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2-06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财政局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财政局
一、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是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继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支付电子化通俗地说就是实现“无纸化”支付,具体是指利用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在财政、人民银行、国库支付业务代理银行三方对等部署电子凭证库,并打通三方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通过流程再造整合成一个完整闭合的管理链条,[1]以实现通过发送电子指令办理财政资金支付及清算业务,取消纸质凭证和单据流转,建立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财政国库业务代理银行四方间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的管理模式。
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的推进:
(一)加强了资金安全管理
对于我国财政资金的安全管理的案件,很多电子化管理都和纸质凭证以及公章的伪造等有很大的关系,这就为很多犯罪分子的提供了作案的契机。电子化支付,则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技术用一种新的信任体系代替了传统的纸单管理,我们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构建一个立体的防护网,这使得国库集中支付的安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二)提高支付运行的效率
在实行了电子化管理之后,我国的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以及预算单位等工作人员,也就从比较繁琐的手工签章以及逐笔打印、取单送单过程中解放出来,我们国库集中支付的过程中也同时缩短了工作时间,这样使得支付结算的效率大幅的提升。
(三)降低了代理成本,代理服务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水平的提升,纸质凭证的取消,传统手工处理方式地彻底废除,为代理银行办公业务的开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代理成本随之下降,工作效率大大提升。[2]电子化支付统一了代理银行端的接口标准,提高了系统的规范性和银行的先进性。[3]有利于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以及代理银行三方加强了对财政资金安全的监管。
2007年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国库开展“无纸化”试点,截止到2013年全国十二个省市经历过全面的试点,从最初的创新到实践过程中的艰苦历程。安徽省省本级、合肥市市本级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截至2016年已全部完成。合肥市要求所属县区在2017年底前完成国库资金支付及清算业务电子化上线;2018年6月底前要完成预算单位支付申请业务电子化上线;2018年9月底前推进预算单位授权支付业务、财政实拨业务等上线。
从试点和使用情况看,电子化支付安全、高效而且成本较为低廉,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日后规范电子化管理也积攒了很多的宝贵经验。
二、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子化支付改革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重大变化,它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2]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国库的集中支付电子化的管理改革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全国各个省市已经成立了针对国库集中电子化支付的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我们在实施电子化集中支付的管理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讨论,电子化集中支付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推翻以往的系统
我国的财政管理工作在面向人民银行以及广大的基层时,很多代理试点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而他们的信息系统已经自成一派,却难以做出太大的改动。并且人民银行以及代理银行的网络系统未做到共享。在这种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子化支付应该从结合部这一方面进行入手,尤其是对于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嵌入化,而对于数字的签名以及电子印章还有安全输送等进行封装才能为各类业务的系统进行分配调用。
(二)利用原有资源,减少成本的支出
在我国电子化支付的管理需要配套安全的基础设施以及在一定的环境支持下才能使用,然而这些也需要资金的不断投入。[3]我们要不断的减少浪费,节约材料,对于原有的系统进行利用,系统的改造以及工作的维护也需要尽量的实施,我们只有不断地降低成本才能对于新采购的设备做到严格的落实,尤其是对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一定要落到实处。
(三)财政资金管理理念需要重新调整
电子化支付改革即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重大变化,这就需要财政资金管理理念重新调整。[3]改革全面推行后,国库资金支付管理工作将发生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支付凭证由现行的手工签名(盖章)、纸质传递流转,转变为电子签名(盖章)、发送电子支付指令;二是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对财政直接支付业务审核的方式和方向发生变化,支付中心工作人员不再审核预算单位纸质凭证资料,而是通过加强资金支付动态监控系统建设,侧重对支付业务“是否符合预算安排、开支范围和标准”等合规性、程序性审核;三是授权支付改革将全面铺开,“三公”经费等一般性公务支出将采取授权支付的方式,取消了财政国库支付中心事前审核的程序。以上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强资金支付环节的内控建设,对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须进一步强化了预算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
三、完善电子化改革的相应策略
为确保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一)分步推进支付电子化改革
电子化的支付为我们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电子化管理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分布递推,环环相扣,首先我们可以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尤其是将显性的业务管理的电子化,然后层层递进再考虑业务管理过程中不断优化与扩展,我们只有不断地牢牢把握电子化管理的支付才能使得这四项核心任务不断地构建制度建设、标准规范、以及自助柜面。[2]而我们只有将上述任务进行不断地细化层层分解来看,才能不断推进电子集中支付的管理。
(二)推动预算单位实行自主会计核算,压实预算单位的主体责任和内控意识
本次改革工作中,安徽省财政厅明确要求,“各县区在试点支付电子化前,应该切实将预算单位账务核算退回单位,恢复、落实单位作为预算和会计的主体责任”。针对当前存在的预算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内控管理意识淡化问题,建议加强单位主要负责人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的引导,压实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同时,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指导力度,帮助预算单位完善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内控制度。
(三)加强基层预算单位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力量配备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因此应重视当前基层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力量配备严重不足的现状,建议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加大对单位财务机构设置和财务人员配备方面的支持。鼓励实行自主核算的预算单位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2名以上正式、专业的财务人员,逐步改善财务人员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局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化管理支付不仅仅只是技术上的一种管理,同样也是对于财政的不断加强,而电子化管理本身就相当于为国库集中支付安装了一个可实时监控系统,这样就对财政资金的运行有了一定的保障,我们是以电子化管理为支点将记账依据进行不断地变革、而财政资金的运行手段以及对于预算单位的运行方式等都提高了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