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元素在漆画艺术创作中营造“氛围”美感的研究
2018-12-05卢振邦
卢振邦 金 玉
(江西服装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330201)
一、设计元素在漆画艺术创作中的美感探索
我国的漆画艺术语言文化根基深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有关史料记载,早期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以及两汉时期所盛行的漆制品装饰上。远古时代的漆画主要以依附于漆器的装饰为主,换言之,漆画是从古老的传统髹漆艺术中产生并蓬勃发展起来的,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趋势。随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至今漆画在众多形式的绘画作品中脱颖而出,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它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既拥有浓厚的传统风格,又具有现代的视觉美感体系,日益受到国内外艺术画坛和众多艺术爱好者们的关注。现代漆画之美,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民族气息,同时还体现了视觉表现形式上的形式美、材料工艺美、装饰美、象征意义美等诸多方面。
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是在二维平面空间中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以借助符号、图片、文字和色彩等为主要表现手段和传播形式向受众人群传达一定的思维理念和创作意图,从而达到视觉美感和情感内涵的体现。这种视觉语言的表达不仅仅体现在视觉表现的单一层面上,它往往通过视觉表象来引申更深层次的、内在引申的深远寓意。换言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是众多艺术与设计语言的综合体,它无时无刻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以不同的语言形式满足于受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它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承载着现代科学技术外在表象的展现、人文气息和艺术文化的美感编排组织的体现。由此笔者认为,结合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交融与重组,可以以一种更新颖的姿态展现现实生活和绘画画面的视觉美感和文化底蕴。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达方式的转变,平面设计的设计理念和美感形式几乎蔓延到大部分的绘画艺术领域和不同的媒介,所以现阶段可以这样来观之,平面设计的工作范围拓展到几乎所有的传媒和艺术领域,对其它领域的影响和作用不可估量。在数字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平面设计因其便于视觉语言传播的优势,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其自身的特色不断改变着人们对自身、对艺术、对社会的多元价值观。
现阶段,从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角度与中国现代漆画相交融,将其与中国现代漆画进行关联性探索的相关研究甚是少见,平面视觉语言理论体系的系统化研究和运用更没有过多的提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视觉语言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漆画创作在传承的基础上也理应顺应时代随之变化与发展,在运用漆画媒材自身的特色进行绘制和装饰表现的同时,不能忽视构成漆画作品视觉语言的重要性。所以,漆画作为一种视觉体现较强的艺术语言,在自身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其在创作中平面视觉语言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研究价值之一。
在漆画艺术语言处于发展高潮时期并被世人逐步认同、重视的同时,与其它艺术语言相类似的面临多种多样跨时代的艺术新课题、新难题。例如现代漆画元素应用的变化与创新,传统的民族特色与视觉语言艺术的接轨与交融,人们对传统漆画艺术语言认知、审美的转变,新时代新形势下漆画家的创作思路的传承与改变,绘画方式和视觉表现语言的创新等等。在此变化的严峻形势下,漆画创作不得不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以此开始深层次探索漆画自身的发展途径。
