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投资指南
2018-12-05黄耀和姜宏斌柴晓萌刘洋编辑李茜
文/黄耀和 姜宏斌 柴晓萌 刘洋 编辑/李茜
因为资本、商品、人员和服务在欧盟内部完全自由流动,使中东欧国家可借助其与欧盟在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在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优势。
中东欧地区是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中的重要地区,也是“一带一路”的必经之路。早在2012年,“16+1合作”(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已在波兰华沙举行的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得到确立。2017年11月,中国同中东欧16国共同发表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强调将以“16+1合作”为依托,继续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等重大倡议,以及各国国家的发展规划相对接。
统筹区域特点
中东欧地区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和经济概念,区域内共有16个国家,包括波罗的海三国、中欧国家和巴尔干半岛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东欧地区在近现代一直处于东西方经济体的夹层地带。自苏联解体后,中东欧地区在政治和经济上逐渐向西欧靠拢,政治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是全球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宏观经济层面,2017年,中东欧地区16国的总人口为1.2亿,GDP总量为1.5万亿美元,分别占欧洲总人口、GDP总量的16.3%、7.2%。其人均GDP为1.2万美元,相当于欧洲人均GDP的44.5%。在过去的五年中,中东欧地区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相对于欧洲2%的总体水平,处于较快的增长状态。
在总体经济呈现较快增长的同时,中东欧地区也呈现出区域发展的多样化和不平衡化的特征。在人均GDP方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7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东欧地区人均GDP较高的前三位国家是斯洛文尼亚(20580美元)、捷克共和国(19820美元)和斯洛伐克(17490美元),而排名较靠后的中东欧国家如阿塞拜疆(4100美元)和乌克兰(2460美元)则与排在前列的国家有较大差距。在GDP增长率方面,罗马尼亚(5.5%)、斯洛文尼亚(4%)和波兰(3.8%)超过了欧洲的平均增长水平(2%),而阿塞拜疆则出现了负增长(-1.0%)。
总的来看,中东欧国家普遍体量较小,且竞争力单一:或工业化程度较高,或偏重农业,或偏重能源/矿业等。正因如此,中东欧16国对外国投资的需求不尽相同。欧盟内的成员国如波兰、捷克等主要的兴趣在扩大贸易,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而尚未入盟的国家如塞尔维亚和巴尔干半岛国家,则因来自欧盟的资金有限,又面临基础设施的巨大缺口,因而非常希望中国对其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所以,中企在考虑对中东欧地区进行投资时,必须考虑到地区的多样化、不平衡化以及投资所在国的特点、优势、限制和潜力。
关注重点行业
与欧盟的紧密联系以及持续提高的营商便利水平,是中东欧地区对外国资本的主要吸引力。因为资本、商品、人员和服务在欧盟内部完全自由流动,使中东欧国家可借助其与欧盟在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在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优势。同时,历史上中东欧对电工技术、数学、化学等领域教育的重视,则使其具有大量成本较低的高技能劳动力。此外,2006—2017年,中东欧国家在世界银行的营商便利度指数排名榜上的排位也有显著提升,部分国家如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波兰和捷克,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西欧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的水平。结合该地区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宽松的税收环境和税收激励政策等,中东欧地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扩大。根据中东欧地区的现状、特点以及投资者的偏好,中国投资者可重点考虑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旅游业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基础设施。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急需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更多的投资,以匹配其经济发展速度,为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在该领域,中东欧地区主要的投资机会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如公路、铁路和港口等,以及能源、公用事业领域。2017年,这两个领域的项目投资达到了中东欧地区所有建设项目总价值的66.5%。在国家层面,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最大的是波兰,其2017年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模达到了700亿美元。
