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情绪管理途径分析

2018-12-06季春光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工作

季春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18)

员工在企业内部占据主体性地位,所以员工情绪的引导与调解十分重要,为员工经济性与创造性的充分调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推动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企业员工思想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心理因素以及工作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更具复杂性与多样性。若仅依靠传统思想政治方法,很难对员工情绪多样化引发的问题展开深化分析,最终致使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情绪管理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员工情绪管理概述

情绪所指的就是人对于外界刺激所形成的应激反应,属于主观性的心理体验与感受,心理层面与生理层面双重特征十分明显。站在心理学角度分析,可以将情绪应急反应细化成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两种。

对于个人情绪表现而言,也并非只是个体心理现象,还会在现实中受到社会的发展背景、企业内部环境与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企业集体与组织当中,还存在对员工情绪变化与波动进行感知、控制和解决等方面的问题,因而企业员工情绪管理概念由此形成。

员工情绪管理,具体指的就是在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员工个体与群体情绪的变化与波动采取必要的控制与调节措施的过程。在此阶段,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所需解决的并非只是实际的行为问题,同样也涵盖了内在且含蓄的心理活动问题。虽然情绪问题不具备极大的破坏力,但若无法及时采取化解与解决的措施,员工个人情绪的问题就很容易发展成消极怠工或者是害己害人的后果。而员工情绪管理,从本质上来讲就是针对人自身情绪以及他人情绪的研究,正确认知产生规律与发展规律,实现协调与控制员工情绪的目标。

在员工情绪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是基本的原则,借助有效且科学的管理手段,站在依靠人与发展人角度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与员工对于自身情绪的及时察觉与控制能力,使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实现自我完善与激励的目标,最终体现人自身的价值所在。

2 员工情绪管理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

根据企业管理工作的成功实践可以发现,基于人性化管理模式,如果能够对员工情感力量进行适当地调整与控制并实现良好发展,就能够转变成为积极的因素,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人力资源。新形势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会形成诸多矛盾与问题,所以员工情绪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自身能力与活动,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缓解员工压力以优化生产质量和效率

新形势下,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会遇到更多压力,且面对的挑战更加严峻。长此以往,企业员工会出现过渡焦虑与压抑的情绪,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使员工的注意力分散且操作不合理,甚至还会出现逆反行为与抵制行为,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员工的个人生活。将员工情绪管理引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中,能够使员工掌握情绪认知以及调控的能力,并以更为积极的情绪参与工作。

2.2 强化合作精神以改进企业管理工作

若企业内部员工的抱怨程度较高,就会形成紧张的干群关系,而且内部矛盾日益激化,人事纠纷发生的几率明显提高。在这种环境中,即便具备充足资金与技术竞争力,都难以将企业的价值真实地展现出来。而员工情绪管理工作则以此状况为基础,对既有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进行了改变,创新了企业和员工的沟通交流方式,能够换位思考,为员工提供所需的服务,使其能够在工作中相互帮助与关心,充分彰显其个人主观能动性,将个人的才智展现出来,以达到个人价值实现的目标。在情绪管理的基础上,使得管理渠道得以疏通,而内部矛盾也随之消除,推动了企业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化发展。

2.3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并创设良好环境

企业的成功发展,需要员工忠诚和创造作为重要支撑。但若仅依靠制度管理与物质方面的奖惩方式很难实现企业员工的忠诚与创造目标。在员工情绪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借助精神激励的方式鼓励员工,并对其实施人文关怀引导,在采取科学化方法的基础上对员工教育与培训,以保证其能够正确且客观地认知自我,对企业产生正当的需求,在社会发展方面形成辩证性的理性认知。而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员工也能够敢于面对挫折与困难,对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地调整与控制,更好地投入到实践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员工进取心以及创造性得以激发,并获取理想的发展能力。

3 企业员工情绪产生原因阐释

在企业内部实施员工情绪管理工作就代表员工情绪存在问题,所以,有必要针对企业员工情绪波动产生的原因展开系统化地分析。

3.1 社会文化背景因素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发展对西方先进科技进行了有效地借鉴,拜金主义思想盛行且社会心态较为浮躁,对企业内部员工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并在思想与情绪方面形成了负面的影响。在腐败现象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员工在信仰方面也更加迷茫,加之权力逆反,使其在心理层面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形成了质疑以及抵触的情绪。此外,在社会行政不作为以及胡作为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员工安全感严重缺失,使其难以充分信任管理部门,进而出现了不配合的负面情绪。在此基础上,社会伦理道德混乱,使得员工与员工间更加疏离并产生隔阂,个体心理愈加孤立,丧失了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以及依附感。