笔者认为,在快节奏社会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下,现代漆画艺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发展,在现代画坛众多画种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以其本身的艺术语言和传统的艺术表现材料为主导,重视现代的构建视觉语言元素美感的表现手法和创新手段为出发点进行系统的探究,是现代漆画发展的更好方式和改革思路,通过这种新形式的创意思路和创意表现手段,可以扩大漆画艺术的创作思维领域和发展空间,改变旧的审美观念,同时也冲破了传统漆画艺术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技法和材料应用的束缚,打破传统漆画创作的固有格局,增强漆画艺术本身在艺术界的影响力。
此外,现代漆画创作的关键性元素在于它的视觉表现形式的美感研究。现代漆画的创作与表现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首先应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题材,以心灵深处的真情为出发点,以情写物。现代漆画不再是简单的、纯粹化的材料堆砌,也不再是表现技法随意的故弄玄虚,更不受传统内容形式的限制和制约。创作表现应反映现代人整体的思想情感倾向、视觉审美的趣味性。
二、设计元素在漆画艺术创作中营造的形式美感
1. “斜视”营造“氛围”美感
在平面设计视觉语言中,“斜视”营造“氛围”美感的元素之一是斜线的运用。如果欲使斜线表现出超脱的视觉张力性和动感,最快捷有效的形式便是不定向的倾斜角度的设定,在动感中寻找平衡点。
动感与平稳是两个对比较强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较为微妙。在一幅画面中,它们既相互冲击、互相制约,又互为依存。动感蕴藏了无限的运动可能并充满了方向性的张力。动感可以是几何直线性和曲线性的跳跃,也可以是扭曲、夸张、变形的变体性动态,变化丰富,传递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动感是一幅作品的生命体现。犹如达·芬奇曾对于形象阐述的观点表明,由于绘画作品中的形象大多属于一个虚构的物象,本来就不是鲜活具有生命迹象的,假如表现中的形象连灵魂的体现和肉体的假象都看似无法通过作品表象渗透出来,那么它也没什么意义而言了。平稳较之动感则具有明显的稳定性,是视觉语言形式美呈现的稳静之势。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冲突感相对较弱,但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而是在整体的平稳中求变化,以平稳为中心,稳中有动,画面中传达一种平静、稳定、相让、交融的和谐之美。比如《脉动》广告,采用逆向性思维作为思维线索,打破传统直立的人垂直线行走的常理,运用斜线表现倾斜的人物特征,此时倾斜被人们的眼睛自然地被感知为从水平和垂直的惯例空间定向上的轨道偏离,这种偏离会使处于正常位置和处于偏离了惯例轨道空间位置的两者之间,产生一种紧张的、斜视的、动感的视觉冲击力。这种视觉张力对于惯例空间而言,犹如空气特殊的气氛定格在特定的瞬间一般,或吸引、或紧张,极具爆发力。
图1 游丁琳《银滩初晓》
图2 陈兰馨《漆彩人生—致毕加索》
有些时候,越是偏离正常思维和形象位置的角度,蕴含的力量反而会强度更大。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为例,在开始修建设计时,设想预定的塔身应高达百米上下,然而,在修建过程中,预想与实际发生了变化,塔身随着修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不再纵向垂直,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该塔竣工。该塔倾斜度较之垂直度约百分之十左右,基本约等于五度半,据考究,该塔大概偏离地基外沿2.5米左右,在常规下,人们对于有悖常理的形态元素会感到不适,因为它们偏离了人们正常的视觉经验,使人在心理和视觉上产生了紧张的情感。所以,比萨斜塔垂直的直线改变,无形当中增加了自身的动感,形成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量。
将平面设计视觉形式语言的倾斜表现应用于中国现代漆画创作之中,倾斜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或多个正常或奇特的形象元素,或是一块或多处色彩组成的具有动态的美感画面,当眼睛与视觉对象相互接触时,视觉对象的每个倾斜形象会瞬间迸发出不稳定的因素,使人产生紧张感。元素之间存在交织纵横,于是人的视线随着每条斜线的运动轨道游走,而每条倾斜线都散发各自不同特色的美感,斜视的效果使原本静止的画面有了动态之美的视觉感受。以游丁琳的漆画作品之一《银滩初晓》(图1)为例,采用独特的倾斜视角,斜视构图制造了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画面中数不清的网状线条重复交织盘结,蛋壳的白与大漆的黑产生鲜明的对比,银箔虽然在它们之中起到相互交触又互相牵引的作用,但无法完全抵消工艺性窒息的情感。有时难度会造就新鲜的可能,将传统的沉闷的造型创意性的倾斜处理,可以有效地将原本沉闷的画面带来视觉上的跃动感和节奏感,使孤寂的气氛明显得到很好的调节,深刻点明作品主旨。
