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传统民居装饰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以龙南县客家民居为例
2018-12-06王萍,李田*
王 萍,李 田*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330045)
赣南地区具有浓厚的客家文化,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形成了特有的建筑形式——赣南围屋,被誉为“东方的罗马”。龙南县位于江西省的最南端,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以信丰虔南场置龙南县,因县城处百丈龙滩和龙头山之南而名龙南县[1]。龙南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处,现存围屋370余座,是赣南客家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号称“中国围屋第一县”。本文从自然环境以及历史人文的角度来探析龙南客家围屋建筑结构的成因,挖掘了客家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为新形式下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理论参考。
1 从龙南建筑艺术中谈民俗文化
龙南县为客家聚集地,清代及其以前各代,龙南农村喜造围,俗称“土围子”。围是客家群体集中居住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特点是:砖(石)木或泥木结构;四周有围墙,置炮楼;围内房屋有数栋,是集群形的统一建筑。龙南的围,是客家建筑艺术的遗迹,也是旧社会宗族斗争和防患敌匪的产物。
1.1 燕翼围
龙南县杨村镇的燕翼围是江西省现存最高的围屋,燕翼围又名高水围,楼高约为15m,分为4层,每层对称建房34间,共有136间房屋,围屋仅留有一处进出口,四角建炮楼,燕翼围的整个建筑平面布局呈“口”字形(如图1),一层是客家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从入口处递进依次为下堂、中堂、上堂,祠堂位于一层的中心位置,主要用于祭祖,是婚丧嫁娶等重大事宜的场所。二三层用来居住,设有内走马楼,是二三层唯一的交通通道。四层则用来储存粮食和物资,主要是发挥着防御作用,四层的外走马楼能起到很好地防御和进攻作用。在建筑布局上,燕翼围继承了中原建筑风格——宗族府第式,它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层次递进[2]。
图1 平面布局“口”字形
1.2 乌石围
乌石围又称盘石围,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赣南客家围屋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围屋建筑,因门前有一块大乌石,围屋因此而得名,乌石围“外圆内方”,围屋外围呈“半圆形”围合结构,外围内的府邸建筑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图2)。屋南面设有一扇正门,正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扇侧门,从门厅进入是围屋的核心部分祠堂,由下厅、中厅、上厅构成,是典型的“三进三开”式建筑结构。围屋的一层共有设有68个房间,二层有62个房间用于居住,三层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筑建4处炮楼,用于防御。
图2 平面布局“回”字形
图3 平面布局“国”字形
1.3 关西新围
关西新围是江西省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围屋建筑,关西新围整体呈“国”字形,整个围屋占地面积约为7700m2(如图3),围屋的4个角建筑了高大的炮楼,设有2个进出口,围屋中共有124间房,其中面积最大,装饰最为奢华的房间是位于围屋正中心的祠堂,以它为中轴线,建筑左右对称,往下依次为下厅、中厅、上厅,前后三进,五组并列,围屋里共设置14处天井,对称分布十八厅,是客家人广为传颂的的九幢十八厅的宫廷式建筑。
从这些围屋布局上来看,皆有大同小异之感。围屋的建造都讲究对称性,另外,不难发现每座围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宗庙祠堂的修建,这也源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客家人有极强的宗族意识,他们聚族而居,修建祠堂供奉祖先,更重要的是起到教育后代的作用,告诫后人,不忘先烈,奋发图强。另外,这种围合式建筑形成的机制还要追溯于它的历史成因,客家先民从中原迁至此处,作为外来人口,有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威胁着他们,面对敌匪战乱、深林猛兽的侵袭,故而用坚硬的围墙筑起了一方天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着防御功能。一座建筑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完美无缺,围门是防御的弱点,因此围门两边的墙体特别厚,围门的整体面积相对较小,并一般设有多重保护,从内而外依次是铁闸门、杠子门、千金闸门,围屋墙体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墙上有许多炮孔和梅花枪眼,整个防御系统极为严密,可谓是固若金汤。围屋在选址也是十分讲究风水的,客家人崇信“天人合一”,因而在建筑选址方面刻意营造自然山水的良好环境[4]。在调研中发现,龙南县的很多围屋都“傍山而建,依水而居”,即使有些围屋周边没有临近水源,也会刻意的挖建半月形的水池,与周边的环境相呼应。客家有句俗语:“山旺人丁,水旺财。”关西新围便是选在三面环山而仅留一向出口的壶形盆地上,就是希望自己的宗族越来越兴旺,围屋正前方的半月池,则是象征着聚财的寓意,这便体现了风水学中“避风聚气,广进财源”的说法。围屋是当时社会形态下的产物,是集“堡、祠、家”于一体的防御型民居,从它的建筑结构上也能深刻体会到客家先民们迁至此处安家立业的艰辛与不易。
