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2018-12-06汪文姣
汪文姣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410)
1 引言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发展迅速,交易活跃,成交规模庞大,极大冲击了传统商业模式,成为外贸领域的新蓝海。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抢占先机启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整合资源,外贸新业态逐步显现。但是,在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狼来了”和“浪来了”的争议,广州跨境电商的发展前景机遇和挑战、信心与猜疑并存。因此,如何在改革先行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商业体系等方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是目前广州市提升跨境电商发展,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2 广州市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
广州将“互联网+”融入跨境贸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成绩斐然。2014年以来,广州市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总额保持了高速增长,连续蝉联全国榜首。2017年广州继续保持了良好势头,稳居全国第一,广州已经成为全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中的领跑者。
2.1 抢占先机,井喷发展
广州抢占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先机,成立了美悦优选、风信子等多家跨境电商体验店。据广州海关统计,2017年广州海关共监管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清单超过2.1亿份,增长31.7%;计征税款15.8亿元,增长1.8倍;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27.7亿元,增长33.5%。与此同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贸易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形成了率先将服务贸易领域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出境生物材料便捷通关、优化航运监管模式、创新融资租赁模式等多项创新经验。截至到2016年,广州市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约1200家,南沙保税港区、白云机场综保区已吸引京东、唯品会、天猫、苏宁易购、亚马逊等近100家电商平台、卓志物流、中远国际、顺丰、威时沛运等30多家物流企业入驻,形成了从政策优惠、平台集聚到物流便捷、金融创新完整的跨境电商生态圈。从全国范围来看,约50%的跨境电商落户在广州,广州市已迎来跨境电商“井喷式”发展时期。
2.2 政策先行,优势凸显
乘政策东风,释放已有优势是广州发展跨境电商的有力抓手。2015年,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商平台在广州正式开通,为广州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支持。同时,广州和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签署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合作行动计划书”,以推动跨境电商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策的有效融合。同年,广州依托于南沙自贸区,凭借邻近生产制造基地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外贸人才储备、超前的电子商务和创业意识以及便利的物流基础设施等优势,通过出台《广州市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黄埔、南沙、花都区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区。广州市在财政上也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自2013年起每年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持续5年,并重点对广州跨境贸易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重点的财政倾斜,安排了3320万元予以扶持。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极大释放了广州市跨境电商发展的潜力。
2.3 合力助推,爆发增长
打破各自为政的“一站式”服务是推动广州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推力。试点以来,广州市率先试行跨境电商备案制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门槛。商务、工商、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管等部门针对跨境电商“频次多、货值小、品类杂”的特点,不断提供和完善“清单核放、汇总申报”、“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清单管理”、“跨境电子商务风险监控体系”、“跨境电商结算配套政策”等便利化措施,加快提升通关处理效率,满足跨境电商企业销售所需。同时,鼓励外贸企业通过设立“海外仓”的形式降低国际货运成本,不断释放市场活力,促进跨境电商爆发增长。此外,广州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上下联动,兼顾消费者个性需求,以“行邮税”降低跨境电商购物费用,从供给双方的角度合力助推跨境电商的发展。
3 广州市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困境
凭借良好的政策优势和后天环境,广州市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广州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在议价能力、税制、产品特色、配套和人才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跨境电商品质化的提升。
3.1 本土电商稀缺,议价能力不强
作为全国网购领跑者的广州,本土电商巨头所占份额竟不足5%,仅有广百百货、唯品会等,更是缺少像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广州如果再不能抓住跨境电商起步飞速的黄金机遇,就会影响抢占经济制高点和首善之都的建设。除了数量不足外,目前广州市的电商平台整体规模较小,南沙的跨境电商展示店基本在2000万上下徘徊,即使有保税区的政策优势,超强购买能力的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还处于概念层面,跨境电商平台的整体议价能力不强。
3.2 退税举步维艰,低税率难以为继
退税难也成为广州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桎梏。一方面,作为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无法提供进项凭证,并不能获得增值税发票,传统税制模式导致广州跨境电商面临出口无法退税,甚至在税收上出现不退反增的问题,价格优势不复存在,“灰色清关”现象仍然频繁存在。另一方面,目前广州的电商和消费者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达成协议,消费者的购货款在到账后再向平台提交一定比例佣金。但在计算增值税销项税时,却无法如线下传统零售业一样以扣点后的实收货款进行结算,导致跨境电商企业的实际增值税负还高于一般线下企业。此外,国税趋紧,在政策制定上持续优惠的空间狭小,低税率维持跨境电商的发展无法持续。而广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未获得试点资格企业运用政策盲区,共分“低税羹”,进一步加剧了税收紧张。
3.3 同质化严重,跨境商品比重偏低
从广州目前的跨境电商体验店来看,以奶粉、零食、纸尿裤等为主的快消品占据最大份额,而品牌的同质化现象凸显。其中,爱他美等品牌占据奶粉产品的主导,纸尿裤的主要来源地以日本为主,而护肤品也是以日韩产品为主,例如资生堂等,仍然属于中端消费产品,而消费者青睐的跨境奢侈品尚未引入。产品来源地的趋同性导致线下体验店缺乏区分度和明确的市场定位,无法细化消费者市场,跨境电商的体验店经营模式雷同,缺乏差异化和特色经营,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效果不佳,整体吸引力不足。除此之外,广州市跨境商品体验店中真正意义上的跨境商品比例过低,大多数依然采取的是“完税商品+跨境商品”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据统计,目前南沙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的跨境商品占比仅为10%,存在显著的名不副实。类似地,番禺和广百的跨境电商体验中心的跨境商品比例也仅为1/5,缺乏相应的市场份额。虽然摩登百货的跨境商品比例有大幅提升,但是多数仍为样板,例如,奶粉以空盒为主,缺少实物。整体而言,商品的数量和品类较少,并未和一般的进口商品超市有明显的不同,导致跨境商品体验店疲态显现,无法持续吸引消费者。
