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情理智忠”营造思政文化吸引学生共筑同心圆

2018-12-05黄江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2期
关键词:辅导员案例思政

摘 要:面对“00后”、分类招生后的大学生,辅导员要遵循教育规律,在“情”“理”“智”“忠”创新工作方法,营造思政文化,提高辅导员执行力,引领学生共筑同心圆。

关键词:案例;辅导员;思政

一、案例概况

一次一位任课老师带我班学生在实验室做化学实验,由于学生操作不当,燃烧的酒精溅到学生的脸上,留下一点灼伤,因为是女孩子,怕影响面容,所以学生情绪非常激动,结果该女生和老师吵起来了,并电话给家长,扬言把家長和亲戚都叫来和学校理论。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从事件的起因看,有三种可能,一是学生在实验室操作不小心,甚至三心二意所致;二是老师指导不够;三是酒精有质量问题。

那么这个时候,先怎么处理呢?

说“对不起”,“怎么办呢”,“回去好好休息吧”……或者甚至说“怎么这么不小心?”

这些反应,无疑忽视了问题的关键,必然激起学生的不满和冲动。

“对不起”,表示承认老师指导不够,或者酒精质量有问题,同时推卸带学生及时治疗的责任和义务。

“怎么办呢”,在学生看来,是老师慌张无措的表现,是关键时刻“不能帮我的老师”。

“回去好好休息吧”,看似是关心学生,不过细细品味,也确实是等于说,“毁容就毁容了吧!你自己先回去,其他同学继续上课。”

“怎么这么不小心?”那更是把学生推向反面,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学生,让“学生自作自受”!

据调查,当时的老师就是说“哎呀,脸烧伤了,回寝室好好休息一下吧!”结果不到五分钟,学生突然返回实验室,大骂老师……于是出现了开篇的场景。

所以一位“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老师接到通知后,立刻赶到现场,一没有问是谁的错,二也没有责怪为什么在实验室大吵大闹,而是抢着时间带学生到医院治疗,同时发短信让老师消消气。结果一个礼拜后,老师打电话给这个女生,风趣的问,“变丑了没有?”她不但不生气,而且非常高兴的说,“老师,我变得更漂亮了!”

家长也来到学校向老师道歉……

三、案例启示

纵观事情发生、发展到解决的整个过程看,学生其实不是真的关心酒精质量有无问题或者老师指导是不是到位,对老师更没有深仇大恨,毕竟是女孩子,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美。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前提是:一不必自责,二不能责之,三不要避责。也就是说,关心学生的美丽是第一位的,追责是第二位的。否则就散失了教育的应有价值:对被教育者的生活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对社会和人有用处。作为辅导员,工作方法要主动从“严格规制”向“精致服务”转变,无论遇到什么学生问题,我们都要以主人翁的心态,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和学生“共生”。而非“家长式”说教,这样才能贯彻好“立德树人”理念,落实好“十大育人”工程。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沉淀的“五元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总结出“情、理、智、忠”的工作方法,探索高职大学生文化育人之路,吸引大学生共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心圆。

(一)情为贵

如同上面的案例,师生有“情”是解决突发问题的关键,平时就要积累“情感”。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辅导员,要有这样的理念:学生是学院发展的生命,是学生工作存在的价值。学生离开父母在学校,有种背井离乡的“孤独”,就要老师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当然,有人说高职学生泼辣,散漫,不好管!其实是成见。越对学生不看好,“凡事都是高职学生的错”,那就真的错了。

案例中,“有经验”的辅导员一直没有问是不是学生操作不当,学生反而非常感激,甚至主动自责。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之一“疏与导相结合”的功效。

因此,哪怕在别人看来是比较差的学生,也不能有任何偏见。循循善诱中,践行友善价值观,时刻散发道德关怀,带领学生共渡难关,共同发展,必然会出现“雨后彩虹”。从心里上就瞧不起学生,甚至讨厌学生、定性学生,这是草率的,甚至是草菅人命的。特别是做学生工作的,情为贵,爱为亲,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的“共生”理念应该深入到我们的一切学生工作中。案例中如果首先想到同学们切身的“美”,问题还算问题吗?

