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企业风险的种类、成因及控制措施

2018-12-05邹俊

大陆桥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企业

文 / 邹俊

企业风险又称经营风险,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企业风险的定义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一、企业风险种类。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商业风险、营运风险等

(一)按风险损害的对象分类

财产风险:是导致财产发生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如房屋有遭受火灾、地震的风险,机动车有发生车祸的风险,财产价值因经济因素有贬值的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因生、老、病、死、残等原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例如,因为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由于疾病、伤残、死亡、失业等导致个人、家庭经济收入减少,造成经济困难。生、老、病、死虽然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但在何时发生并不确定,一旦发生,将给其本人或家属在精神和经济生活上造成困难。

责任风险:是指因侵权或违约,依法对他人遭受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负的赔偿责任的风险。例如,汽车撞伤了行人,如果属于驾驶员的过失,那么按照法律责任规定,就须对受害人或家属给付赔偿金。又如,根据合同、法律规定,雇主对其雇员在从事工作范围内的活动中,造成身体伤害所承担的经济给付责任。

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风险。

(二)按风险的性质分类

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可能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即造成损害可能性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两种,即损失和无损失。例如交通事故只有可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而决不会有利益可得。在现实生活中,纯粹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如水灾、火灾、疾病、意外事故等都可能导致巨大损害。但是,这种灾害事故何时发生,损害后果多大,往往无法事先确定,于是,它就成为保险的主要对象。人们通常所称的“危险”,也就是指这种纯粹风险。

投机风险:是指既可能造成损害,也可能产生收益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3种:损失、无损失和盈利。例如,有价证券,证券价格的下跌可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证券价格不变无损失,但是证券价格的上涨却可使投资者获得利益。还如赌博、市场风险等,这种风险都带有一定的诱惑性,可以促使某些人为了获利而甘冒这种损失的风险。在保险业务中,投机风险一般是不能列入可保风险之列的。

收益风险:是指只会产生收益而不会导致损失的风险,例如接受教育可使人终身受益,但教育对受教育的得益程度是无法进行精确计算的,而且,这也与不同的个人因素、客观条件和机遇有密切关系。对不同的个人来说,虽然付出的代价是相同的,但其收益可能是大相径庭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风险,有人称之为收益风险,这种风险当然也不能成为保险的对象。

(三)按损失的原因分类

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所导致的风险。如洪水、地震、风暴、火灾、泥石流等所致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风险。

社会风险:是由于个人行为反常或不可预测的团体的过失、疏忽、侥幸、恶意等不当行为所致的损害风险。如盗窃、抢劫、罢工、暴动等。

经济风险:是指在产销过程中,由于有关因素变动或估计错误而导致的产量减少或价格涨跌的风险等。如市场预期失误、经营管理不善、消费需求变化、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所致经济损失的风险等。

技术风险: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风险。如核辐射、 空气污染、噪声等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政治原因,如政局的变化、政权的更替、政府法令和决定的颁布实施,以及种族和宗教冲突、叛乱、战争等引起社会动荡而造成损害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颁布新的法律和对原有法律进行修改等原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四)按风险涉及的范围分类

特定风险:是指与特定的人有因果关系的风险。即由特定的人所引起,而且损失仅涉及个人的风险。例如,盗窃、火灾等都属于特定风险。

基本风险:是指其损害波及社会的风险。基本风险的起因及影响都不与特定的人有关,至少是个人所不能阻止的风险。例如,与社会或政治有关的风险,与自然灾害有关的风险,都属于基本风险。

特定风险和基本风险的界限,对某些风险来说,会因时代背景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如失业,过去被认为是特定风险,而现在认为是基本风险。

二、企业风险的成因

任何一个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都将涉及三项基本的要素,即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企业自身的内部条件以及企业根据内、外部情况组织配置资源的能力。正是这三项要素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便直接导致了企业风险的三大成因。

(一)外部环境

外部坏境是指企业的生存环境。任何企业都存在于一定的经营环境之中。经营环境对企业越有利,提供的机会越多,企业营运就越顺利,成功的可能性就赿大。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市场需求日趋多样,竞争程度愈加激烈,经营环境呈现出明显的优式。

(二)内部条件

内部条件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占有的有形及无形资源要素的总和。它是企业经营的物质基础和必要前提,主要包括资金、技术、人才、设备、原料、信息以及管理策略、企业文化等软件和硬件等必要要素。企业的内部条件决定着企业的规模、实力。企业的内部条件越完善,就意味着企业自身的优势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反之亦然。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智力的竞争,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创新能力、信息及传输网络等软件要素日益成为竞争的焦点,因此,软件要素的素质、水平已逐渐成为决定企业竞争状况的关键。

(三)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水平是一个企业整体实力的综合反映,企业的资源配置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以及资源配置策略。一般地讲,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越有利,机会越多,资源配置就相对越容易;企业内部条件越好,实力越强,则企业进行资源配置时也将更为有利。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通常表现为: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捕捉商机的能力、快速的组织调配资源能力、富有创造性的资源策划能力以及良好。

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正是由于具有快速准备和组织调配资源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掌握了有效的资源配置策略,才得以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立住脚,并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高水平的资源配置能力还可能帮助企业弥补自身的一些不利因素,将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机会,使企业获得高额报酬。

三、企业风险控制主要措施

(一)应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应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法律观念,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做到依法办事,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

(二)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

1.检查物资采购招标,查看全部企业风险防范全内容)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选择合格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2、加强签约监督。检查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避免合同因内容违法、当事人主体不合格或超越经营范围而无效;通过资信调查,切实掌握对方的履约能力;对那些不讲效益、舍近求远、进入情货等非正常情况严格审定;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否明确、有否以单代约、手续是否具备、签章是否齐全。

(三)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全过程的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的监督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京津冀地区科技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分析
丁力:独一无二的区域竞争优势,打造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