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策略分析

2018-12-06缑倩雯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银山绿水青山浙江

缑倩雯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1 生态文明的概念及“两山”理论的提出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能够避免以过度消耗资源、肆意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改革,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即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栏目撰文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也就是说,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习近平同志以“两山论”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观,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阐明了实现“绿”“富”“美”的有效路径,是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的重要指引。我们必须克服将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固有思维,下决心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2 浙江实践“两山”理论的成效

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绿色浙江”的目标,积极建设和保护“天蓝、水清、山绿”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省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中,以建设“两美”浙江的高标准,走出了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五水共治”是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的有力抓手。2013年自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五水共治”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治水工作,明确以治理污水为主,把握轻重缓急,协同推进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工作,全面实施“五水共治”。例如,同年11月,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一套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治水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治水氛围。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浙江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至2016年11月底,全省221个省控断面Ⅲ类水以上占76.9%,比2013年提高13.1%;劣Ⅴ类水断面占2.7%,比2013年减少了9.5%;全省垃圾河、黑臭河已基本消除。

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改善城乡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浙江深入开展了“四边三化”与“三改一拆”行动。“四边三化”意为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旨在建设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是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中的重要一拳。“三改一拆”则指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拆除违法建筑,遵循促发展、拓空间、优环境、保稳定、惠民生的思想。自2013年以来,浙江省拆改并举,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省违法建筑面积累计拆除62884万平方米,“三改”建筑面积累计达92647万平方米,改善了城乡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与此同时,浙江各地还积极利用绿水青山和文化禀赋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探索出了以乡村生态产业为基础的新型发展战略。例如,温州永嘉县充分挖掘楠溪江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逐步形成了极具号召力的品牌;台州仙居县通过举办杨梅节、油菜花节着力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吸引了大批游客,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此外,浙江部分地区还通过农村互联网建设,使农产品和农村旅游项目与市场准确衔接,有效提升了农业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上述努力,浙江正在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态文化形成共识、生态经济不断成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了对资本、产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达42886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1347亿元,占比49.8%;全年人均 GDP为 77644 元,增长7.6%。

3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内在机制

浙江在“两山”理论的实践中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下,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生态文明既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9月出席G20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所提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

(1)严格的环境规制倒逼驱动产业结构调整。从微观层面来讲,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推动企业的生态技术创新实现。一方面,环境规制趋向严格将不断增加企业的污染成本,迫使企业在生产领域做出改善,进行技术创新并采用生态友好型技术,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严格的环境规制也必将在消费者端产生影响,环境制度的完善和环保理念的宣传会在社会上形成引导,有利于消费者偏好向绿色产品倾斜,从而鞭策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结构化转变。从宏观上来讲,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产业门槛设置、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严格环境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将提升高耗能产业的生存门槛,有效阻止污染密集型产业资本的进入。企业为了规避高昂的遵循成本不得不向环境规制更为宽松的地区转移。由于清洁产业并不会受此限制,因此区域内清洁产业的发展将受到鼓励,从而推动区域内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与经济的交叉研究也应征了这一观点。环境经济学者认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逻辑关系。提升环境标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等环境行政管制措施,从短期来看,将增加企业成本,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从而会对地区GDP、税收、就业等产生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环境规制的严格也将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绿色技术的采用、清洁工艺的迭代将提高经济效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区域竞争力清洁化形成良性循环。首先,在知识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精益生产能力强、工业经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无疑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力军。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还与高端人才之间存在双向引力,不仅高新技术企业的扎根会吸引高端人才的涌入,高端人才的聚集也会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而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人才对于生存环境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会对企业选址和人才定居产生影响。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创建良好的宜居条件,将提升区域绿色形象,增强地区对高新技术企业、优质投资项目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从而推动区域绿色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

此外,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通常分布于微笑曲线两端,其本身也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环境友好度高,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这又反过来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使区域环境支撑能力得到增强,最终形成“生态质量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生态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

(3)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激发创新能力。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素质、知识和才能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联系,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促进人类健康和幸福感的长期全面提高,从而激发人的潜力与活力。生态医学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增进人的身体健康,包含植物的环境通过减少人体产生的应激激素、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等机理能够对人类生理健康起积极作用,有效降低冠心病、高血压、强迫症和不安症等精神压力疾病的发病率,同时也能消除人的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同时,积极心理学发现,人们幸福感的提升可以通过环境要素的改变实现,例如定期居住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等。人的幸福感与满意度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工作效率、增强创新意识、激发潜能,进而使人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和人类幸福感之间也存在双向促进作用,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获得了更高的幸福感,会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良好生态环境的价值,在个人行为选择上会采取有利于生态可持续性的行动,从而有利于区域生态优势的构建和绿色经济的打造。因此,生态环境建设使人们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拥有更多自由与更大空间,为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环境友好度高、经济附加值高的新型业态提供了机遇。

4 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从“绿色浙江”到“生态省建设”,从“美丽浙江”到“两美浙江”,浙江十余年践行“两山”理论的生态文明实践,特别是省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经验表明,浙江不仅成功地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也正在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展望未来,经过一个时期的不懈努力,浙江一定能够建成美丽中国的先行区,建成集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于一体的“美丽浙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着力点。(1)梯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污染问题在产业分布上存在着差异化特征,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制度对产业机构的调整作用,必须考虑不同产业的污染特征和发展阶段,以及环境规制倒逼驱动力的产业异质性,制定阶段性和梯度性的环境政策和强度。(2)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改善与区域竞争力的循环链条。生态环境与区域竞争力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要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竞争力的良性循环,就必须重视环境、人才、资本和项目各要素之间的配置,从而实现在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3)有效发挥生态环境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会自发的积极影响人类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激发人的创造力。所以,要发挥生态环境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良好环境的打造和维护。

[1] 沈满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从“两山”重要思想到生态文明思想体系[J].治理研究,2018,34(02):5-13.

[2] 赵建军,杨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12):104-109.

[3] 黄祖辉.“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J].浙江经济, 2017,(08): 11-12.

[4] 周宏春.新时期、新高度、新任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环境保护, 2017, 45(22): 12-19.

猜你喜欢

银山绿水青山浙江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RIGIDITY OF COMPACT SURFACES IN HOMOGENEOUS 3-MANIFOLDS WITH CONSTANT MEAN CURV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