(二)理为先

当代的高职大学生,缺点明显,优点也很明显。同学们大多动手能力强,具有外向型心理特征和多样的性格气质,思维活跃,创新精神强,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的冲动,凡事爱“狡辩”,“沉默是金”决不是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待这群精力旺盛的青年,堵则乱,疏则通。

特别在学生有错的时候,作为学生工作者,不必马上指责,更不能一棍子给打死,而是要平等的、和气的,更要理性的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情感的冲动到理性的觉醒,达到法治思维战胜情绪的目的。

如案例中,即使是老师指导不够,或者酒精质量有问题,我们也不必逃避,而要晓之以理,讲清楚轻重缓急,先处理好伤痛,再讨论追责,“‘情和‘理并用,以真挚的感情启迪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情理交融,循循善诱”,没有学生最终不明事理的。

当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形成学生理性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平时就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会处事、学会做人,培养同学们的法治思维,维护集体的秩序自觉。抓铁有痕地开展《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进课堂活动,营造人人讲规矩、人人讲纪律的法治校园,为培养大学生变青春的冲动为人生的理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智为谋

学生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需要把握好方法问题、“盐巴”问题,“智”能高,事半功倍;权力压人,只会事与愿违。所以辅导员要在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上下功夫,努力实现自身从1.0版本向2.0版,甚至3.0版“智”的飞跃。

比如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课,原来处在非常尴尬的位置,后来通过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搭建思政教学展示平台、思维驿站互动平台、集体备课交流平台和理论宣讲报告平台的文化思政“四个平台”,让所有学习者和校园资源参与其中,开展了思想沙龙、思政教学风采展示等一系列活动,结果在没有任何强制、强迫的情况下,思政课成了“我最喜欢的大学一课”。该院学生工作部开设的“一站一班”,即思维驿站和易班也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最具吸引力的思想绽放的校园一角!原因何在?不言而喻,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参与实践。用实践的方法引领人、教育人。

比如回到案例,如果先追究责任,就必然钻牛角尖去了,双方就尴尬、被动了。

相反,如果先启动把烧伤治好,这个“治”的过程其实就是活生生的“实践育人”的过程,哪怕是最坏的结果,学生也能感到尽力了,有“实践”的温度,而不是先定性,让人感觉冷冰冰。

理论教育的实践转向是学生工作的优势所在。当然,除了实践的方法,辅导员的“智”还有很多。所谓“智”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用智慧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方法,以适应新时代“00后”、分类招生后学生的发展需要。目前,在“十大育人”工程的指引下,铜仁职院思政与学生管理正在努力向教与研的融合、学与思的统一、线上与线下的整合的大方向发展,形成校园“五元文化”大思政的格局。2018年上半年全院在“智”的方法论研究方面获得省、市立项课题有《移动终端应用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观进高职大学生头脑路径研究》、《分类招生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等多项,为打造思政文化和文化思政实现“三全育人”奠定了浓厚的理论研究氛围和实践的方法论基础。

(四)忠为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好学生工作,提高辅导员执行力,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更要以德为先,以身作则,实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比如,让学生不抽烟,自己得不能抽烟;让学生上课不迟到,自己得首先不能迟到。做思想工作更要如此。如果自己对中国化的馬克思主义都一知半解,半信半疑,或者口是心非,如何引导学生拥抱新时代?

如案例中,如果在没有弄清楚原因的情况下,自己就首先下结论是学生的错,谁信服?那学生也一定反击,结果也一定会出现家长到学校闹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老师的错、就是学校的责任!

所以说,做好学生工作,平时要忠于原则,忠于信念,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做思政工作,更要如此,需要师生的同梦,需要师生的互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思政文化自成圆。言行中,要自觉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做“四有”好老师,凝聚四方力量,形成“三全育人”的工作路径。这就是“忠”,有“忠”才有“良”的学生。

总之,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解决学生问题,需要师生共筑同心圆;做好学生工作,需要在“情理智忠”营造思政文化。因为“情”、“理”、“智”、“忠”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实现方法,“情”是前提,“理”是基础,二者构成学生工作的“血肉之躯”,是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的素质要求;“智”是方法,“忠”是核心,也是信念和信仰,二者构成学生工作的“活的灵魂”,是专家化辅导员的象征。

对学生工作来说,情理是春风,智忠是细雨,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 李合亮.解析与构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08):154-155.

[2] 王鹏等.美国高校学生事物管理文献研究及启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9):122-127.

[3]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7):28.

[4] 夏晓虹等.积极培育和践行友善价值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5(08):17-19.

[5] 杜汇良、刘宏、薛徽.高校辅导员九项知能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6):7.

[6] 邱柏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老议题和新意境[J].高校辅导员,2017(04):3-7.

[7] 黄江.高校辅导员执行力实现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铜仁市人文社科课题《分类招生后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RWSK201816。

作者简介:黄江(1979.12- ),男,安徽桐城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辅导员案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