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委看点]

2018-12-05颜伏伍,朱西产,宋慰祖

汽车观察 2018年11期
关键词:智能网整体车型

有幸参加了《汽车观察》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车年度大选”活动(之前也参加过很多届),通过看、听、品、感、驾、论等方式,再一次亲身体验到中国车的整体进步。可以说,中国车在汽车设计、制造、集成、匹配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汽车颜值大幅度提升。在汽车造型设计上,几乎看不到模仿的痕迹,很多自主品牌车企正在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近年来,工艺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设计的实现,很多车型造型、内饰、科技感等方面也能够达到有机结合和统一。

第二,制造水平已与国际同步。目前,自主品牌车企几乎都采用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装备,甚至更好的装备,并采用了先进的工艺,所以,制造水平已经与国际大品牌汽车公司没有差距。

第三,集成匹配核心技术已基本掌握。通过试乘试驾,充分感受到了车辆底盘调教和动力传动匹配水平的提升,大部分车辆表现出加速平顺、无顿挫感、急转弯抓地性好、噪音品质良好等。

第四,新能源汽车表现不俗。在国家政策驱动下,各自主品牌车企都已十分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尤其是今年驾乘了多辆新能源汽车,无论是传统汽车公司还是造车新势力所提供的车辆,整体进步明显,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

第五,新技术应用日新月异。在今年评选活动中,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速度显著加快,尤其是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的新技术在新车型上的应用得以加快。

中国品牌汽车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正在加速缩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外观。部分车型,比如比亚迪、荣威,已经有了明显的突破,并且能看出正在努力寻找自己的风格。

其次是操控性能。此前总感觉国产车开起来比较松散,但经过这次评测发现,不少品牌车型在动力性、稳定性、平顺性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几乎要刮目相看。

最后是新技术应用速度加快,尤其是智能网联与轻量化,与合资品牌相比呈现出后来者居上的态势。

经过此次中国车年度大选,对中国品牌汽车的建议是:在品牌形象和口碑的建设与宣传上,还需要继续加把劲;从外观设计上,整体风格一直在徘徊,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语言。

我们还要为《汽车观察》和中国车年度大选点赞,历经13届从不间断的坚持与革新,中国车年度大选已经成为了行业盛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参与。这些品牌无一不是中国品牌汽车造车水平的代表。他们之间的角逐,对中国品牌汽车的崛起与突围有着示范作用。

首先,整体感觉自主品牌汽车正在逐步缩小与进口品牌汽车和合资品牌汽车的品质差距。从此次参评车型来看,无论是外观和内饰设计,还是操纵稳定性、动力性、平顺性等方面,自主品牌汽车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车型的综合品质也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了一些韩系车。一方面,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带给传统车企极大冲击,另一方面,也带给评委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体验到互联网企业对其眼中“好车”的定义。

其次,自主品牌汽车对于车联网功能的表征形式趋于同质化。目前来看,很多车型都具备了基于4G的联网功能,但体现形式和服务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者说没有能够达到完全取代手机的程度,与车辆内部信息的深度融合做得还不够深入。与此同时,能够提供的服务也大都局限在娱乐、导航等方面,对于车辆安全、维修保养或者远程控制的一些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最后,感谢《汽车观察》杂志能够组织这样的评选活动,能够推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提高公众对于自主品牌汽车的认可程度。

通过几十辆车的评测、试驾,最大的感受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的新主流,而中国品牌汽车从设计到品质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制动、传动等传统领域,与发达国家汽车相比已经不再落后了。

从设计上来看,中国品牌汽车已经到了再上台阶的新高度。以小鹏为例,整体线条设计前卫,色彩搭配大胆,大幅的前挡风玻璃设计,包括车顶配置的摄录像设备,对于整个汽车工业来说具有突破性。

但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从整体车型设计来看,虽有突破,但仍然受到传统影响。比如现在的汽车普遍越做越大、越做越高端,但消费者是否真的都需要大车?是否也可以关注一下精致的小车?车企需要前瞻性,多挖掘市场需求。

在智能网联方面,存在过度设计。有些设计没有基于驾乘者的实际需求,而是过分关注于娱乐,比如影视、媒体,但在跟驾驶息息相关的便捷和实用性上有所欠缺。

今年参评车辆总体来说,在外观造型设计上进步很大,安全配置上也都有所加强,但发动机进步不大,舒适性方面也有待提高。

具体来看,今年参加评选的车型呈现以下6大特点:

1.主流车型基本具备ADAS初级功能。主流车型的高端车型配置表中,基本配备了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偏移报警系统(LDWS)、紧急避撞(AEB)、自适应灯光控制(AFS)、盲区探测(BSD)、上坡辅助系统(HAC)、下坡控制系统(HDC)、全景泊车等初级ADAS系统。具有车道保持系统(LKA)、主动变道辅助、夜视系统(NVS)、行人保护系统(PPS)、自动泊车系统、交通标志识别、驾驶员疲劳探测等高级ADAS功能的车型还很少。

2.外观设计进步较大。外观同质化现象有所改变,各种车型基本能体现出其主体特征,造型整体感和一致性都有所改观,不少车型造型大气、新颖,具有现代感、科技感和时尚风格。但局部细节还存在造型突兀、做工粗糙、色彩不搭配等问题。

3.操控性能和驾乘体验均有提高,尤其MPV、大SUV进步大。各类车型操控性能和驾乘体验具有较大提高,驾驶跟随性、准确性、平顺性、轻便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MPV、大SUV进步较大,个别车型已达到乘用车水平。

4.新势力车进步很快,不容小视。新势力车在智能化、人机交互、驾驶体验上表现突出,在操控性能上,与传统车系已比较接近,只要做好一致性、可靠性等品质保证,新势力车将具有较强竞争力。

5.人机交互功能普遍较弱。语音识别、驾驶员监视等功能,大部分车型不能用、不好用,仅有接打电话功能,人机交互功能还处于初级阶段。

6.内部空间设计大部分仍然不合理,控制布局不合理,乘坐活动空间受限,操纵部件不方便。仪表台凌乱,没有主题,常用功能键布置随意、不当省略,中间显示屏布置突兀、与整体不协调;中控台宽大、异形、布局散乱,操作不方便,当然,各车也有各自一些较好的局部设计,如旋钮换挡、电子驻车、新颖的水杯架和小储物空间,一些常见的功能启用键美观、醒目、示意明确,但很难看到在一辆车上较完美地结合起来。

今年参评车辆整体进步明显,品牌之间的差距也已逐渐缩小,操控性方面均表现得可圈可点,但细节上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总体看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做工上,轿车的做工整体比多功能车做工精致,比如第二代逸动、领克03等。

2. 操控性上,整体进步较大,传统燃油车的操控整体优于新能源车。比如WEY VV6、宝沃BX5、欧尚COS1°这几辆车的操控性能尤为突出。

3. 对于传统车型来说,发动机是自主品牌弱项,部分车型驾驶中噪音较大,起步“肉”,倒车力矩不足。

4. 新能源车型整体进步明显,但经济型电动车有待提高之处也较明显,比如倒车电机力矩过小、泊车体验差、电机噪声大,车内多异响等。

5. 智能网联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几乎所有车型都配备智能网联系统,部分车型实现L2级别自动辅助驾驶功能。

猜你喜欢

智能网整体车型
交通运输部:扩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31.98万元起售,AITO品牌第二款车型问界M7发布
2022全球期待车型 TOP10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网控风扇设计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贬值速度最快的10款车型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