2 龙南客家民居的装饰艺术语言
2.1 装饰表现技法
雕刻技艺在我国历史悠久,大部分的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也是通过雕刻来表现,根据材质可分为木雕、石雕、砖雕。受气候影响,北方的装饰多以石雕和砖雕为主,南方气候湿润,木材不易开裂,多为木雕。在龙南县的围屋建筑中,木雕多用于护栏、木隔断、门窗及家具中,也有少量的石材雕刻用于屋脊、墙体、抱鼓石、柱础等部分。客家人聚族而居,宗族意识强烈,所以在装饰寓意中,多以繁衍、长寿、富贵、辟邪为主,围屋的外围整体看来尽显古朴精练,没有冗杂的装饰构件,围墙内的装饰则极为精美考究,上到屋脊,下到地面铺装,将装饰的工艺技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围屋对外是堡垒,对内是民居,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客家人的内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冀。
2.2 装饰元素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通常以民居建筑为物质载体,附着于建筑各个部分的门、墙体、屋檐、窗、木构架、匾额、楹联、家具等。门作为整个围屋的门面,在建筑装饰中占据重要地位,从门的规模和装饰往往可以看出主人的财势与地位,门的装饰通常体现在门额的题字、门楼的建造、门枕石图案纹样的雕刻。窗棂也是建筑装饰的一个重要部分,客家围屋中,外墙主要以防御功能为主,不设窗户,围屋里面的窗棂则形式多样,常见的装饰纹样有卷草纹、回字纹、波浪纹、雕花纹、书条纹等,其中客家人较为常用的波浪水纹,取的就是水有聚财之意。
2.3 装饰题材
客家民居在建筑装饰题材的选用上十分广泛,这种题材来源于他们自身的意识形态以及民俗观念,这是客家人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建立起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共识。在龙南县的客家民居中,装饰题材较为丰富,有花卉植物、神话故事、历史名人、飞禽走兽、文字符号等,比如动物中的狮子、象、鹿、猴、蝙蝠、松鹤、喜鹊,植物中的牡丹、兰花、竹子、石榴、菊花等。狮子象征着权利,象意为吉祥富贵,鹿象征着财源广进,猴意为封侯,这种题材多出现在官宦之家,乌石围门前的抱鼓石以及屋脊都选自这种题材的寓意。蝙蝠象征福在眼前;松鹤象征长寿;喜鹊象征吉祥如意;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平安;兰花象征高洁,这些吉祥图案的应用,也从侧面影射着客家先民在颠沛流离的战乱时代对寻求安定美好生活的期冀,体现着客家人的宗教信仰、思想观念、艺术修养,传达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面临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这个普遍以钢筋混凝土为建设主体的时代,传统村落面临着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破坏的双重打击,大量的传统民居装饰元素正在慢慢地消失。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要求改善生活环境,传统村落在更新改造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多数人对于传统装饰元素的研究往往停留于表象,即对传统图案、纹样的描摹,这些对于深刻研究装饰元素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围屋中的装饰构件,因年代久远,受自然和人为的影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之现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的居民并不愿意居住于此,偌大的房屋只是零散住着几户老人家,虽然当地政府投入资金进行保护,并相应地发展旅游业,但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人们普遍缺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这些传统的民居建筑渐渐被人们所遗忘,长此以往,终将面临消逝的局面。
4 结语
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如何建设美丽乡村?以龙南县为例,美丽乡村建设如果能结合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是一味的大拆大建,而是做到尊重传统,延续历史,这对于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无疑是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美丽乡村建设需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色、乡土人情,充分保留历史古迹,这也是作为民族文化多元化的重要体现。客家围屋中所呈现的装饰艺术,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技法上都为现代民居装饰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此同时将这种艺术文脉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保护,因此深刻研究龙南客家民居装饰元素的构成和艺术形式的应用,对于继承和发扬客家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