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心献党史”
2018-12-05潇潇
潇潇
有追求的人,脚步不会停歇,即使前进的道路荆棘丛生,也能踏平坎坷;有信仰的人,精神不会失落,虽然天边的夕阳只洒余晖,但仍壮心不已。他,潜心耕耘党史园地20多年,将冷板凳坐热,用真实、客观、全面的党史国史激励世人。他叫吴志平,中共株洲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株洲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痴迷党史成行家
清隽的脸庞,鼻梁上架着副眼镜,谈吐间透着儒雅书生气……吴志平1984年大学毕业后当上了中学老师,1990年9月至1992年7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史研究生班脱产深造,1992年9月至1995年12月在株洲硬质合金厂党校担任理论教员,1996年1月来到中共株洲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工作,与党史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吴志平办公室的书柜里、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类党史图书,《中国共产党株洲历史》第三卷、《株洲党史人物大典》、《建军建政在株洲》等书稿编纂如期完成,好评如潮。
虽然是党史科班出身,具有一定的党史工作素养,但是吴志平常怀“本领恐慌”,常惕“能力危机”,常找自身差距,潜心专注学习,努力提升个人素养,适应时代要求,担当工作重任。党史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了胜任这项工作,20多年来吴志平立足岗位,甘守清贫,刻苦钻研,一直如饥似渴地学习,通读资料室里的党史图书特别是地方党史图书与文献资料等,并将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资料摘录成卡片熟记。凭着博览强记,他把自己的大脑打造成“党史资料库”。写作,是党史工作者的基本功,党史工作者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史事业的发展。为了提升自己的党史工作能力,他坚持多看多问、勤思善辨、苦熬多写、多审多校。党史著作是存史资政育人的基本教材,出现差错不纠正,多少年后就会误导后人。所以,他总是认认真真,从不敢有丝毫懈怠。许多年来,他是办公大楼来得最早的人之一,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待修改审阅和正在编写的书稿,放弃休息、加班加点成为工作常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终于磨成针。而今,吴志平更是“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既要协助一把手规划全市党史工作当一名指挥员,又要冲在党史业务工作最前沿做一个战斗员。在他的办公室,经常有一茬一茬的社会各界朋友特别是新闻媒体记者前来咨询、采访、交流。因工作业绩突出,2008年、2010年,吴志平先后被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评为全省党史工作先进个人。
开拓创新求有为
作为分管业务工作的领导,吴志平主动建言株洲党史工作要开拓创新,求新求变。吴志平说,就党史工作而言,必须转变价值观念,要彻底地从党史工作无“为”、无“位”、无“味”的误区中走出,感觉“有味”,做到“有为”,争取“有位”;要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确立“改变书斋式作风,依靠社会,开门办史”的新的工作思路,走党史部门、实践部门(各级党政组织、各部门、各单位)以及老同志(市、县、区党史联络组)“三结合”的开门办史新路子,构架三支力量组成的中共党史学会平台。株洲实施这些办法后,取得的经验得到了省委党史研究室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充分肯定与推广。
工作机制的好坏,决定工作效率及成就。近年来,中共株洲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史工作的需要,下大力气转变机制,从项目与课题研究入手,以项目为龙头,以科研奖励为激励机制,带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因而使全市党史工作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党史征集、研究、宣传教育和资政育人工作齐头并进,成绩显著。这其中,吴志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牵头起草了《中共株洲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株洲市“十三五”党史工作规划》等文件;承担了《中国共产党株洲历史》第二卷、第三卷执行主编工作,完成了编撰大纲的制定、全书的统稿、审稿以及一、二、三卷部分编目的撰写等工作任务;组织对县(市、区)编写党史正本进行培训和辅导,对全市党史正本第一、二、三卷进行全方位业务指导和统稿、审稿,保证了县(市、区)党史正本顺利出版发行,从而使株洲党史正本编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得到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株洲市委的肯定;策划与组织编纂《科学跨越——中共株洲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转型升级——中共株洲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作为党代会献礼作品,深受与会代表及社会各界好评;指导市有关部门编辑出版了《株洲工业发展史》《株洲纪检监察史》《株洲组织工作发展史》《株洲计划与发展改革史》《株洲劳动与社会保障史》等众多部门发展史;组织编写了《株洲红色印记》《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株洲纪实》等;组织编辑了《老干回忆录》《株洲鉴往》《中国共产党株洲文献汇编》《党委工作纪事》等;指导编纂并审读了《陈外欧传》《共和国摇篮》《茶陵开国将军》《老干部忆说群众路线》等;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株洲专题卷)》,克服了历史久远、资料欠缺等困难,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被省委党史研究室评为该课题先进个人。同时,吴志平还积极配合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株洲”、大型历史画册《国恨家仇——侵华日军三湘罪孽实录》涉株图片等组稿任务。