制造业。捷克和波兰的南部地区是欧盟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汽车年产量占整个欧盟地区的33%以上。该区域在毗邻的德国、意大利等高度发达工业国家的带动下,具有完善的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以绿地投资和跨境并购的方式加快了“出海”步伐,并购的主要标的是零部件企业,包括新能源电机、控制系统、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根据《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7》,汽车行业的绿地投资近年来明显升温,在规模和数量上均超过了海外并购。中东欧地区因其完善的汽车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物流运输、研发机构、劳动力成本、税收优惠等优势条件,在并购和绿地投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前景。
旅游业。中东欧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在整个欧洲范围,中东欧地区的游客到访数量增长最快。其中,2017年上半年波黑的游客到访数量增长了23%,保加利亚增长了17%,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均增长了15%。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东欧地区有7个国家排名在前50位。随着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与中国通航次数的增加,预计未来旅游业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
警惕投资风险
首先,欧盟对该地区的控制力、影响力和规则限制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中东欧地区与欧盟联系紧密,对欧盟市场和资金有很高的依赖性,高度认同欧盟的规范和规则。这虽然有利于中东欧国家借助欧盟的优势资源进行发展,但也给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是对于已经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其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行为会受到欧盟在市场竞争和商业领域相关规定的限制。如中国和波兰就设立经济特区一事讨论时,波方因担心设立新的经济特区违反欧盟竞争法,而持反对意见。二是对于尚未加入欧盟的候选成员国,虽然暂时不受欧盟相关规则限制,但其也在逐渐向欧盟规则靠拢,最终将全面接受欧盟规则并加入欧盟。三是在立法管理之外,欧盟还可以通过经济政策管理、结构性改革、公共事业和社会事务管理等政策手段,对中东欧国家施加压力,使其在经济和对外政策上与欧盟趋同。因此,中国投资者赴中东欧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欧盟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尤其是在欧盟对中国加强与中东欧次区域合作尚存在疑虑,担心合作走向机制化,影响其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情况下,欧盟可能会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应用更加苛刻的条件。
其次,除了欧盟的影响,中东欧国家自身的政策、法规等也是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一方面,很多中东欧国家采用与欧洲主流国家相似的法律系统,对环境、知识产权、劳动者等有很严格的保护规定。例如,某中国投资者在波兰开展工程承包时,因项目所在地有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青蛙,导致项目超期完工,为此承受了较大损失。另一方面,部分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和立法不够稳定,有可能出台对投资者不利的政策。例如,2012年9月,某中东欧国家政府突然宣布对可再生能源项目增收39%的入网费,由此造成了投资者的很大损失。因此,中国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需审慎研究欧盟与项目所在国的法律,同时尽量选择政策稳定性较高的国家进行投资,以免造成意外损失。
第三,缺乏海外投资经验使中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以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为例,由于中企在当地缺乏成熟的机构、可靠的供应链和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投标报价时,很多原材料、机械设备甚至劳动力均需要考虑从中国或其他海外市场进口,建设成本远远高出中东欧国家的当地竞争对手。此外,某些中东欧国家的税收政策及营商环境也十分复杂,即便中企聘用对当地营商环境十分了解的当地顾问团队进行尽调,也难以避免投入大量前期成本后却未能赢得项目的情况。以2016年某大型央企参与竞标投资中东欧地区某国的高速公路项目为例。该项目计划以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方式投资建设,提出特许经营期最短者可中标,因而竞标者需综合考虑其建设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运营收入。该央企通过选聘技术、法律、财务顾问团队对投标事宜进行详细研究后发现,当地政府在招标文件中对车流量设置了上限,即运营期内无论交通流量如何增长,运营商的收入是有上限的;但在车流量不足时,市场风险则由运营商承担。因此,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成为了影响特许经营期报价的最重要因素。基于前述原因,该企业的建设成本较当地竞争者要高,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另由于难以准确量化项目所在国的投资和经营风险,该企业选用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对项目报价进行测算,造成项目特许经营期估算过长,最终无缘此项目。鉴此,建议中企在投资前应对项目所在国的风险进行充分且合理的预估,把投资回报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以控制项目的成本和报价,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风险缓释和对冲机制,也是规避投资风险、提高竞争力的可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