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赖清德强推“双语”遭连番质问

2018-12-06崔明轩

环球时报 2018-12-06
关键词:赖清德双语母语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崔明轩

“台湾2030年要成为双语社会”,台“行政院长”赖清德公布的这一“施政蓝图”在岛内引发不小的争议。“英语能力不等于竞争力”“台湾是否有足够师资”等质疑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不少人担心此举将大大减少台湾人学习中文母语的时间。当“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时,唯独台当局要主动放弃这一优势,真的仅仅只是为了“国际化”吗?

未来或用英语教其他课

赖清德9月抛出“打造台湾成为双语国家”后,台“国发会”12月4日向他报告“2030双语国家政策发展蓝图”,预计6日提报“行政院”院会定案。赖清德称,过去双语政策往往流于考试目的,这次是以提升台湾整体竞争力为目标,不单只是硬件建置,希望带动全民学英语风气。台湾联合新闻网称,赖清德去年10月在“立法院”答询时,就指示“教育部”要先成立一个让英语成为第二官方语言的推动委员会,他更举自己担任台南市长时,用十年时间将英语打造成台南市的“第二官方语言”,受到市民肯定和支持。

台湾《自由时报》5日称,根据“国发会”的规划,公权力部门将带头推动“八大策略”,包括各部门官网全面双语化;一年内与外国人相关文书、证照等双语化比例超过五成;一年内公共场合第一线柜台提供双语咨询服务比例达六成等。“教育部”预计3个月内提出修法案,扩大在中小学推行英语授课。台“教育部长”叶俊荣5日称,该政策重点是要强化台湾的英语力,而英语力的强化牵涉到法规松绑以及本身对于英语教学的改变,一定要改变过去背单词、读书、考试的模式,要把英语融入每一个教学的领域,甚至用英语教其他科目。

学英语等于竞争力?

“双语国家”政策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前“总统府国策顾问”许松根称,台湾英语教育应该从小扎根,让英语不只是考试科目,更是下一代“可以用的语言”,甚至可以以“母语”作为努力目标。元大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国源称,台湾作为外贸导向的经济体,英语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媒介,但在教育上也不能偏废中文或其他专业学科,“专业知识仍是竞争力的根本”。

与此同时,不少舆论提出质疑。全台教师工会总联合会理事长张旭政5日提出“五个是否”,即是否会影响课程本质的学习效果、是否有足够的师资以及是否有适合的环境等。他说,以母语学习是最有效率的,改用英语教学必定会影响学生的理解程度与类化能力。而且“双语”牵涉到文化的褒贬,不排除产生贬抑本地文化的可能性。同一天,国民党“立委”柯志恩在“立法院”质询时称,提升英语能力与成为“双语国家”是两回事,亚洲除非被英国殖民过的地区,否则很难推动双语。她说,为了配合该政策,英语上课时数必然改变,到底要缩减哪些课程是很现实的问题,否则是否会沦为“国语诚可贵、母语价更高,若是双语故,两者皆可抛?”

网民讥讽称,民进党2030年不知是否还在台上,就推出这样的政策;有人调侃道,“双语是指‘中文跟‘干话(假话、空话)?”还有网友称,“实力不在语言,日本和菲律宾就是例子”。有评论直言,台湾官员根本没有真正意识到什么是国际化,看到新加坡、香港如何,便盲目效仿,而上述两个地区之所以能以英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最重要的是历史背景,而非提升国际竞争力。二则,显现出台湾一种文化不自信,好像“陈先生”不是国际化,“TonyChen”才是。新竹清华大学荣誉教授李家同也质问,台湾从来不是英国殖民地,为什么要成为“双语国家”?

民众担忧“去中国化”

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在文化上有诸多动作,包括“去中国化”、台北故宫闭馆争议等都引发舆论哗然,如今又实施“双语国家政策”,自然让民众产生“政府到底想做什么”的警惕与疑虑。联合新闻网转引的一篇评论称,如此一再折腾,对台湾其实是种伤害,人民对民进党的信任度也会不断下滑。还是那句老话:当局若要全心投入、加强台湾人民的外语竞争力,对台湾是大有裨益,不论是泰语、越南语、英语、日语,都可以让学生选修;但是想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就好好执政,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少一些口水战和大话、虚话、空话。

《中国时报》也评论称,正在各个层面展开“去中国化”的民进党当局,又要推动台湾成为“双语国家”,“自然让人怀疑民进党究竟是真的要让台湾中、英文并存,还是最终要借此去中文而让英语独存”。▲

猜你喜欢

赖清德双语母语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