党史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为党和政府决策做顾问、资政当参谋是党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吴志平说,党史工作沉湎于书斋,不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将越搞越死,只有以“板凳敢坐十年冷”的执着,以“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把责任放在首位,自觉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心系人民群众,潜心研究,把个人的学术兴趣和专业优势与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对接起来,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才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中实现党史资政育人的价值,使党史工作变成文化“软实力”,由此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为了推动株洲市苏区县的发展,吴志平负责了株洲市苏区县课题,组织编纂了10多本相关资料丛书。2013年,中央党史研究室下发《关于原中央苏区范围认定的有关情况》,湖南省有8个县市比照享受有关中央苏区县政策,其中茶陵、炎陵、攸县、醴陵、株洲县名列其中,为株洲革命老区在享受罗霄山脉联动开发、精准扶贫方面争取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重点项目等多个方面政策上的支持发挥了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应有的作用。
为推动株洲市新型工业化、红色旅游发展,吴志平承担了中央党史研究室《改革开放实录》课题《“火车头精神”引领株洲新型工业化进程》、省委党史研究室课题《株洲着力打造“中国动力谷”》、市社科课题《株洲红色资源与发展对策研究》《株洲新型工业化研究》,为株洲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参考、为相关部门制定株洲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了有力依据,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肯定党史部门的资政作用。同时,吴志平还为市委撰写了《传承红色基因增添新动力,共建富强美丽幸福新株洲》《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实现“两个走在前列”》《转型升级——中共株洲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序言》等文稿。
铸魂育人服务大众
党史工作者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应是历史的研究者、传播者,吴志平立志以史铸牢党性之魂,做秉笔直书的忠诚卫士。
吴志平自幼就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深情地回忆,父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任县人民医院院长,1972年因病离开了人间,当时吴志平年仅8岁,一个弟弟仅6岁,是党和政府给他们定期发放抚恤金,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能够像村里其他孩子一样读书成长。他说,自己受党恩惠和栽培,对党没有二心,党交给的工作,怎么认真完成都不为过,干什么都报不完党的恩情。因此,在党史办工作的20多年,对他而言,如同每日三餐一样寻常,也一样重要,党史是他的事业,也是他的生活。他说,自己为党史、为人民做了一些事,虽然学问做得一般,但没有荒废一点时间。
为了做好党史研究、宣传工作,吴志平在开展日常征研工作之余,还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共党史通讯》等国内重要的公开期刊发表了《毛泽东决策株洲转兵》《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是如何开展党内斗争的》《试论党的“三大”上毛泽东的党内斗争艺术》《张闻天、博古是否任总书记考证》《试论职工持股对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作用》《毛泽东十二次到株洲》《刘少奇在株洲的五天》等60多篇党史、党建、经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文章及传记文学作品。此外,他还撰写了20多篇理论文章,参加了纪念毛泽东诞生110周年研讨会、朱德诞生130周年“朱德与中国的革命与建设”研讨会等各类研讨会活动。
“人无魂不正,国无魂不立。”围绕“以史铸魂”这个时代课题,吴志平依托株洲丰厚的党史资源,着力在“资政”上作文章,在“育人”上下功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牵头组织的《红色摇篮 动力株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株洲党史图片展》,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成功布展,有史有据地展现了95年来株洲地方党组织带领株洲人民浴血湘东、不怕牺牲,艰苦创业、不断奋进,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光辉历程,得到市委高度评价。为全方位宣传株洲地方红色历史,传承先辈精神,在重大党史事件和重大纪念日之际,吴志平与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开辟了60多个专栏专版,制作了《红色记忆》《省委书记罗学瓒》等20多期专题宣传片、撰写了40多篇相关宣传文稿。同时,他还被市委组织部聘为红色讲坛讲师、市委宣传部聘请为中共株洲市委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近6年来,他在各县区、市直机关、企业、社區上党课超过百次,得到干部群众好评。
在平凡的工作中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做好党史工作,吴志平可谓成绩斐然。对此,他感慨地说,他对自己能真实、全面、客观地记录和反映地方党史而感到光荣、骄傲;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史工作、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即使是衣带渐宽亦不悔!他说,宣传党在株洲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深入开展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推进株洲“一谷三区”建设、实现“两个走在前列”增添新动能,这是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