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层带巷道U型钢棚+超前注浆喷棚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应用

2018-12-05刘祥利王凤江李新欣

山东煤炭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锚索监测点断层

刘祥利 王凤江 李新欣

(山东省煤炭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32)

星村煤矿三采区在进行巷道开拓过程中,揭露了F1断层,走向NEE、倾向NNE,倾角60~70°,落差240~660m,该断层落差较大,区内延展长度7740m,伴生断层较多,顶板破碎情况严重,无滴淋水情况。在掘进过程中,造成支护难度大,如何安全可靠地控制断层带围岩和支护结构稳定成为关键。

1 断层带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1.1 变形和破坏形式

根据断层带巷道支护形式,分析巷道变形和破坏情况,其形式主要有:巷道两帮受到挤压,造成架棚变形严重;底臌等现象严重。

1.2 破坏原因分析

(1)巷道围岩特性受到断层的影响,致使岩层的性能劣化、稳定性差,这是造成巷道变形的主要原因。

(2)断层引起的水平构造应力比较大,使巷道状态不稳定。根据研究发现,地质状况引起的构造应力要远远超过原岩应力,破碎岩体受到侧向高应力的作用极易产生剪切膨胀变形。

(3)底板一般不进行支护,容易引发巷道整体变形。底板在巷道支护体系中一般会弱化处理,这就造成底板的软弱岩体被挤压到巷道中,变形从弱支护处臌出,底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巷道变形破坏。

(4)断层带的围岩多为泥岩,具有碎涨等特性,遇水易软化和泥化,会降低支护的承载力。

(5)在对顶板进行支护时,如果支护不理想未能使顶板岩体形成整体,就会造成顶板离层下沉。

2 支护设计的关键及解决方法

2.1 支护设计关键

通过分析断层带巷道变形破坏的特点和原因,本次支护设计的关键:

(1)控制顶板。通过对巷道围岩进行整体支护,形成新的组合拱结构,来控制顶板变形和离层产生的应力集中,以减轻两帮的应力集中,两帮位移就会减小,有助于巷道保持稳定性。

(2)卸压。断层带区域应力高达几十兆帕,支护产生的支护力难以与其抗衡,由于支护无法使巷道恢复到原有的高应力状态,这就需要释放围岩中的高应力。具体做法是在初次支护时使用柔性支护结构,允许围岩出现可控变形,然后在二次支护时,通过实施有效的支护手段,使巷道在低应力状态下巷道围岩和支护处于稳定状态。

(3)底板支护。巷道变形除受到地质条件和地应力影响外,底板弱支护引起的底鼓是造成巷道失稳的诱因。在巷道支护体系中,底板支护是薄弱环节,受到垂直应力、侧向应力和两帮应力的影响,底板易发生破坏,出现底鼓等现象,因此要实施有效支护或者加固措施。

2.2 解决方法

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需采用积极主动的支护体系,需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支护结构与围岩共同发挥作用,通过锚固作用产生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变形能力。

(2)结构性原则。通过增强锚固强度和深度,对支护的关键部位应力状态进行改善,有利于支护结构和围岩共同作用的发挥,保证了整体的应力平衡。

(3)全面性原则。巷道顶板、底脚、两帮及底板形成全断面的支护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底脚变形和底鼓,维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4)有效性原则。通过合理的支护手段使支护架构产生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承载力,有效地抵抗巷道变形。

(5)时效性原则。加固后,应预防由于复杂条件的流变效应造成支护体进入屈服状态。

3 支护方案设计

在断层带巷道开挖后,顶板随着掘进随掘随冒,利用U型钢棚支架作为基础,采取超前注浆喷棚锚注联合支护方式。

施工顺序:超前预注浆→巷道成形→初喷混凝土→敷设网格200×200mm的金属网→架U型棚→打顶板锚杆眼并安装锚杆→打帮部锚杆眼并安装锚杆→打锚索眼并安装锚索→二次喷混凝土→铺设底板混凝土→打注浆锚杆眼并全断面注浆。

(1)超前预注浆。经过断层时,在巷道拱顶处对掘进工作面前方4m、巷道轮廓外2m范围内的岩体采用超前预注浆加固,使该区域的围岩整体稳定性得到提高。注浆锚杆参数:Φ28mm,L=3000mm,间 排 距1200×1200mm,仰 角 为25~40°,注浆锚杆还可以起到超前支护的作用,当注浆加固岩层有一定的承载力后再进行后续掘进。注浆孔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超前预注浆孔布置示意图

(2)初次支护。初次支护使用高强预应力锚杆和可伸缩的U型金属棚,棚距500mm。初喷混凝土厚度30mm。

(3)二次支护。架棚支护属于被动支护,初期能够有效地控制变形,当遇到其他地应力,架棚不能有效地适应围岩的承载力,一旦可缩量小于变形量,U型棚就会损坏,因此需要用锚杆和锚索进行补强。

锚杆选用Φ20mm,L=2400mm的高强应力锚杆,间排距800×800mm,垂直岩层面布置。锁腿锚杆选用Φ20mm,L=2400mm的高强锚杆,采用卡缆锚固在底板1m处的棚腿上,每个棚腿使用两根锚杆。锚索选用Φ17.8mm,L=6500mm进行支护,间排距2000×1500mm,具体参数见图2。喷注混凝土能够使棚、锚杆、锚索及锚网形成一个受力整体,有很好的抗冲击性。

(4)锚注加固。通过使用Φ28mm,L=3000mm的中空注浆锚杆对巷道顶部和帮部进行注浆,间排距1500×2000mm,两帮底角注浆锚杆与水平呈45°向下布置。底板注浆锚杆采用Φ22mm,L=2500mm的无缝钢管加工,注浆方向与水平呈45°向下布置2根,排距1800mm。

图2 锚杆锚索二次支护结构图

4 巷道变形观测

巷道监测点的顶底板移近和两帮移近量的观测数据见图3、图4。

图3 1#监测点顶底板位移、两帮位移与开挖天数的关系

对1#、2#监测点的顶底板、两帮位移与开挖时间数据曲线进行分析:

1#监测点顶板下沉最大值为14mm,底臌最大值为185mm,顶底板累计最大移近量约为199mm;左帮变形最大值为51mm,右帮变形最大值71mm,两帮累计变形最大值约为122mm。

2#监测点顶板下沉最大值25mm,底臌最大值为32mm,顶底板累计最大移近量为57mm;左帮变形最大值为25mm,右帮变形最大值30mm,两帮累计变形最大值约为55mm。

图4 2#监测点顶底板位移、两帮位移与开挖天数的关系

通过监测点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监测期间巷道变形特征:

(1)巷道变形与开挖时间没有直接关系。注浆后,随着掘进持续进行,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随着增大,底臌量明显大于顶板下沉量,右帮位移大于左帮位移量,整体两帮变形量稍高,最后达到平衡。

(2)通过图3、图4可以看出,在实施U型钢棚+超前注浆喷棚锚注联合支护后,顶板岩层的稳定性较好,限制了顶板下沉,巷道变形量不大,支护效果比较理想。

5 结论

(1)通过研究巷道变形的形式和原因,找到支护的关键点,通过控制顶板、卸压及底板弱支护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通过对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时效性原则统筹考虑,提出了U型钢棚+超前注浆喷棚锚注联合支护方式。

(3)巷道变形观测可以看出,巷道变形与开挖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在实施U型钢棚+超前注浆喷棚锚注联合支护后,支护效果比较理想,为矿井安全生产和巷道开拓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猜你喜欢

锚索监测点断层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嘛甸油田喇北西块一区断层修正研究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X油田断裂系统演化及低序级断层刻画研究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