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以亳州市为例
2018-12-06刘闯牛犇
刘 闯 牛 犇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普惠金融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短板,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难题,如信贷规模小,没有规模效益;信贷风险高;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可抵押财产少、流动性低等。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在受到落后的农村金融的剧烈冲击,所以实现普惠金融的关键在于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发展农村金融是普惠金融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因此,国家不断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进行探索,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安徽省在重视“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现并及时解决阻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以求促进本省经济快速发展。
安徽省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时期,“三农”发展对安徽崛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构建和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亳州市正在大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力图清除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 亳州市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2.1 村民收入普遍偏低
关于农村的收入来源问题,有很多村民外出务工,家里的耕地主要依靠妇女和老人耕种。有些村民为了耕作方便往往会选择种植一些耕作简单的农作物,而不考虑它下一年的收成,使耕地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由于资金和风险问题,大户养殖业和种植业较少,如果能把耕地集中到一起,统一种植管理,不仅方便管理,还能增加妇女和老人的收入。由于去外地务工的村民大多数是经亲戚朋友介绍的,工作信息来源匮乏,所以他们并不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如果村委会提供较为全面的工作信息,组织或介绍村民外出务工,村民将会有更多选择工作的机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2.2 村民理财意识薄弱
村民存款借款的方式虽然比较方便,代价也比较低,但是他们对理财的观念还比较薄弱,购买的理财产品较为匮乏。他们仅仅是把多余的资金存放在银行和农信社里,这样不仅利息很低,异地或跨行存取款都有手续费,且当遇到人民币贬值等货币问题时,这种存款方式是不理智的。由于农村网络未得到广泛普及和村民投资理财等专业知识的欠缺,村民们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之路。另外,村民获得融资的方式较为单一,仅向信用社贷款有利息高、金额有限、还款时间固定等缺点。
2.3 村委会成员积极开展扶贫工作
为了更好的集中民意,使决策更加民主,村两委经常召开村民大会和全体村民大会,村民对此也很热情,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为本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村两委大力支持政府的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小组,并组织扶贫小组成员帮扶特定的贫困户,给每个成员定下在约定期限内脱贫的任务。这使得贫困户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联系扶贫工作人员,提高了扶贫的效率。倘若一个村子或几个村子能有一个资金互助社,村民把钱放进去能有个较高的利息,借款人贷款时能有一个较低的利息,村民们在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时将会更为便捷。
2.4 村民通过农信社贷款十分便利
信用村的村民贷款的手续较为简单,且贷款额度较大。村里的扶贫贷款金额太少,难以满足众多村民的需要。村民借钱的主要原因是建筑新房和子女上学,其借款方式主要是像亲戚和亳州的农村信用社(即药都银行)。村民向农村信用社借款的手续较国有银行简单,贷款利率也都普遍可以承受。因此,村民经常向农信社办理建房和助学贷款等。村民多余的资金几乎都是存放在信用社里。生活和生产上需要的资金,大部分是向农信社贷款,少数向亲戚和朋友借款。农信社贷款金额和还款时间有限。因此,村领导和农民们希望这些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可以降低贷款利率,放宽借款期限。
2.5 政府积极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工作
近几年来,安徽省政府为了推动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首先,省政府大力支持重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并鼓励农商行改善其服务流程、创新其服务渠道以及放宽贷款担保的范围,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便利的贷款服务。其次,省政府鼓励村委会成立资金互助社,有效利用本村的闲置资金,为本村居民提供基础的生产资金,便于村民进行进本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然后,在省政府的号召下,安徽省的各级政府相继构建了适合各自农村地区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最后,政府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重防范随之而来的各类金融风险,发现并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力求推动普惠金融在农村的稳健发展。
3 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
(1)新型农村金融的可得性不足和缺乏金融知识仍然是阻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两个问题具体表现为“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金融可得性最迫切的任务是要解决金融产品和服务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普惠金融真正地惠及各类社会人群。
一方面,政府应该根据各个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与其经济发展相符合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全面了解本地区的各个主体的主要情况,从提供者、消费者和金融基础设施三个角度入手,积极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提升社会整体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
(2)目前,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依然是金融服务的短板。一是,农村的金融机构在办理农村金融业务时的效率普遍偏低以及存在着较高的风险。由于农民利用土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导致了他们在金融资本上获得的回报率也比较低,同时,在农村开展金融服务的成本投入也较高,使得农村贫困地区出现了频繁的资金外流现象。二是,农村居民在申请贷款时的担保物的范围较为狭窄,使得村民贷款十分困难。因此,村民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时的融资成本依然十分高昂。
因此,农商行必须加大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提高服务效率。首先,农商行要结合村民对现代化金融服务特殊需求,创新出能够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以此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各类风险。其次,农商行要不断放宽担保物的范围,丰富农民的担保方式,比如允许农民使用土地使用权和农业订单等方式进行贷款担保。另外,农工商行可以同担保机构进行合作,允许村民使用第三方担保进行贷款。最后,商业银行应该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村民更加容易接收到金融服务,同时注重发现村民的各项金融需求,并以此作为产品创新的根据,真正地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4 推进普惠金融的现实意义
(1)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为所有社会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使得较为落后地区的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也能够得到更好地完善。
(2)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有利于缓解“三农”问题。在三农金融市场中,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群众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金融服务的短板和弱项。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及时的金融服务,为农村的脱贫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撑,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
(3)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民间资金的配置效率,促进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更好地发展,进一步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实现脱贫致富。过去几年里,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好地突破了传统的限制,为更广大的群众提供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很好地体现了普惠金融在这方面的积极意义。
(4)发展普惠金融在新时代下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现已成为造福群众,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建立并完善我国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是普惠金融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保证了我国居民,特别是农民享受高效、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将持续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1] 黄日霞.浅析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N].山西经济日报,2018-3-13(007).
[2] 周孟亮.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协调的路径创新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149-156.
[3] 王艾君.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05-10.
[4] 庞东梅.促进普惠金融更好服务“三农”和小微[N].金融时报,2018,03-1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