图3 王俊杰《交错》
图4 黄燕萍《怀旧》
2.“形变”营造“氛围”美感
“形变”不仅仅是专指位置上的倾斜,也涵盖了由形状的形变所产生的动态美感。在绘画和设计中,这种由形变所产生紧张感的实例并不罕见。众所周知,黄金分割比例是绘画家和设计家及大众人群所公认的美的比例,画面中会经常采用该种构图方法来达到美的和谐。但是相当一部分作品根据象征底蕴的需要而大胆为之,将原有的黄金分割比例有意识地扭曲为更长或更窄的逆向型比例结构,这种比例结构在画面中会形成更大的动力,拉长的比例看起来似乎犹如被横向撕拉后的结构,而缩窄的比例则更加倾向于被纵向挤压了一般,由此可以进之推论,类似于这种带有明显运动趋势和紧张力表现性的形象元素是通过那些正常比例结构的形象被扭曲拉长或浓缩后产生的特殊效果。
将形变的表现手法应用到现代漆画创作中,能够通过形变的形式和构成方法将平静的画面呈现动态之美感。以陈兰馨的漆画作品《漆彩人生—致毕加索》(图2)为例。作品引用了画面毕加索的创作手法,将画面构图分割化,运用逆向性思维模式,打破图形元素整体性的传统观念和视觉经验,采用突变、拉长、缩短、抽象和变形等特殊设计手段,将图形形变,促成了另类氛围的美感再现。
3. “透叠”营造“氛围”美感
“透叠”一般是指画面中形象元素之间互相叠压、相互作用的一种混合方式。透叠可以是形象图形或色彩一部分的单层叠压,这种形式较具透明感。也可以是知觉特征各不相同的图形或色彩元素反复叠压。这种表现形式的图形要素之间互相冲击、互相拥挤,有规律地前后错落的重叠着,你透着我、我叠着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叠压互不相让,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节奏美感,画面整体的活动性,随着互相透叠的形象语言而大为增强。这种由透叠所造成的运动张力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会在原有图形的基础上创作出很多具有创意性的具有较强美感的图形,蕴含丰富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在现代漆画创作之中的运用。
王俊杰的漆画作品《交错》(见图3)充分展现了透叠所带来动态的视觉美感。画面中很多木质图形元素重叠交错、互不相让的彼此叠压,但是这种交织并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图形之间遵循着固有的规律,错落叠压,互相作用、互相排斥,看似无心经营却是漆画家精心的刻意安排,交织复杂却互不凌乱,有条有序、意趣天成、气韵流动的视觉效果油然而生,在倾斜式构图的衬托下萌发出不拘一格的别样格调。
4. “四平八稳”营造“氛围”美感
“四平八稳”的表现形式在画面中可以看作是平静、稳定的一种和谐之美,主要体现在漆画作品中视觉语言符号的结构组织和编排形式方面。若要画面达到这种“四平八稳”的平稳性需要在众多各不相同的元素之间寻求整体画面结构的协调统一,追求平稳、安定、平静、舒展的性格特征,使要素与要素之间达到和谐共处。
一幅画面中,作为个体的元素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独特的形态语言,这就要求“四平八稳”需要不断地找寻各要素的共同点,将它们的共同点进行磨合,缓和元素之间所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在漆画版面组织中,一般采用整合的视觉手段研寻调整,或局部协调平稳的视觉版面,达到预想的画面意境。
“四平八稳”的画面需要各要素之间达到平衡,即我们常应用的“中和之道”。不管是从视觉表象层面或是内容的更深层次都讲究不侧重,不使某一方占绝对优势、某一方处于相对明显的劣势,促使中庸的格局。冲突对立的元素之间要着重编排使之相互融合,近乎相同的元素要统一,使之趋于平衡。具有和谐稳定视觉美感的画面,无论是在构图的布局还是内容形式的表现,都应当做到中庸平稳的视觉表达。具体体现在思维的走向、布局的条理性、版面结构组织编排、形象元素扩张和收缩以及色彩语言的组织配合等多方面。画面中要素语言之间的优劣势力的对立,很容易影响和破坏整体结构的稳定与和谐。
漆画创作要达到稳定中和的美感意蕴,首先就要促使各元素之间互相交融和平衡,而这里所研讨的“四平八稳”的平衡与平均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平均是指元素在数量和分配上是均等的,而“四平八稳”的平衡在数量和分配上并不注重相同,而更侧重于元素之间的对比、搭配和协调,从而达到中和平稳的视觉韵味。如图4黄燕萍的漆画作品《怀旧》运用均等的构图形式作用于画面结构,中间的主体物采用四个大小、造型和色彩相同的洗衣板对角式组织编排,在主体图形的左右两边各安排两个半图形元素分布其两边,并且两边的图形选用相同的排列方式和色彩倾向,画面呈现非常平稳、均等的视觉氛围。完全性的均等有时会使画面产生呆板的气氛,作者在平稳的画面上添加了大小不一的黄色方形进行点缀,使原本均等平稳的画面增添了稍许的活跃气氛,平静而和谐。
综上所述,设计元素的内容和形式变化包括很多方面,将设计元素的相关内容运用于现代艺术创作的画面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艺术创作的作品,使之更具设计的视觉美感,并营造一定的“氛围”美感气氛,可以通过“斜视”、“形变”、“透叠”和“四平八稳”等设计形式和手段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