3.4 缺乏“正品”保证,配套服务不足
广州本土跨境电商唯品会频繁被曝售假,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跨境物流配送时间长、无法全程追踪包裹。此外,广州跨境电商商品购买期限过长,从网上下单,到海关核实,再到保税区发货,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一旦遇上缺货状态,商品到达购买者手上的时间将更长。由于跨境商品只能通过快递送达,尽管多个商家承诺1-3天可送货到家,但真正执行起来并不容易。此外越洋售后维权难度大、退换货难、包裹破损丢失等问题均亟待解决。
3.5 专业人才稀缺,供需匹配脱节
广州跨境电商发展的人才缺口达23万,人才成长速度跟不上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速度,专业人才的缺乏限制了广州跨境电商海外供应的开辟和扩张。目前广州市内高校的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明显,缺乏跨境电商培训学院,针对跨境电商课程还没有普及,仅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州商务职业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或课程。此外,跨境电商的实际操作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跨国境的特性决定了其与国内一般电商之间存在不同。由于通关、国际知识产权、语言等多重复杂因素,对现有的国内电商管理人员和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使得广州跨境电商的专业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
4 加速广州市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6年,广州市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城市,跨境电商腾飞的“二度东风”来袭,广州市应当积极对接“打造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高地和亚太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紧抓契机,弥补现有发展中的不足,加速广州市跨境电商的发展。
4.1 平台“规模化”搭建,提升本土电商份额
加紧推进跨境电商平台的规模化,将现有的服务平台统一整合,以琶洲为跨境电商的CBD,融合通讯、阿里巴巴、国美等电商巨头,打造千亿级电商“硅谷”,提升跨境电商平台的总体议价能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广州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并予以重点扶持,支持对年出口超10亿美元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争取省财政500万元的奖励。以广州和葡萄牙企业开展跨境电商领域合作为契机,加速发展广州跨境电商贸易,拓展海内外市场。坚定不移的推行“走出去”战略,将本土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加大与海外企业的多方合作,携手开拓跨境电商的海外市场,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发展。
4.2 机制“率先化”创新,探索出口退税管理机制
出口退税是跨境电商享受的政策红利,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将出口退税和“互联网+”有效结合,以不断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从而更好的跨境电商企业服务。继续推进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地,包括零售、外贸综合服务等。同时,广州要在融资租赁领域争取获批成为试点城市,进一步获取相关的政策倾斜。继续加快出口退(免)税的审批速度,争取20个工作日返还给符合条件的出口业务。考虑到跨境电商享有的特殊退税优惠,广州应当在流通环节率先实行免征不退优惠政策,并给予跨境电商行业相应的所得税减免优惠,具体包括“两免三减半”和对亿元营业额的大型企业征收1%的所得税。
4.3 产品“差异化”落地,加强与大数据的融合
为避免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差异化经营将成为广州跨境电商打开新战场的关键所在。首先,加大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和跨境电商的融合。主推移动客户端的产品销售,推广唯品会的24小时不打烊的销售方式,通过数据给消费者提供个性化需求。其次,利用“一带一路”的先机发展海外精选,使得产品突破母婴、化妆品品牌固定的模式,引进多种品牌,丰富跨境电商的产品结构。第三,坚持细化市场。以三和跨境电商体验店的特色经营为突破口,分别从销售渠道和精准营销入手,加强对医药、保健品细分市场的开发,避免“千店一面”。
4.4 “跨境”实质化发展,深度优化供应链管理
提升广州跨境电商企业的海外知名品牌商供货渠道、货源的采购和整合能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构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机制。要从源头上控制商品质量,对产品输入渠道进行严格的实时跟踪,合法合规开展清关,防止出现出口转内销或是假冒伪劣产品进入销售环节,以保证跨境电商产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跨境电商产品购买的售后服务上,构建“本土退货”的概念,主推商家端保税发货和海外直邮两种方式,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4.5 结算“全球化”启动,加大综合金融支持
继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民币结算服务,以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为依托,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同时,联合海关和商务部门,合力共推打造广州市跨境电商发展的综合金融支持体系,以满足跨境电商发展的多样化金融需求。继续加大交易结算过程中风险监测和风险防范,在负面清单以外尽量为境外企业和个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便利。此外,广州市还应当积极探索新型贷款模式、融资方式和保险理赔模式等,为跨境电商发展营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4.6 人才“实用化”培育,完善商贸人才储备
依托于广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在跨境电商人才培训过程中将培训的主体由政府转为市场,将培训的目的由考取证书转为促进就业,将培训的方式由纸上谈兵转为实践操作。同时,从电子商务专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专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具体操作模式上,可通过校企合作、第三方机构培训培育广州本土的跨境电商人才,也可通过引进一批高素质且具有开拓净胜的高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其在跨境电商网络营销上的优势,推广其经营管理理念,更好的为广州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马慧敏,吴贇骅.中国跨境电商经营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区域经济评论,2018,(02):91-96.
[2] 王丽.融合服务外包:跨境电商整合供应链新模式探讨[J].特区经济,2018,(03):151-154.
[3] 平萍.跨境电商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6,(12):144-145.
[4] 宋耀华.浅析我国跨境进口电商发展现状、痛点及应对措施[J].中国商论,2018,(07):75-77.
[5] 王文宣.“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贸专业人才需求解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09):29-30
[6] 许燕,干秋燕.关于跨境电子商务新税制改革的文献综述研究[J].对外经贸,2017,(12):78-79.
[7] 张秀先.“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10):40-41.
[8] 周东辉.海外仓在跨境电商实务中的应用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7,(3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