2.“民汉合校”的建章立制工作也是需要符合制度建设的“程序”。各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在“建章立制”方面的监管作用是不可缺失的,在上级主管部门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科学引领下,有效通过依法治校评估等系列措施下逐步制定、完善的富有特色的规章制度。
3.“民汉合校”的建章立制工作就是要构建校内“权利与义务分配规则体系”,其核心主体正是学校全体师生的师生和学校全面发展等问题。
4.“民汉合校”的建章立制工作在制度方面的需要有逻辑两个层面的表现形式。第一方面一般会有基本制度,基本制度也是是根本制度;第二方面大多数是具体制度,具体制度是基本制度的细化,这部分“民汉合校”制度操作性可以具体表现出来。
5.“民汉合校”的办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重点权衡“表象”和“本质”问题。在学校发展中一定会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属于“表象”问题,也有的属于“本质”问题,“表象”和“本质”之间一般会有关联性,互相影响、相互促进。
三、合作市中学和合作市初级中学“民汉合校”新标杆式建章立制工作,给予我们的思考
(一)合作市中學以及合作市初级中学“民汉合校”建章立制工作逐渐从“制度的构成”角度来思考学校制度的构建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班子继续抓“制度的构成”来思考学校制度的构建,办学实践经验的逐年积累就是让这类学校在制度建设得到完善和得到提升,也需要主动地构建学校制度,有效通过制度推动“民汉合校”的发展。
2.继续抓“民汉合校”建章立制的程序问题。在充分的调研和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地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师生尤其是班子成员在行政会议上研究和决策,这样“民汉合校”建章立制是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及上级相关部门的规定。
3.“民汉合校”建章立制就是基于师生权利与义务的规则体系的制定。因此建章立制工作不应是学习班子成员“随意性拍手制定”的结果。
4.“民汉合校”中的上级基础性制度,学校需要有具体化、可操作性的学校制度,侧重于如何实施的。
(二)合作市中学以及合作市初级中学“民汉合校”建章立制工作继续从“制度的特性”角度来思考学校制度的构建。在我们专题调研后,学校领导班子在制度建设方面追求强制性与权威性的相统一,积极引导师生权衡“权利与义务”之间的最大“共识度”,需要避免了制度的外在“强制性”;同时也体现了制度具有公共性与普遍性的全校规范形式。
(三)合作市中学以及合作市初级中学“民汉合校”建章立制工作重点从“制度的功能”层面来思考学校制度的构建。在制度建设方面明确师生行为的活动界限;关注学校师生权利的制度保障,重视制度的激励功能;制度本身的激励条款需要有正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