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与发展”
——合力叉车厂既有工业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研究
2018-12-05郭顺顺王薇
郭顺顺,王薇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合肥 230022)
近年来,随着合肥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老工业区由于生产扩大化或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装备落伍、厂区整体搬迁等原因使其原有厂房、设备设施等被废弃,留下了不少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见证了合肥市城市工业的发展,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具有很好的研究与利用价值。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工业遗产,在保护好其原有历史价值的同时又创造出新的功能与价值来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城市发展,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新课题。
1 研究背景
“20世纪50年代左右,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始扎根合肥,到1958年,逐渐形成了合肥的工业布局。”[1]但近年来随着合肥城镇化的发展,位于城市中心的大量工业遗存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的现代化高楼和满目疮痍的拆迁现场。这些年代较早的工厂曾是合肥城市面貌变化的见证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因此对工业遗产进行再利用,有着深刻的意义。
2 理论研究
2.1 工业遗产定义
2006年,国家文物局在无锡通过了工业遗产保护的《无锡建议》,该建议指出“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2]这是我国首次针对工业遗产问题进行的官方回应。《无锡建议》还指出工业遗产包括“工业建筑物,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与工业生产相关的活动场所、工业设备,以及数据记录、工艺流程、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3]简单来说,工业遗产的对象可分为三类,即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工业建筑、构筑物和设施设备。
2.2 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研究
国外关于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研究,Lawrence Halprin在美国旧金山的吉拉德里广场的项目设计中,提出了建筑“再循环”的理论;而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的历届大会上,也有相当多的理论研究。2010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国际技术史委员会”与“国际联合劳动博物馆协会”在芬兰联合主办了题为“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国际工业遗产联合会议。“会议提出了工业遗产与城市生活高度融合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新理念,代表了当前国际工业遗产前沿研究理论。”[4]
在国内,庄简狄在《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讨论再利用的途径;王建强、戎俊强在《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一文中系统阐述了再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改造设计的技术措施;王驰在《产业建筑遗存的改造性再利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策略》一文中将产业建筑遗存纳入到城市设计层面研究。
3 工业遗产更新策略
工业遗产的再利用途径主要是功能置换,它的关键问题在于置换的新功能应该怎样融入城市生活去发展?怎样在延续过去记忆的同时诞生新的活力?
3.1 整体规划
工业遗产的延续与发展,其根本在于发展,没有长期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就不能实现工业遗产记忆与文化的延续。而要寻求发展,就需要有整体性的规划、策略和机制,包括规划与设计、管理、产业研究、城市发展与复兴等各个领域,从而构建起以保护为前提的工业遗产的发展框架。目前,合肥市对于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最常见的策略是保留一两个工业遗迹,再对其进行改造。例如原合肥化工机械厂改建为住宅小区,在小区内保留了2座厂房改造为合肥1958艺术馆(见图1),但由于位于封闭小区内部,后期又没有得到有效地维护,最终2年就停止营业。这就是由于前期缺乏对区位、环境的整体评估,后期又缺乏相应的管理而造成的。所以整体性的规划策略对于工业建筑长期有效的保护与利用非常重要。
图1 合肥1958艺术馆
3.2 主题景观
主题景观以某一类型事物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贯穿始终,从而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此激发出一代人心中对该事物的文化记忆。设计可以包括相关展品的展示,有主题思想、创意的设计,富有主题特色的互动空间,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有一段废弃铁路,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于20世纪90年代废止。如今,铁路两旁树林成荫,蔓藤蜿蜒,连成了“拱廊”,该镇镇政府将这段废弃的铁路打造为“爱情隧道”(见图2),吸引了大量的情侣,2017年5月20日还举办了“爱情隧道”诗会,用“爱情”丰富了铁路的内涵。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无论是情侣还是亲子游都成为了不错的户外选择。
图2 合肥“爱情隧道”
3.3 大众参与
“2008年的《文化遗产地阐述与展示宪章》提出各种遗产保护行为在本质上都是文化交流行为。”[5]公众的参与正意味着分享与交流集体记忆、文化信息、场地精神等。著名的北京798艺术区的成功得益于其自下而上的改造方式,艺术区由众多艺术家集体创造,自发改造,不只是某位大师的规划设计结果,因而体现了工业遗产自我跟新和大众智慧。而且它以景点的“经营”方式,和游客充分互动(见图3)。旅游者通过与工坊的互动,不仅激发出自身的创意,也进一步地了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氛围。工业遗迹只有在大众参与的情况下,才能持续地去创造与激发城市活力,从而将工业文化不断地延续下去。
