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采购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018-12-06祁继红
祁继红
(重庆邮电大学资产管理处,重庆 400065)
1 引言
采购活动作为物流的起点,参与了从供应商到销售商流程的所有环节,是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中的关键环节。采购活动的最终完成结果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主要体现在采购所得到的产品或服务会影响企业所获得的资源,而采购过程一旦出现风险却未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与战略目标的达成。
采购风险是指采购过程中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导致不能实现预期采购收益,产生了损失的可能。企业涉及到的资金、质量、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因此采购工作的各个流程都有可能产生较大风险。要保证企业预期经济效益的产生,就要对企业采购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合理地规避,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
2 采购风险的成因
采购风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王先福认为我国企业采购过程中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宏观环境复杂多变、采购人员专业水平不一、企业采购决策存在纰漏、企业内外部关系较为复杂等方面。罗劼在对企业采购外包风险分析时指出,服务商的不稳定性和企业的过度依赖性可能带来风险。针对国际EPC工程的物资采购风险来源,苏志娟等将其细化为设计、材料价格上涨、供货商、法律法规、外汇交易和物流六种风险。
总的来说,目前对于企业采购风险的成因研究,主要可以分为采购环境风险和采购人员风险。就采购环境而言,企业面对着外部环境风险和内部环境风险的双重影响。企业外部环境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国际交易中的外汇交易变动,法律条规出台更新的阻碍限制,行业技术更新对材料设备的影响作用等,都很可能轻易影响到企业采购活动。企业内部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关系上面,如多头领导、分工不明和管理不明导致的资金分配、资金管理和流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可能产生采购风险的隐患。
中小企业是采购人员风险产生的集中地。企业管理层在制订采购计划时,可能仅仅依凭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对于采购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未进行有效地分析和预测,缺失在采购过程中如何应对风险的意识和方法;采购人员可能由于缺乏较强的专业素养,同时又缺少管理层正确有效的监管指导,在采购过程中进行非专业性地判断和操作,进一步增大了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3 采购风险的度量
在实际采购计划制订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起内外部采购信息网络,及时获取高数量和高质量的市场采购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企业进行采购风险预测和衡量,减少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从而保证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VaR(Value at Risk)分析法是测度企业采购风险的一种方法,即在概率给定的情况下,计算投资组合的价值最多可能下降多少,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和管理。但由于该方法的非充分性和非一致性,蒋望东提出了更为保守的CVaR(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风险测量方法。
近年来,相关学者提出了更具有行业针对性的、更为全面标准的采购风险评价体系。李志刚和骆珣针对EPC项目中存在的采购风险,使用多级模糊综合判断法,建立了包含18个风险因素量化标度的评价体系。姜南和吴群将Fuzzy-AHP方法应用于制造企业供应链采购风险的度量研究中,构建了具有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此外,马晓辉等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了快消企业原材料采购中的风险,并建立了物资采购风险评价模型。
随着我国企业采购风险管理发展的日趋成熟,各企业和学者针对采购风险测度方法的研究逐渐由宽泛、笼统的概率测算手段,转向专业、有针对性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同时注重多种分析方法的应用,提高了评价体系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4 采购风险的管理方法
采购风险的发生将造成企业或大或小的损失,不利于企业经济目标的有效实现,因而企业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以降低、甚至避免采购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采购风险的来源出发,前人提出企业应对采购风险的办法主要也可以分为两个方向:环境风险控制和人员风险减免。
4.1 采购环境风险控制
企业采购的环境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可变性和复杂性。尽管有的因素(如外汇变动、法律条规等)对于企业而言几乎无法避免,但针对部分因素,企业可以通过一定手段进行避免和控制。
(1)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制度。
采购活动中,供应商质量直接影响采购结果的好坏。雷辉介绍了企业在采购风险管理中应如何保障供应商选择环节的顺利进行。详细来讲:①建立供应商评价标准。对供应商完成质量、成本、配送、财务和数额目标的能力进行资格认证,对其供应的原材料质量实施周期监管,通过量化评比,确定能进行合作、甚至长期合作的供应商。②合作制定目标成本。通过供需双方的沟通谈判,理解双方成本结构和驱动因素,促进确定适当的成本价格,通过产品设计达成双方的利润目标。③寻求多方供应商合作。成熟、健康的企业应与多家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是降低突发性供应中断或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二是创造良性的供应商竞争环境,避免被过度控制或缺乏技术创新。
(2)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企业采购活动的计划、执行和监管等与组织内部各部门均会产生一定的关联,这便需要多个部门与采购部门进行有效地沟通和配合。关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综合罗劼、田立钢和李志琼等学者的观点,主要包括三方面:①加强上报计划的管理。对上报计划进行调查与预测,并建立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②加强采购过程管理。企业应依据自身条件、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制定采购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跟踪监管制度。③做好采购合同的管理。加强对采购合同内容、材料的审查,确保合同合法和准确。
4.2 采购人员风险减免
由于采购人员的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采购工作的顺利与否,在组建人员团队时便应当注意人员团队的搭建。针对采购人员个体,田立钢和李智琼提到,采购人员应要思想品质过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素养,以及较强的分析、谈判和预测能力。针对采购团队,徐莉提出,要建立专业、高效和廉洁的采购队伍,明确职责范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共同学习和培训并且建立严格考核制度。采购人员的培训也多从其基本必备素质和能力来展开,要求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但随着技术发展和采购方式的变化更新,也要求采购人员能及时掌握新兴技术的操作使用,提高在新形势下的质量风险识别等能力。
在减免采购人员带来的风险时,企业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准备:①制定合理的采购人员招聘计划。依据企业自身资源及环境情况做出人员招聘计划,确定采购人员岗位职责和必备素质,在人员招聘过程中进行相关能力测试。②进行定期的采购人员培训学习。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主要在于提升个体的风险识别意识,帮助其保持外部风险警惕性。③建立明确的采购人员考核制度。企业应确立详细的采购人员考核指标,量化工作标准,对采购人员的工作内容有确定的评价。④实行相关部门监管制度。企业内各部门互相依存,通过建立相关部门监管制度,能够有效帮助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进行风险预警。
5 结语
本文回顾并整理了我国有关企业采购风险管理的部分研究,介绍了现有针对采购风险度量的方法,归纳总结了企业采购风险的成因和应对策略。总的来说,采购活动是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加强对采购风险的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有效降低采购风险的发生,减少采购风险带来的危害,以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王先福.企业采购风险管控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4,(14):64,67.
[2] 郭龙.浅论公司采购风险管理[J].中国商论,2017,(12):97-98.
[3] 罗劼.企业采购外包风险控制与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1):80.
[4] 苏志娟,杨正,时舰.国际EPC工程物资采购风险分析及应对[J].国际经济合作,2010,(5):48-52.
[5] 蒋望东.采购风险管理的一种新方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2):74-75.
[6] 李志刚,骆珣.基于多级模糊综合判断法的EPC项目采购风险评价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9):87-89.
[7] 姜南,吴群.制造企业供应链采购风险的度量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2,(11):175-177.
[8] 马晓辉,吴中元,吕成功.快消企业原材料采购指标评价模型及采购策略[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s1):52-54.
[9] 雷辉.浅谈企业采购风险管理方法[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10):46-47.
[10]田立钢,李智琼.企业采购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1,(18):77-77.
[11]徐莉.浅谈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采购团队[J].江苏商论,2016,(27):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