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能量角度思考癌症

2018-12-05左占杰

养生大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基因突变线粒体癌症

美国癌症协会在2010年公布的《Cancer Facts&Figures;》中预计美国在2010年约有150万例的癌症新病例,其中30%的病例与吸烟直接相关,35%与营养、运动、肥胖、吸烟、超重、饮酒、摄入牛羊肉和加工肉类、水果蔬菜和膳食钙 摄入量低、紫外线辐射暴露、特定感染直接相关。仅有15%的致癌因素是遗传性的,超过85%都是生活方式致癌因素,是可以通过我们的改变而预防的。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定义为可控制的慢性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全面提高对癌症的认识,远离癌症风险,做好癌症的防治?临床医生和患者一起建立起牢固抗癌战线,战胜一场没有硝烟的健康保卫战。

基因突变是细胞异常代谢和分化中表现出来的现象,而非肿瘤的本质

目前的基因学说正面临着更多的疑问,已经有人来挑战基因突变学说,他们认为,不能用基因突变学说解释所有肿瘤现象,也不能用靶向药物治疗所有肿瘤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NIH) Francis Collins是著名基因学家,也是国际人类基因组学项目(Human Genome Project)领军人物。他认为单纯从基因突变角度已经不能解释肿瘤的发生、发展,基因突变只不过是细胞异常代谢和分化中表现出来的现象,而非本质。

在程书钧院士主编的《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绪论中写到:研究发现,相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在不同个体之间,其基因突变谱有很大差异。从单个基因突变到几个基因异常改变的简单叠加,都难以解释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分析近年来大规模的人类肿瘤基因研究资料,提示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不是相关基因异常改变的叠加作用的结果,而是细胞生长、分化等通路基因群网络系统功能异常,驱动正常细胞向癌细胞发展。

患同一类型肿瘤的不同个体之间,基因突变谱差异很大,这是造成相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临床表型的生物学基础,也是同种肿瘤不同个体之间对相同治疗反应不一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同一个体的原发与转移肿瘤之间, 甚至同一个体同一肿瘤内不同细胞之间,基因突变差异亦相当大。而同一肿瘤不同部位的组织还可以呈现出预后良好和不好的基因表达特征。大量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资料使人们有理由相信,癌变是一个多阶段的发展过程,癌前病变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一定的可逆性,如宫颈癌。

能量是一切生命现象原动力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薛定谔教授在《生命是什么》一书基于量子力学研究生命系统整体运行规律,生命体是由数以万亿计的细胞、高分子、小分子及离子等大小的 “粒子”組成。生命现象运行规律必然遵从量子力学理论。他把生命体看成一个物理系统,也是一个能量系统,还是一个信息感知与处理系统。基于基本的物理学定律,指出生命是一个具有机体“有序性、规律性”机制的能量系统, 新陈代谢生命是自然界中最为奇妙的现象。经典物理学已经无法说明基因的稳定性,基因表现出来有规律的活动,有近乎奇迹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量子论可以说明基因的稳定性,量子理论可以解释基因的稳定性,确切地说遗传机制是建立在量子理论基础之上的,DNA复制的错误率往往小于十亿分之一,极高的复制精度, 得以让生命一代一代传下去,遗传过程高度惊人的精确度无法用经典物理定律来解释,相邻的两个能级之间不存在其他能态,因此认为突变符合生物学量子理论,突变的本质是基因分子的量子跃迁的结果。

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的供应与消耗,人体能量的有效利用率也远高于现有的人造机器。经过漫长的生物演化, 生命体的能量代谢过程变得既复杂又精妙。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能量,正如飞机、汽车能够正常行驶,需要有能量的推动,人体细胞的发电厂就是线粒体,发电机组燃烧的是食物,制造出载能的ATP,制造的能量,构建生命体的“有序性”,维持机体物质结构和功能,维持生命物质的新陈代谢。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表明,能量是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基本属性。能量在三维空间的分布特性决定了生命体中不同的器官与组织的空间结构,著名科学家奥托?瓦博格的理论认为,肿瘤的起因是线粒体缺陷而引起细胞代谢异常。线粒体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相互关联在疾病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生命科学家的关注, 像两台汽车的发动机一样,一台汽油燃烧完全, 一台燃烧不完全。

能量异常是肿瘤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从能量角度思考肿瘤疾病发生过程是绝对能量不足或者能量传输发生障碍时,在细胞营养物质缺乏的状态下导致整体代谢紊乱、基因组不稳定及突变、细胞无限增殖,在不断的增殖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基因突变,导致免疫抑制和缺失,机体器官产生实体肿瘤和转移。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基因组不稳定与长期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有关,肿瘤细胞中发现的基因组不稳定和大量基因染色体的缺陷都是细胞能量转换出现障碍的继发反应。

目前,医院进行癌症检查的petCT就是应用肿瘤细胞能量代谢与正常细胞不同原理设计出来的。细胞的物质能量需求越多的组织细胞所含的线粒体数目越多。一个骨骼肌细胞约有200--300个线粒体,心肌细胞约有5000个线粒体,肝细胞约有800个。线粒体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过多就会损伤线粒体。线粒体具有细胞信号传导作用,调控细胞什么时候需要分裂、什么时候开始增殖。线粒体控制细胞的增殖周期和细胞的新陈代谢,如果出现功能异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就会出了问题,线粒体的再生是一个不断融合、裂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出现问题,线粒体机构紊乱,导致心血管、内分泌、神经变性、癌症的发生,大多数线粒体结构紊乱是由细胞环境引起的,其中主要因素就是氧化应激造成自由基增多导致细胞环境改变。