图3 北京798艺术区与游客互动
4 合肥市合力叉车厂的更新
本文以合肥市合力叉车厂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合肥市工业遗产延续与发展的问题。
4.1 项目调研
4.1.1 项目背景
1958年的合肥市起重运输机械厂是合力叉车厂的前身。1984年,合力叉车厂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并且建造了合力大厦。合力大厦约15层,高54米,曾一度是合肥的地标,是“老叉车厂人”的骄傲。2008年,叉车厂正式开始搬迁。2015年,合力大厦被爆破,叉车厂地块被拍卖。未来,该厂区地块将用于居住与商业,而地块的东北角,将保留几栋厂房进行改造,打造为创意文化街区。
4.1.2 区位分析
合力叉车厂厂区位于合肥的南七,望江西路与金寨路交叉口处,交通便捷。这里曾是合肥的一片老工业区,叉车厂、变压器械厂、轴承厂等合肥现代工业的制造者们都在这里诞生,叉车厂与它们一起构成了合肥的工业记忆,见证了合肥的工业发展。随着合肥经济结构的调整,南七的这些工厂相继谢幕,厂区不断外迁,房地产开发商陆续进驻,这片土地已由原来的郊区变成了现在的中心地段(见图4和图5)。厂区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较大的改造再利用价值。
图4 合力叉车厂区位
图5 合力叉车厂周边
4.1.3 厂区现状
目前,厂区已基本拆除完毕,该地块也已被围起来进行施工建设,今后,大部分地块将会变成住宅区。根据现场调研,仍可见保留的几座厂房。其中,一座老厂房已改造完成,成为“金隅·南七里”售楼接待中心,还有一座正在改造中,据悉,将会改造为展览馆。(见图7)
4.2 厂区既有工业建筑改造
厂区中已有厂房被改造成为“金隅·南七里”的售楼接待中心。它的改造设计,延续了叉车厂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场所信息、历史记忆,同时又赋予了现代城市的体验功能。
4.2.1 被改造厂房建筑特征
图6 合力叉车厂现状卫星图
图7 合力叉车厂现状
被改造完成的厂房,外形呈长方形。屋顶呈圆拱形,大跨度桁架结构,结构稳定,条形横向天窗采光。(见图8)建筑外墙材料为清水红砖。室内为大跨度空间,层高高,约12米左右。内部空间开敞没有阻碍,可进行丰富的空间划分与多种功能置换和重组,像健身、展览、办公、娱乐等功能都可满足。对其进行改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图8 厂房特征
4.2.2 厂房改造
设计师将场所与建筑一起改造,首先在售楼部入口前做了水景与广场设计,引导视线。并在入口前,增加工业构筑物,延续工业文化。在厂房周围,保留有工业特征的管道、设备,结合竹子,形成节点。在建筑外观上,尽量保留原厂房的外貌特征,同时,增加新的楼梯、构件等,形成了新的建筑立面,打破原厂房建筑立面的呆板。新增部分采用钢、玻璃等新材料通过建构的方式与旧建筑进行对话。(见图9)
图9 场地与外形改造
改造设计的重点在室内空间的重新划分,地面处理、入口装饰等方面。厂房的高大空间内加入了展示空间、咖啡馆、办公空间、生活体验馆等功能体块,空间被划分为三层,一层对外开放,主要是接待、沙盘展示与咖啡馆。厂房入口处进行接待,入口顶棚上悬挂有许多叉车厂的老照片,延续人们对厂区的记忆。中间设有两个开敞直跑大楼梯,将一层空间一分为三,两个楼梯中间形成一个迷你型的影院,打造小剧场。楼梯前面为楼盘的沙盘展示,后面为咖啡休息厅。等到售楼完成,整个售楼中心将会变成展览馆,作为未来合肥艺术文化的主场舞台。(见图10)
图10 室内空间
作为旧工业厂区,合力叉车厂地块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尤其是厂房、构筑物、设备设施等,形成了特有的工业风格和空间特色。此次改造,保留了部分的工业元素,并加以设计与引导,以重拾厂区内生产、生活记忆。同时,对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在厂房中植入多种现代城市功能,以融入现代的城市生活。“新”与“旧”在这里展开了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的对话,旧厂房经改造后也成为新的建筑作品,焕发新的城市活力。
4.3 运营建议
4.3.1 整体
现阶段,开发商只对一座厂房进行了改造,今后还有保留的厂房需要改造。未来的改造和现在的改造需要形成有体系的、完整的设计。包括前期的可行性评估,所有单体建筑及景观、场地的整体设计,后期的管理实施,运营机制。无论场地、景观还是单体建筑,都须风格统一;加强规划的控制与管理,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加强公众参与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征求市民意见,促进项目的实施。
4.3.2 特色
合力叉车厂的改造有意打造文化创意街区,需要明确主题,打造自己的特色。这种“艺术园区”改造模式,国内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成都的东郊记忆,曾是成都红光电子管厂的厂区,如今改造成了音乐产业基地。以音乐产业为核心发展动力,带动数字音乐企业的聚集、音乐的生产销售和新媒体产业开发,进而推动数字音乐发展的循环发展模式,共同构建了完善的数字音乐文化链。叉车厂的改造可以在明确主题后,围绕主题打造自己的特色,吸引合肥的特色文化集群,引进主题书店。利用空旷的车间改造成开放式的活动空间,承办相关主题活动、话剧表演等等。
4.3.3 体验
公众体验与参与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了解遗产所产生的意义及影响并有意识地积极去保护与创造,以实现文脉传承与发扬的过程。根据主题定位对场所的特色进行设计,赋予现代城市体验功能,如厂房与厂房之间控制的土地,可设计作为居民活动广场。如影视交流、健身广场、文化展览等,特别是节日可以作为庆祝活动举行地,平日作为休闲娱乐广场;工业构筑物则可以打造成为特征性标志物,并结合景观小品,形成景观节点;同时,配套周边商业资源,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5 结语
合肥市现存的工业遗产做到了有效合理再利用的并不多,在延续与发展这一主题上,普遍重发展而轻延续,许多工业遗产直接被推到重建。合力叉车厂的改造并没有这么做,它保留了一些工业遗迹,并将工业文化与现代城市生活相结合,不仅带来了城市的发展,也给工业遗产的保护带来了契机。既延续了工业文化,也增加了区域活力,对今后合肥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更新也有着相应的借鉴作用。
图1 来源:http://bbs.365jia.cn/thread-1243812-1-1.html
图2 来源:http://news.wehefei.com/system/2017/05/19/011015178.shtml
图3来源:百度图片
图4来源:合肥市规划局方案公示
图5、7、8、9、10 来源:作者自摄
图6来源:谷歌地图与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