3.2 企业管理环境因素

所谓的企业管理环境,具体包括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即硬环境与软环境。其中,硬环境指的就是办公室、厂房与车间等工作条件,其美化与整洁程度会对员工心理感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情绪。而软环境则指代的是员工间关系、相容性与管理人员管理方法、劳资利益关系等等。在文章中,以软环境为例对影响员工情绪的因素展开研究。

一方面,企业领导人情绪会影响员工情绪。从本质上来讲,企业文化也可以被称为领导文化,其自身道德修养、气质情绪以及性格等都会对内部员工带来影响。如果领导人员情绪不理想,一定会对员工情绪造成负面作用。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方式会影响员工情绪。如果企业内部缺乏民主性,不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不能够深入到基层与群体中了解员工建议与需求,就很容易出现沟通不通畅的情况。这样一来,员工对于企业提出的建议也不会得到重视,难以彰显出员工在企业内部的主体性地位,最终增加了员工消极情绪产生的几率。

在此基础上,现代企业内部机制与体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集中表现在利益分配缺乏合理性、经济收入差距明显,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工资收入差别较大。最重要的是,大部分企业都不会践行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所以很多员工的负面情绪也日益高涨,对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3 个人道德修养因素

企业员工自身素质水平不一,差异性明显,所以其个人道德修养水平也不同,会影响其性格与情绪。如果员工的个人道德修养水平较高,即可在日常工作中严于律己,并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有效地维护个人利益,同样也尊重他人权力。但也仍有部分员工不具备基本的修养内涵与道德准则,如果工作中与其他员工发生冲突,很容易采取暴力行为。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员工始终面临极大的压力,所以必须要不断优化个人的心理素质与道德修养水平,采取合理的方式处理问题。如果不能合理调整个人情绪,将直接引发负面情绪,使其心理与生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危害,制约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4 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情绪管理途径

通过上述对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情绪管理内涵、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员工情绪产生原因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要想不断优化并增强企业内部情绪管理的成效,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多角度全方位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情绪管理措施。

4.1 主动察觉员工情绪波动状况

企业内部员工情绪的表现形式诸多,而只有积极情绪才能够使其工作效率更高,获取理想的工作成果。如果员工的消极情绪占据主导地位,则会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新形势下,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应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员工情绪管理工作力度。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深入到基层与一线岗位,对员工情绪变化给予关注,借助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员工负面情绪加以引导以及管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另外,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人员也要换位思考,在节假日走访基层并送温暖,切实感受员工的实际需求,对其个体与家庭的问题与困难加以了解,更好地把控员工自身思想形态,从根本上消除员工的负面情绪,确保员工团队始终秉承积极向上的态度。

4.2 对员工情绪变化内外部因素加以剖析

企业员工情绪的变化都具有一定的原因,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应准确把握职工的心理态势,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即便是社会新闻或者是突发习惯事件,都很容易使员工的情绪出现波动,甚至还会形成冲动情绪。新形势下,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十分复杂,且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其自身的经营状况与员工经济效益都会对员工情绪带来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性格与脾性等主观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误解或是摩擦,如果不能够及时化解矛盾,必然会对员工情绪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性格过于偏激的企业员工,很容易采取害己害人的行为,严重的情况还会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应对动态加以掌握,深入探讨并剖析存在的原因,采取必要的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企业员工情绪管理工作。

4.3 积极构建员工情绪表达通道

应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作为党政工团组织需对沟通体系加以改进与健全,形成必要的沟通渠道,积极创设沟通环境,使员工有地方可以倾诉。交通沟通渠道的畅通性,能够使企业员工情绪及时地宣泄和表达。一旦员工交流与沟通的渠道不顺畅,那么员工情绪也无法接受引导,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员工团队工作带来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员工情绪表达的通道很多,集中表现在热线电话与厂长信箱等方面。而渠道的畅通性,也使得企业员工对于管理人员形成更高程度的信任,强化其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以及认可感,不断增强员工团队的凝聚力。在此基础上,需要积极践行双向沟通的机制,对员工进行有效地鼓励,以保证员工与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多元化路径实现交流与沟通。作为企业领导,也必须要和员工积极地沟通交流,真诚地对待所有的员工,以保证能够对员工内心想法形成全面地了解,进而在企业内部被尊重且地位平等,使其工作自信心增强,创设积极向上的企业内部氛围,确保全体员工都能够和谐共处并同步发展。

