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探析
2018-12-06黄妮丽
黄妮丽
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2
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破解的问题
1.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考量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从战略角度上讲,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种长期财富,其价值在于可以使企业打造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鉴于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与机制更为灵活的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这方面表现得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虽然口头上高喊“人才是第一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内心却还未能真正树立这一科学理念,缺乏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的战略思想,有的企业即使是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也仅是停留于纸面,没能很好地落到实处[1]。
1.2 机构岗位设置不够科学,存在机构臃肿、因人设岗现象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危机意识还不够强,成本效益观念还没有牢固树立,在机构的设置上存在着叠床架屋的倾向,机构庞杂、臃肿,因人设岗、设人情岗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人为抬高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
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能。
1.3 考核机制缺乏刚性
一般国有企业都建立了一套员工考核体系,这本是一个客观评价员工绩效水平的重要标准,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几年一成不变,缺乏对市场变化的有效追踪与调整;二是缺乏刚性,日常考核统计是一套,年终考核却难以落实,企业管理者老好人思想作祟,不愿意“撕破脸、做恶人”,考核成果未能有效地运用到奖金核发、先进评比与职务晋升上来,绩效考评的权威性受到削弱。
2 提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建议
2.1 管理理念的创建
国有企业必须重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面影响与深入渗透,坚持持续将我国经济做大做强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先进的国有企业发展观为指导,对于人力资源中的人才招聘与配置、引进与培养、薪酬绩效以及培训等模块的工作进行与时代变化发展相适应的调整与丰富。主动转换思想理念,实现国有企业人力的全方位升级,打造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员工的全面提升,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出无限的动力与创造力。使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与管理体系在每个人力资源功能模块中都能得到有力支撑,积极促进企业在新常态下迸发出充沛的活力。
2.2 合理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一定的体系辅助,完善、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的指导。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为了保障规划和战略的具体实施效果,国企就需要建立起人力资源部发展战略目标,做好具体的经营策划和管理改革与创新。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可以按照发展的情况制定出人才发展计划,对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更好地完善与更新,但是必须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提升服务,因此,积极地铸就中国梦就需要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人力资源部门要按照企业的发展规划、发展步伐等收集企业数据,在分析处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经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块,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完善相关的管理,才可以更好地改变原有的状态[2]。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人力资源信息的全面整合,研究每一个部门之间人才发展的差异性,人才需求的类型,并且能够在干部管理或者薪酬待遇以及培训开发等方面进行完善,不同阶段的不同企业需求得到满足,对具体管理措施也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发展衔接,才可以契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2.3 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精细化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是转变以往粗放型管理的现象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方式,也是新的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可以对各个部门的人才标准进行细化,综合考评,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竞争与发展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就需要逐渐地渗透到各方面,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则,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转变粗放型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要精确地定位企业的发展目标,准确判断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发展潜力,并且细化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对具体项目做考核分析,严格执行相关的人力资源质量标准,执行相应的制度成果,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向着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进步。企业的整体管理目标还需要细化,做好考核标准的细化保障,考核要及时,奖惩方式要兑现,争取增强考核的权威性,更好地体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3 结语
人力资源是企业运营的核心要素,决定了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以其综合与系统特性,在国有企业管理中一直占据着核心位置。要打造适应新常态经济形势下的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管理,就必须要以人力资源工作为重。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上,无论是理念意识的转变,还是人力资源各功能模块的职能调整,都需要围绕着我国经济做大做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国有企业发展为主旨。在实现企业与个人价值统一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发展活力,为国有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