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绿色出行的思考与应对

2018-12-06夏邦金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合肥市公交车辆

夏邦金

(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合肥 230011)

“绿色出行”是一种相对环保的出行方式,对环境影响最小[1]。因此,如果大家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非机动车,减少自驾车,就能有效减轻道路通行压力、减少交通带来的空气污染,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健康[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城市交通要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倡导非机动方式出行,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出行效率[3]。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倡导低碳绿色出行的指导意见》[4]。近年来,合肥市在推广绿色出行方面已取得实质性突破。

1 合肥市推行绿色出行主要做法

1.1 实施能源管理

合肥公交作为合肥市能源消耗大户,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这不仅对社会尽责,也有利于自身发展。因此,合肥市长期以来坚持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认真履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把节能减排工作责任进行认真分解落实[5]。

近三年来,合肥市顺利完成公交节能减排的目标,成果如下:2014年,标台百公里消耗天然气同比降低2.49 m3、燃油同比降低0.78 L;2015年,标台百公里消耗天然气同比降低0.79 m3、燃油同比降低0.02 L;2016年,单位运输周转量(吞吐量)能耗实际完成进度节能量为402.42 t标准煤,完成年度400 t标准煤的节能量目标。

1.2 绿色交通及公交优先

为进一步提高合肥市民对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认识,积极宣传绿色出行、绿色交通理念。

一是做好绿色出行的宣传。通过网站发布温馨提示,积极倡导市民优选公交,绿色出行。定期开展“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组织公交“高星驾驶员之家”、“力哥”青年志愿服务队和“查道勇创新工作室”成员在大型公交枢纽站及大客流集散点,宣传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宣传公交服务乘客便民举措,提供公交出行服务咨询等。

二是优化车辆能源结构,推广使用低污染或无污染公交车。近年来,合肥市新购公交车辆全部选用清洁能源或新能源车辆,并以纯电动车作为主要车型[6]。目前,建成区范围内公交车全部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原先的柴油车辆被分流或分类处置,已全面退出建成区运营,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合计4 404辆,绿色公交车占比93.2%。

三是开展乘客建言献策和意见征询活动,创新公交绿色出行服务。深入各县区,与部分小区及相关交通运输单位联系对接,征求有关公交线路布设、线网优化等意见建议。定期对出行耗时高的线路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线网按功能进行等级划分,实现“干线公交快速化、支线公交覆盖化”的功能层次分明的公交网络布局模式。大力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特色公交等,以支撑“公交优先”战略。

四是在多种场合积极宣传绿色出行、绿色交通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绿色出行氛围,使“公交优先”逐渐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同时,在市电台开辟“公交绿色出行”专题,介绍近年来公交集团增车辟线、优化线网、服务市民出行情况,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到“优选公交、绿色出行”活动中。

2 下一步的思考及对策

2.1 科学优化公交线网

未来,合肥市公交将参照“都市公交”的目标,本着“优选公交、绿色出行”的发展理念,科学优化公交线网,预计2020年开通线路达到240条左右,逐步形成快线+干线+支线的公交路网。同时,合肥市将逐步优化、消减与轨道交通重复的公交线路,减少主干道路公交线路的重复系数,充分发挥公交专用道及同台换乘的资源效率,建立优化鱼骨状公交线网,方便换乘,公交车辆尽可能全部利用左右开门车辆,提高公交吸引力和道路资源效率。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建设同步配套和调整,依托枢纽站点完善公交与地铁衔接;扩大外围新区公交线网覆盖,填补公交服务空白;完善新城、新市镇域公交线网,积极发展县镇客运、镇村公交等,切实提高公交的出行分担率,出行乘坐公交更便捷,更绿色[7]。

2.2 持续优化公交车辆能源结构

按照《合肥市新能源汽车绿色出行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要求,未来3年,合肥市将新增和更新车辆全部应用纯电动车,至2020年底合肥市将拥有车辆约4 500辆,全面淘汰柴油车,全部实现绿色化、空调化,且纯电动车比例超过50%。合肥公交目前使用的电池多为磷酸铁锂电池[8],但现在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多为慢充电池,充电倍率<1C,充电效率不高,很难满足快充电、快循环的公交营运需要。为了更好满足公交营运的快、稳、准的要求,未来会考虑引进其他类型的动力电池,如锰酸锂电池有体积小、倍率性能好的特点,适应短线路、“即充即走”的特点[9]。燃料电池汽车有着无污染、零排放的优势,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10],等到技术条件成熟后,也会联合企业、交通部门进一步推广应用,真正实现绿色交通。

2.3 加大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运营

目前合肥市公交纯电动车的数量为1 825辆(皆为锂电池电车),充电桩数量为535只,基本属于慢充电桩,充满一辆车需要五六个小时,车桩比接近3.4∶1,车桩比例已给充电工作带来困难,也给实际营运工作带来挑战,加快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同时,现有充电桩是直流充电桩,多为1桩2充模式,但两辆车不能同时充电,充电效率较低,适时引进柔性充电桩设备成为必要。柔性充电技术的优点明显:①能够合理缩短充电时间;②充电时能够自动调整充电功耗;③快慢自动切换,延长电池寿命;④能同时满足不同车型的充电需要。另外,将与社会企业合作,探究符合公交营运需求的充电模式,并适时开展对外有偿充电服务。

随着纯电动车辆越来越多,未来有全电动化的趋势,全电动化对充电管理工作有很大的挑战。虽然现在电力供应水平有较大提高,但遇到恶劣天气,停电情况时有发生,断电时间过长无疑对电动车充电造成影响,间接对公交营运造成影响[11]。综合来看,除了停电外,火灾、内涝、地震等人为不可控因素都会对电动车充电造成影响。组建供电、消防、公交联合应急队伍是充电应急应该努力的方向。

2.4 创新新能源车辆维修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更好适应车辆技术的发展,做好维修服务保障,加大新能源车辆维修人才培养成为重点工作。按照管理标准化的要求,每年按时按量做好新能源公交车技能培训工作,努力实现培训范围覆盖全市公交运营系统,为未来人才的需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5 提高诊断及维修水平

为了提高诊断、维修水平,实践中大量使用计算机诊断软件作为维修辅助手段。通过分析车辆的动力、制动等参数来判断车辆故障,大大提高车辆的技术状态。合肥市每年都会搜集能耗较高的公交车辆进行故障分析,通过发动机波普分析,找到能耗高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降低能耗。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未来会有针对性地引进实用的诊断技术,切实降低车辆能耗,为车辆的绿色上线做保证。

3 总结

绿色出行是人类的理想和愿景,现在能做的就是着手眼前工作,让大家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并逐步打造好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的公交,为低碳迈出第一步,为绿色打好基础,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做出贡献。

修改稿日期:2018-06-15

猜你喜欢

合肥市公交车辆
德国车辆来波兰加油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等公交
车辆
合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包河区语文老师书法作品选登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