4.4 创设陶冶情操道德环境

要想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要有良好道德氛围作为支撑。其中,企业道德文化也是其特殊化的道德观念与风尚,会对党群关系产生影响,关乎党组织在员工群体中的地位,对员工向心力与凝聚力形成的影响程度也极大。若企业内部道德文化唯利是图,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就不会注重员工安全与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员工也同样会受到影响,而强调个人利益的获取。一旦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以个人为中心,过于突显自我,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难以实现,在遇到关键问题的时候,不采用集中决策的方式,就很容易出现小团体的现象。受不良道德环境的影响,员工工作与日常生活都会受到影响,使其情绪更加压抑与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企业内部道德文化加以改善,不断优化道德水平与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基层党支部作用以及普通党员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身作则,大力提倡并宣传团结与相互帮助等良好的道德观念,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道德环境。这样一来,企业员工道德素质水平与政治觉悟能力才能够不断提高,强化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

4.5 为员工创建实现个人价值平台

企业应始终满足员工成长需求,有效融合员工的个人价值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实践过程中,应积极构建员工成长手册,积极贯彻并落实一对一员工成长规划,组织并开展不同类型的小规模技能培训以及岗位练兵的活动,并举办拉动竞赛,实现多种活动形式的结合,贯彻落实劳动竞赛活动。要想保证竞赛活动获得可观的效果,就必须要构建竞赛目标,确保竞赛措施的具体性,贯彻落实竞赛激励措施。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实现员工的学习培训成绩和岗位调整与职称评定等相互挂钩,将企业员工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积极营造更有激情的工作环境。而在这种积极的工作环境下,才能够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工作中。

4.6 构建职业帮扶体系

积极构建员工职业成长途径,并向员工详细阐述。企业可以科学合理地编制职业成长指南,并在内容中详细记录不同类岗位的等级级别与考评标准要求等,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培训并传阅,以保证能够正确认知这一成长途径,准确地定位自我。

与此同时,要对企业员工加以引导,使其积极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只有具备目标与规划,才能够形成正确的意识与思想,进而在工作与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但需要的是,所定制的目标应科学合理,在制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地细化总体目标并形成若干小目标,逐步实现小目标,最终达到总体目标实现的目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情绪管理占据重要的地位,且逐渐引起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同步采取多项措施,保证软硬兼施,使得员工情绪管理能力的不断优化与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员工绩效波动幅度不断下降,并对优秀的人才进行吸引,进而为企业培养更为专业的管理人才,进一步推动其全面进步。通过上文对企业员工情绪管理相关内容的阐述与研究,希望能够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葛俊.企业体制改革条件下员工情绪管理及激励工作研究[J].中国商论,2017,(34):178-179.

[2] 杜鹏程,杜雪,姚瑶, 等.雇员敌意与员工创新行为:情绪劳动策略与冲突管理方式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2):148-154.

[3] 郭鹏.如何加强企业员工情绪管理的思考[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7,(12):84.

[4] 黄俊,贾煜,陶俊.辱虐管理、工作家庭冲突与员工家庭满意度——情绪智力的调节效应[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17,(4):82-92.

[5] 成瑾,曹婷.基于情绪事件理论的员工非理性外部揭发机理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2):6-18.

[6] 宋晶,李会敏,刘绍权.主管支持感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研究——以情绪智力为调节变量[J].财经问题研究,2017,(12):131-137.

[7] 李贞,郭建杰,张体勤.员工情绪智力、内部社会资本与创新[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03-111.

[8] 章大庆.企业员工情绪管理的意义与策略[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5):105-108.

[9] 王国辉,李荣彬.辱虐管理视角下企业员工安全行为测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4):37-43.

[10]席燕平.辱虐管理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情绪耗竭与员工对主管信任的多重中介作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2):51-55.

[11]杨琛,李建标.情绪和谐还是情绪失调更有利于员工提高绩效?——基于领导者情绪劳动的实验研究[J].管理评论,2017,(5):64-74.

[12]潘清泉,韦慧民.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通讯与员工情绪耗竭和离职意向的关系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10):35-49.

[13]朱晓妹,连曦,郝龙飞, 等.辱虐管理对员工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影响: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5,(6):128-133.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工作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不工作,爽飞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情绪认同
选工作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