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影像:遇见未来的方式
2018-12-06ChenRui荷兰茱莉亚JuliavanMourik
陈 瑞(Chen Rui) [荷兰]茱莉亚(Julia van Mourik)
展览现场The One Minutes
陈瑞:这次展览是一分钟基金会20周年的特展,但是最终我们没有把它做成一个完全去回顾历史的展览,而是以一个面向未来的态度去呈现这个展览,这也是我们讨论展览的过程中你一直坚持的。
茱莉亚:比起回顾过去,我们更愿意展望未来,“一分钟影像”这个持续的项目一直也是这么做的。特别是我们的观众中很多是青年人,青年人总是在面向未来的。
陈瑞:一分钟基金会为什么会选择影像这种方式作为载体?
茱莉亚:因为一分钟的时间很短,你不喜欢这个一分钟视频可以看下一个一分钟视频,10分钟之内可以看10个一分钟视频,所以一分钟是非常具有活力的。
陈瑞:这是一种特别快节奏的体验,不会给人一个很长的心理预期,这也是我对一分钟影像最初的印象。
茱莉亚: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国的方式”。中国人做事就是很迅速,中国发展也很迅速。
陈瑞:看来你很了解“中国速度”,但是对于这次展览的布置和画册的印刷的时间,你总是很担心。
茱莉亚:哈哈,2年前我来中国的时候,展览前很多事情还没有准备好,我心里十分紧张,觉得展览开幕前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这次来感觉轻松了很多。
陈瑞:这次在南艺美术馆的特展上,有一个影像专题的作品是由中国的策展人策划的,其中选择的作品,也有不少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
茱莉亚:是的,其中还有艺术家是在南京艺术学院有过学习经历的。我策划这个专题,是想看中国的年轻人怎么处理当代的问题?怎么面对变化的世界?我想通过一分钟影像这种方式探索他们内心的想法。
陈瑞:前年和今年在南艺的“一分钟”影像展,我们都做了一分钟影像工作坊,参与的同学们收获都很大。你和我说,让有兴趣的学生不止可以参加工作坊,还可以把他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再发给你,这是个好主意。
茱莉亚:我认为一分钟影像就是一座构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我们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中国的学生和观众参与进来。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我们交流会有很多困难。但是通过展示一分钟影像,这种障碍变小了,交流也变得简单有趣起来。
陈瑞:现在一分钟影像基金会征集作品的日常具体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茱莉亚:我们会每个月邀请一位艺术家,然后把他的想法通过我们展现出来,并且要求这个艺术家自己做策展人,并负责一个开幕show。在这个show上,我们会邀请观众写下自己的想法,再把观众的想法反馈给艺术家,最终愿意参与拍摄的人也会把影片发给艺术家。
陈瑞:这种方式参与性很强,你们每月邀请的艺术家是当期唯一的专业人士吗?其余参与拍摄的人都是对“一分钟”影像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吗?
茱莉亚:不是唯一的,这个艺术家也会邀请其他的艺术家。更有意思的是,艺术家作为策展人会提出一个核心的元素,然后会让大家一起来参与。 “一分钟影像”是更整体和综合意义的,我们不刻意对影像创作者做专业和非专业的划分,我觉得这正是“一分钟影像”最有趣的地方。
陈瑞:当我去看这些影片的时候,我并不分辨得出谁是专业的、谁是非专业的。或者说,其实是否专业不那么重要。波伊斯说过,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在一分钟影像里,每个人都是导演。
茱莉亚:没错,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东西,我们也想邀请所有人都成为艺术家。业余的参与者可能成为新鲜的艺术面孔,我们也都在寻找这些可能性。
展览现场The One Minutes
陈瑞:现在中国可能是一个全民影像的时代,很多人都在用“抖音”“快手”之类的短视频软件拍摄日常生活,类似于Snapchat,对此你了解吗?
茱莉亚:我知道“抖音”,但我没使用过。为什么这类软件在中国会很火?
展览现场The One Minutes
展览现场The One Minutes
陈瑞:中国目前处在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而“抖音”这类视频软件做了新的延伸和拓展。因素有很多,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一个智能手机,加上互联网技术和手机软件的发展,这让短视频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抖音”这类短视频软件和一分钟影像有相似性,时间都很短,但是两者生长的土壤和产生的目的不一样。“抖音”是建立在娱乐和社交基础上,这很大程度上释放了中国人潜在的需求和机会。在电视时代,偶像是少数的,只有明星才可能成为焦点,但现在中国是一个网红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网络明星,同时网络经济也是一个巨大推手。但我相信“抖友”们看完我们的展览再进行创作会有新的认识。现在,已经有不少艺术家通过这类的视频软件创作和传播作品,也有一些艺术家把网络上流行的视频当作创作的素材。问题是这些小视频太过娱乐化和消遣性,比如有10000个片子,可能有9990个是缺乏艺术水准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小视频也在消解一些东西,促使这个时代去改变。就像20年前,一分钟影像也是对当时的影视工业以及它存在的体制的一种消解。
茱莉亚:20年前,我们当时只是坐在电视机前面看,但是现在我们能做到观众与艺术家互动,这是我们一个最大的改变。时间过了这么久,环境一直在变,我们也改变了很多。比如说现在做起项目,时间周期更短了,技术上更容易了一些,因为科技进步了,网络也进步了。现在很多的观众都能看到并参与到一分钟影像,我觉得很棒。
1. 《穿越地中海》截屏 崔斯坦·贝拉(Tristan Bera) 2017年The One Minutes2. 《事物的形状》截屏 本·里弗斯(Ben Rivers) 2017年The One Minutes3. 《加剧》截屏 彼得·凡·德·博斯(Pieter van den Bosch) 2016年The One Minutes4. 《合成自我》截屏 Goys & Birls 2017年The One Minutes
陈瑞:虽然这次展览的主题是面向未来,但是觉得很多历史的基因是不会变的,能不能介绍下这个项目开始的初衷?
茱莉亚:当在电视时代的时候,我们只有非常窄小的眼光看世界,我不知道中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但在我们周围,人们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跟别人交流。这个时代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和很多新的想法,我们希望人们可以时常或者定期地与别人互换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这是我们做一分钟影像的初衷。
陈瑞:说起未来,我们想象的都是高科技、虚拟化、宇宙太空之类的,你衡量未来的标准是什么?
茱莉亚:所有的想象都是未来,希望有更多的观众在观看后能够想象未来,寻找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