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们告诉你,思维导图就在日常生活中

2018-12-06

父母必读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育儿导图家长

思维导图这个词对于大部分的父母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陌生的词汇。它虽还未真正流行起来,但是也有小部分父母接触过,并将此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育儿生活中。本专题找来了三位与思维导图有着比较深的渊源的妈妈,请妈妈们聊聊思维导图之于她们、之于孩子意味着什么。

思维导图,能帮助孩子记录生活,是孩子成长的得力助手—Mike妈妈

我记得在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就喜欢拿起水彩笔在纸上乱涂乱画,我是个会鼓励孩子做自己的家长,不会去和其他人比较,也不会因为怕自己丢面子让孩子去做一些他本不愿意的事情!所以无论孩子画成什么样子,或者把身上脸上都弄脏,我都会和孩子一起享受当时画画的氛围,甚至会比孩子还淘气,我们一起无拘无束地胡乱涂鸦,一起哈哈大笑。

其实,对于画画这个事情我本人并不是很擅长,但我家孩子从小就喜欢,我就会每周安排时间以做游戏的方式,或者我们俩以竞赛的形式来比赛画画,时间一长,不用我再想任何形式,他都会主动地去画画,画他喜欢的所有东西,因为我想保留些孩子本身的独特性,所以一直都是让他自己想怎么画怎么画!反而会有些大家眼前一亮的作品出来。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我们听说了思维导图。刚刚接触时,孩子就表现出了很浓厚的兴趣,作为家长的我看到孩子如此喜欢,肯定会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费力气就能考出好成绩,其实有种魔法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就是让孩子对此感兴趣!接触了思维导图后,我家孩子就特别喜欢写日记,现在上课记录的课堂笔记也用思维导图来画!

写这篇感悟之前我问过他,思维导图给他带来了什么?他说思维导图能让他对知识有快速记忆的方法!他平常喜欢观察生活中的点滴,思维导图能帮助他记录生活!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把孩子的学习稳定在高水平,还可以让孩子把他热爱的生活记录下来!作为孩子家长的我,真的觉得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能遇到这样的一种方法,在孩子成长中默默地陪伴着他们!

思维导图,让我工作、育儿不焦虑—悠悠妈妈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接触到东尼·博赞先生的思维导图,从此,对我的生活、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让我对脑科学有了颠覆的认知。思维导图适用范围很广泛,例如工作中制定工作计划,读书时整理读书笔记,规划个人发展时制定发展规划等。在我有了女儿以后,她的生活起居、学习计划、大脑开发都离不开思维导图。

日常工作繁杂、内容多,造成时间不够、脑力不足、信心不佳,自从使用思维导图以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工作中使用思维导图最大特点就是:消化大量信息,一次抓出所有重点。我的工作属于技术型,包括日常数据整理、数据分析、项目汇报、效果分析,外加临时加入的工作,工作量大、琐碎,又需要整块的时间进行思考。如果时间分配不合理,就会形成整块时间零散用,零散时间效率不高的情况。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把需要做的工作完整地展示在一张图上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标放在中间,与之相配合的工作划分出几项,分支在旁边,再填补上细节,临时的想法可以继续补充上。这样重点清晰,目标明确,工作方向不跑偏。在需要配合的工作项目中,对要求完成的时间节点,或者重要程度,或者所需时间,进行标注,合理分配时间,不会遗漏工作内容。

2014年,我的女儿出生了,在我的育儿道路上,博赞先生的《博赞儿童思维导图》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这本书介绍了许多有关孩子的大脑在生命初期以及之后是如何发育的知识,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激发孩子的多元智力。脑科学研究能让我更认识孩子、理解孩子、读懂孩子。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会怀疑自己,会退缩。比如骑平衡车的时候,练习很久,她都没有掌握其中的要领,她很没有信心,对我说:“妈妈我是不是永远也骑不好平衡车了?”学习使用筷子的时候,会夹不起食物,她也会问我:“妈妈我是不是永远也用不了筷子了?”已经研读过脑科学研究的我,会给她讲这样的例子:“蜜蜂有100万个脑细胞,它可以飞舞,可以采蜜,可以筑巢,它可以做到这么多事情!而我们人有1万亿个脑细胞,我们能做到更多的事情,比如骑车、绘画、唱歌,等等。”她其实不能理解1万亿是多少,但是我用手指表示100万个,用手臂张得大大表示1万亿个,她会理解1万亿应该是很多很多,这样她就会很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到更多。而我也不会因为她做不到而感动焦虑。

