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国花嘉兰最爱原野
2018-12-06杨海伦
杨海伦
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张图,是一朵半开的花,顿时怦然心动,因为这是一种令我一见倾心的花,名曰“嘉兰”,虽然中文名称里有一个“兰”字,但却是地道的百合科百合目植物。英文叫flamelily,直译过来就是“火焰百合”。
嘉兰是东南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的国花。笔者第一次与它邂逅,却是在东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当时刚住下,就在院子里发现了这种奇特的植物。三三两两地盛开在树丛之中。花瓣细长,分开,植物学上的专业描述是片条状披针形,是亮眼的鲜红,反射着丝绸般的光泽,基部是鲜黄的,分作两条线向上蔓延。整个花朵是倒悬的,花瓣向上反卷,细长的花蕊在底部平展开。花瓣的边缘是皱波状,像细细的荷叶边。除了惊艳,实在找不出别的字眼形容那第一眼的感觉。花瓣背面是不起眼的米黄色,待开的花像合拢的手指,安静地垂着,与绽放时形成强烈对比。
因为对植物还算有点研究,笔者仔细观察了它的茎叶之后,几乎当即确定这一定是百合。因为不知道名字,自作主张取名为加勒比百合。后来在加勒比花卉图鉴上看到,果然是百合,当地名字叫攀援百合(ClimbingLily)。
一段时间后,发现它攀援功夫了得,绝非浪得虚名,叶腋处除了生出花朵,还会生出长长的卷须。不仅如此,每一片叶子的末端也都长成卷须,平时是蜷成一小团的,一旦“看中”哪根枝条,立刻缠绕上去,没得逃。五六米高的大树攀上去,完全不是问题。
到了非洲更发现,嘉兰还有一种较为“温和”的橙黄色。津巴布韦及周边邻国均有大量分布。非洲的嘉兰散布在野生的灌木丛中,攀援能力较加勒比的品种要差很多。但分叉能力超强,一个单株就能长成一丛,在非洲草原上基本是平铺蔓延的趋势。
嘉兰确实是一种不凡的植物。不列颠百科全书自然卷的植物图鉴里,也专门有它的章节,作为一种代表性植物。因为嘉兰夺目的美丽,采伐者曾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大批涌向津巴布韦,造成嘉兰数量锐减。在津巴布韦政府明令禁止后,盗伐行为仍然不绝。有植物保护组织曾强烈呼吁加强保护,以防止它沦为濒危植物。不过,这有些多虑了。嘉兰的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在东南部非洲大多数地方,现在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野生植物。
与此相对,嘉兰的人工繁育却十分艰难。笔者自己试过很多次,从未成功。幼苗移栽无论多么小心翼翼,都不会成活。收集种子几乎不可能。能在植株上摘到的种子都不够成熟,发不了芽,而种子一熟就落到地里,基本找不到。就算运气够好,发出了芽,在室内环境下也很难长大。也许这可以从侧面说明为什么盗采盗伐这些年已经减少了很多。
就在本文收尾之际,与上海辰山植物园的朋友偶然谈及,才知道该植物园已成功种植嘉兰,且有多种颜色。在中国南方一些家庭花园中也已可以培植嘉兰,文首提到的照片就拍自一位朋友苏州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