从人体能量代谢方面干预癌症,倡导综合治疗

癌 症 的 治 疗 不 应 只 是 手 术 、化 疗 和 靶 向 ,目前为止对线粒体疾病也只能做到诊断,没有治疗手段。线粒体的功能如同细胞里的发电厂,未来的肿瘤的治疗应该可以尝试从改善能量代谢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有研究指出用正常的线粒体取代受损的线粒体可以更好预防和治疗肿瘤。在无毒性的能量代谢治疗方面多做有益的探索。更加全面的研究和关注肿瘤细胞能量代谢异常的理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肿瘤细胞其实是正常细胞裂变过程发生突变而形成,也是在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细胞做出的适应,如果我们每天过度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酒精滥用的,持续的精神紧张、压力、焦虑、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情绪变化,过度透支我们的身体,持续的不良的内环境和外在环境的紊乱和污染,必将导致正常细胞的变异、分化。所以,癌不是局部或某些器官的病,而是全身的病,更是心灵的病。令我们恐惧的癌症只不过是正常细胞为了适应我们自身环境的改变做出的选择,所以变异、坏死的“癌细胞”并不是我们的敌人和疾病的本质,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以牺牲其活性和改变其代谢的细胞,提醒和警示我们改变错误观念和生活方式。关于肿瘤转移, 只不过是这些细胞变异和代谢异常出现在不同脏器,从这个角度理解,也就可以解释癌症转移的患者为什么还能够痊愈。大家都知道癌细胞不是外来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肿瘤也是人体正常细胞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长期持续不良环境刺激,产生机体功能代谢失衡,导致机体异常代谢,代谢异常持续进展导致机体结构的改变,形成病理结构, 结构的改变进一步影响机体的代谢,机体整体系统无法代偿代谢和机构的异常,生命现象也就终结。如果说癌症可怕,不如说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识和态度是可怕的,因为一直把它当敌人来看待,本来变异的细胞不可怕,冠以癌症的帽子,让患者生活在恐惧、绝望的状态下,进一步加重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也加速了疾病症状的进展。

应该是给癌症这个疾病的概念重新认识和定义的时候了,人的观念是受认知和环境的影响的,癌症是不治之症已经深入人心。而真实的“癌症”,只是身体区别于正常组织的变异,是正常细胞为了适应机体外界环境的一种迫不得已的改变,所有肿瘤无一例外由我们人体正常细胞分化而来,细胞对机体的适应却被我们的现代医学定义为癌症。现实人民对癌症的认识不足, 让癌症患者长期处于惊恐和无助,进一步加速了患者疾病进展和生命的缩短。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对癌症疾病认识的深入,将会发现会有越来越多癌症患者得到长期生存。当然对于肿瘤发生、发展有非常复杂的机制和机理,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应该不要只关注肿瘤这个病变本身,而是更加关注形成肿瘤的过程,从源头防治肿瘤疾病的发生,我们更应该改变对肿瘤的疾病对抗状态,它是我们机体的一部分,是我们的正常细胞遭遇了不良的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的表现,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态面对疾病和身体的症状,挖掘出真正导致机体损害的原因,和损伤的细胞一起进行改变。随着我们机体的整体改变,改善代谢异常的细胞,这也是我们机体恢复健康的过程。

在《癌症是一种代谢病》中,美国波士顿学院生物学Seyfride教授指出:癌症代谢的观点从癌症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了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把人们的视线从细胞核的DNA转移到对慢性疾病(包括癌症)有重要影像的细胞内器官“线粒体”上来,这种功能医学的认识既符合现代医学理论,也与中医思想殊途同归。中医的核心就是整体观与辩证施治。肿瘤的营养疗法、肿 瘤代谢调节治疗应该成为肿瘤患者的基础或一 线治疗,科学家期望通过肺癌全息图谱,找寻到精准治疗方案。(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卢涛)

【作者简介】

左占杰,现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副主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风险评估与系统干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荣立两次个人三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参加临床一线工作十六年, 师从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胸外科高禹舜教授, 共同完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两项,参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一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宣传医学科普理念,多次到大学、会议、机关、社区宣讲科普知识,积极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分享医学理念,倡导健康生活观念;参加北大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组织欧美留学会医师分会组织义诊活动。2016年参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一项,《纵隔肿瘤临床多学科综合诊断与鉴别诊断》编写。共同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一项。

对于胸部肿瘤微创治疗和肿瘤全程管理有豐富临床经验,提出了肿瘤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全新理念。并结合中医、营养、心理、人文等传统思想与现代医疗相融合的治疗理念,擅长胸部肿瘤微创治疗、气管镜检查及气道疾病的镜下治疗。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北大医学 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和协和医学院公卫学院刘远立院长的鼓励、帮助下,聚集国内外肿瘤方面的上千名肿瘤方面的专家,筹备成立中国微循环学会健康评估与疾病整体医疗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健康协会肿瘤风险评估与系统干预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推广和建立健康风险评估和肿瘤风险评估体系,探讨更加合理、有效的体检筛查和疾病预警体系,将疾病防控在萌芽状态,为人民远离疾病的威胁,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的健康做努力。依托学会组织建立肿瘤咨询智库,宣传医学科普,传播肿瘤疾病出现的新理论、新技术,及时为患者提供肿瘤方面的咨询帮助,更加科学、便捷地了解肿瘤疾病最新前沿和进展,为肿瘤患者就医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基因突变线粒体癌症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棘皮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NF-κB介导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