前段时间,我的女儿对人体特别感兴趣,我们读了一些关于人体的书,如《我们的身体》《揭秘身体》《我的身体我知道!》。读过后,我建议女儿可以制作一张思维导图,整合一下这些绘本上的内容信息。女儿非常乐意,我先在纸的中间位置写上“body”,如果关键字用图形画出会更好,看起来更直观,然后问女儿:“我们的身体都有什么部位呀?”我和女儿根据从绘本读到的信息,一起将身体分成了:骨头、肌肉、血液、皮肤、内脏、毛发。当然这种分法从医学解剖的角度来说未必科学,但是它并不妨碍我和女儿对于“人的身体”的知识点的梳理。画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会非常尊重女儿的想法,她想到什么说什么,我们就一起将她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候,我会帮助她排列顺序,理清逻辑关系。

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养成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与方法—乖宝妈妈

我最早接触到思维导图是在10多年前做项目管理的时候,使用Mind Map来进行团队的头脑风暴讨论、快速记录以及展示解决方案。再次接触到思维导图是在2016年,我无意中看到的东尼博赞先生的《博赞儿童思维导图》,之后开始断断续续使用到现在。其中印象比较深的应用,一次是自己参加MSP考试,对教材进行提前预习阅读整理的时候;一次是目前和儿子一起学习他的英文课本上关于数字的部分单词和句型的时候。

MSP是英国商务部组织并进行考试认证的关于项目群管理的一门课程。教材以及考试是全英文的,且是在培训5天后立刻进行考试,这是与以往认证不同之处。同时,MSP进入中国不足5年,关于考试的练习题库没有其他认证考试那么丰富,所以,要求参加考试的同学最好在培训前先进行两遍教材的阅读,以确保熟知教材内容。 教材大约有200多页,在进行了尝试后发现,每天的阅读速度也就20页,这样需要10多天才可以全部阅读完,并且等第二遍再开始时,之前的内容很可能就全部都忘记了。这个时候忽然想起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整理试试。 首先从目录以及前言了解大致内容和框架,然后区分出第一层级。在每个层级阅读的时候,不断地进行分支拓展,在每个分支上记录重点词汇,用醒目的数字记录与重点词汇相关的关注点,经过这样的记录,不但可以把知识进行分解记忆,同时在进行第二遍阅读之前,可以通过显示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复述,对于有疑问或者拿不准的地方,就可以有针对地再次仔细阅读。

儿子今年8岁,上三年级,对于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英语来说,主要是学习和数字有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型。三年级的英语相比于一、二年级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一是需要记忆单词且趋于复杂,二是需要开始掌握长句,包括语法的运用,比如现在时、过去时等等。应用思维导图,我们以数字为中心进行展开,首先是关于数字的说法,对比基数词和序数词,进行区分和示例。 接下来是关于数字的应用,从节日、生日、年龄、月份等可以用到数字的地方依次展开,并添加如何问答,以及时态要求等信息,这样就把一整本教材融会贯通地全部展现在一张图上。我们当年是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现在的孩子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因为年龄小,单词的发音以及记忆对于他们来讲是一大难点,有了这样的分解,就可以每天或者定期对某一个分支进行复习,从一个分支到另外一个分支,不断地重复,最终帮助他全部掌握。

除了这些,生活中也可以用到思维导图,比如说旅游计划制定、装修方案的开展等。关于思维导图,其实并没有刻意地去做什么,当你把它作为疏解整理的一个方法时,自然而然就生成了一幅幅思维导图。

家长与孩子一起绘制思维导图,最直观的好处当然就是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一起画思维导图也是非常甜蜜的亲子时光。家长们可以将亲子时间安排为一起绘制一幅思维导图,主题可以是策划一次家庭聚会、准备一次林间野营活动、记录参观科技馆的感受、回忆一次家庭出游等等。这既增强了与孩子的沟通,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与默契度。

家长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用于亲子时间,还可以用于家庭生活和工作中。比如活动策划案、会议记录、头脑风暴、工作日程规划、谈判记录、SWOT分析等工作内容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解决,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提高工作质量。相同的道理,在规划家庭生活的时候,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提高生活质量与效率。比如,规划一周家庭生活的时间安排,巧妙地与工作安排区别开来,这样既满足了陪伴家人的需求,又解决了工作任务繁重、经常加班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从书本上或者网络上学到的育儿知识,大量的信息进入大脑后很快就会遗忘掉80%,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选择适合自己宝宝的育儿方法,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又是一大考验。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整理育儿知识,建立家庭育儿体系,提高带娃效率,提升生活幸福指数。并且当家长压力过大的时候,通过手绘思维导图,可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猜你喜欢

育儿导图家长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偷偷摸摸育儿
我心中的好家长
第6章 一次函数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育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