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当涵养“真情怀”
2018-12-05储旭东
共产党员·下 2018年10期
储旭东
群众去政府机关办事,曾有“玻璃门”“旋转门”的说法:不是看得见摸不着的纸上便民,就是折腾来折腾去的原地转圈。近日,西部某地有关部门人员以“上级没培训,没人会办”为由,拒绝群众的办事诉求,导致群众“办事无门”。
如果说“没人会办”是能力问题,那么“拒绝不办”就是活脱脱的态度问题、责任缺失。近年来,随着各地“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新举措为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加分”不少,广泛受到群众好评。但“大事难事看担当”,为民服务绝不该仅满足于办“会办之事”,对于存在的新问题,更应果敢担当、勇于承接。就当前群众反映和现实存在的情况看,机械主义、教條主义依然是制约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阻碍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遇到没办过的事再正常不过,办业务的同志都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就算没有明文规定,也不曾开展过相关业务指导,也没理由不受理,更没理由让群众“办事无门”。
其实,对群众的合理诉求,绝不该是考虑“办与不办”“会不会办”那么简单。每名同志在主动担当作为、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基础上,更应当涵养为民服务的情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崇高的为民情怀,让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成为常态。可以说,但凡有群众带着诉求上门,都有责任和义务让其带着满意和顺心离开,即便是与自己所处岗位、所干工作的关联性并不大,也应当主动为群众当好“向导”,帮助群众对接具体业务的办理岗位和人员,找到切实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绝不该让群众在原地“兜圈子”。想必,这才是对新时代高质量“为人民服务”的更好诠释、直观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