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资+孵化”的一体化协同创新探索
2018-12-06李建军
文/李建军
近年来,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落实和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已经成为广大科研单位以及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准则,但在现实中,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仍难以落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仍存在许多梗阻。要打通成果转化梗阻,拓宽转化通道,需要各方携手,加大科技服务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协同创新力度。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从研发、孵化与投资高效整合的视角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问题。
一、 影响科技创新发展变局的几个要点
从长期发展环境看,我国科技创新创业有四个要点值得关注:
第一,技术储备量巨大。如中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科技性论文的数量已经连续6年排世界第二位,中国知识产权各项数据世界排位也不断前移,已然是一个技术储备大国。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从官方公布的科技成果转化数据看,每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比例大概是10%到15%,虽然这一指标和数据并没有形成共识,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却是不争的事实。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技术到商品化再到规模产业化,是一个很长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一系列实验室技术孵化、技术工程化、技术产业化、技术市场化的配套服务支撑来实现。
第三,未来发展主要由生产力变革来推动。从长远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主要由生产力变革来推动,意即技术、技能、科技将会是中国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与之相对应,中国经济会由注重速度增长转向注重高质量发展阶段。
第四,近年来,模式创新项目一直在创新创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目前,模式创新虽已到一个瓶颈期,但展望未来,改革创新红利空间依然巨大,模式创新依然有很大潜能,要激活中国巨大生产力储能,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动能不可小觑。
二、市场化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从理论上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体现在很多方面和环节,但如果从市场运作和商业操作的视角观察,大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许多技术成果没有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我们在深入去做一些科技成果的转化或者孵化的时候,会发现它从立项阶段就没有准确对应市场的真实需求,而是“闭门造车”,这样出来的科技成果,对投资和孵化来讲,都缺乏应有价值和意义。就是说,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科技成果研发的源头抓起,有效解决科技成果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
第二,团队商业化运营经验不足,这是科技项目面临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在实验室的时候,是可行的,真正的和市场结合的时候,却发现在许多方面许多环节并不可行,真正实现与市场对接,还需要做很多后续开发和商业策划。由于缺乏商业逻辑,致使创业项目屡屡受阻。
第三,高校院所的所有权关系没有梳理清楚。高校院所研发出来的专利必须能够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个人发明和职务发明的冲突,知识产权所有权关系要先理顺。
第四,资本对接困难。技术在实验室阶段和商业化阶段完全是两个概念,从成果拥有方来讲,他们往往依据的是技术逻辑,而投资人判断成果能不能商业化依据的是商业逻辑,二者缺乏共同语言和逻辑过渡链接,致使资本对接困难。
第五,可靠商业模式难以确定。技术为了最后能够去和产业对接,需要在准确预判和前瞻市场的预期变化中发展和完善,确定商业模式有合理的提前量和准确的方向预判。而许多技术拥有方却企图在技术雏形的时候,未充分考虑技术市场化过渡期的一系列变化,就确定它未来商业化的前景。
三、从科技成果转化三阶段看成果转化瓶颈破解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科技创新创业三个阶段,进一步认识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瓶颈的路径。科技成果转化的三个阶段是:实验室技术投资孵化、产品商业化、产业化。
目前在科技成果实验室孵化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资本和时间密集型技术公司很难找到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以及其他发展所必需的资源。
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发生在产品商业化阶段。技术人员可以证明他有一个在实验室里成功的技术,但这并不代表这项技术一定能够实现规模化经营,实现产业化。要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还缺失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工程化和产业化的专业服务缺失。
从一个技术性创新,通过技术产品化协同创业再到产业协同,在每个阶段都配套的工程化服务。产品知识产权的固化是个很复杂的环节——你要明确清晰地描述出你的技术和未来商业化的方向是什么,这是技术人员面临的难点,他需要专业服务的帮助。这种帮助当然不仅仅是资本的帮助,需要配套的包括技术完善、产业化、市场开发等一系列商业化的服务,技术成果与商业化的结合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四、聚焦科技创新孵化与投资的五个关键点
近年来破解成果转化瓶颈比较有效的路径,就是强化成果孵化和创新创业投资这两个服务板块。而科技创新的孵化与投资这两个环节与技术开发的衔接和整合,涉及五个关键点:
第一,关键技术和关键人才,是技术创新项目最关键的。所有的技术创新一定是传承的,是有根源的,而关键人才是关键技术的发掘者和传承者。
第二,技术到产品的时间。推算出在实验室的投入到产品商业化的时间,关乎到资本和时间投入。因为技术更新相当快速,当新的技术出来时,老的会很快被淘汰,所以要衡量与竞争对手谁先到产业化的这个时间点,这是个重要标尺。
第三,技术团队的商业头脑。一个科技创新一定会有很多项目技术,具体用哪一项技术进行未来的商业化,孵化和投资方会构思得很清楚。而技术人员创业团队往往缺乏商业意识和市场营销技能,这一方面会影响到其技术完善方向向市场延伸,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与投资和孵化机构的聚合。
第四,关注产业化前景。技术研发方要学会用产业化的眼光看待科技成果转化,努力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科技项目产业化需要市场化的推动,努力突破僵化的体制和机制。
第五,合理处理好知识产权的权属关系。所有的实验室技术都面临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和分割问题,技术究竟属于集体、单位还是个人,要妥善处理好才具备转化的前提条件。
五、“创客总部”——“研发+投资+孵化”的一体化协同创新
创客总部是由北大校友、联想之星创业联盟成员企业于2013年发起的移动互联和互联网金融孵化器。创客总部打破了之前创投机构坐等科技成果转化出来后再投资的传统创投模式,使研发、孵化、投资融为一体,投资方从项目研发初期就参与进去,致力于构建科技成果从开发到应用的全生态全方位服务模式——包括产品定位服务、深度梳理商业模式,帮助搭建团队、寻找市场结合点等。这套模式的鲜明特点就是单一服务定位的角色转移,包括从项目化到公司化,有力推动了投资孵化服务的创新,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业链更丰富、更完整、更聚能。
面对研发、投资、孵化三个环节相互疏离、衔接错位的格局和技术成果转化瓶颈,创客总部探索出了一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发展和循环的道路,即“研发+投资+孵化”。经过多年的完善,形成了一套成熟模式,我们把它叫做“靠谱协同合作平台”。
第一步,打通实验室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间通道,在技术性创新的前提下实现技术产品化。在这一阶段,要进行知识产权固化、产品原型定制、成本核算、用户画像等工作。第二步,协同化创新平台进行工程化过程服务,进入产品商业化阶段。第三步,通过系统化集成、工程化量产、商业模式构建、市场营销、资金投入等服务,实现产业化应用。
这种模式最终实现的,是以技术转化带动产业发展,产业融合促进技术更新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实践表明,这是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项目创新创业投资和孵化的新模式。
我们所理解的从技术概念到商业化产品的标准化服务包括:概念——技术——专利,实验室原型——部件规格——工程原型,产品定义——参考设计——系统整合,初始设计——初始制造——产品。
在工程化实践支持方面,我们通过技术研究院、组建产业落地工程承接团队等方式,解决产品技术架构设计、工程试验、检测以及初期的工程化使用测试。
在商业化运营辅助方面,我们会凭借业务合伙人群体十余年的行业经验为创业者提供商业化建议、协助解决技术到商业化产品过程中涉及的工程问题、市场问题等,同时,帮助创业公司对接产业聚焦地、大企业技术、业务需求,促进技术快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