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能否

2018-12-05程实编辑张美思

中国外汇 2018年24期
关键词:南墙老歌面朝

文/程实 编辑/张美思

其实,木小雅的《可能否》,让人想到的不仅仅是过去,更是未来。望向未来,会令人感到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释然。

人会老,歌会旧,世界会变,这就是时间的意义吧。我喜欢听老人唱老歌,不喜欢听老人唱新歌;我不喜欢听新人唱老歌,却格外喜欢听新人唱新歌。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崭新得让人有一种熟悉又心慌的感觉。2018年我最喜欢的一首新人新歌,应该是木小雅的《可能否》了。这首歌不光唱出了一种沁人心脾的青春气息,更唱出了所有金融市场弄潮儿藏不住的一声叹息。

哎!多么不可思议的一年。哎!多么惨不忍睹的一年!哎!多么悔不当初的一年。可能否?可能有重来的机会否?可能否?可能有变好的未来否?如果觉得这样的问题有些市侩,也有文艺一些的类似版本,就像木小雅悠悠唱出的“春天的风能否吹来夏天的雨,秋天的月能否照亮冬天的雪,夜空的星能否落向晨曦的海,山间的泉能否遇上南飞的雁;能否早一点看透命运的伏线,能否不轻易就深陷”。答案我们都心知肚明——不可能。明知故问,只是因为不信邪、不服气、不舍得、不甘心。

不甘心又能怎样,再后悔又能怎样?木已成舟,只能这样。据说木小雅写《可能否》这首歌的灵感,来自张枣的一句诗:“每当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金融市场里的每一点后悔,也都伴随着资产价格的无边落木萧萧下。2018年以来,MSCI全球股指下跌超过6%,而此前一年是上涨20%;沪深300指数下跌20%,欧洲STOXX50指数下跌12%,恒生指数下跌13%,美股过山车后全年涨幅几乎清零;油价冲上70后闪跌至50,比特币更是从19000以上的云霄跌落至4000的尘埃之下。一切于2017年年末看似笃定的财富神话、资产狂欢,全部如梦幻泡影而骤然破灭,如露亦如电,且无一例外、无人幸免。

重新来过?没有可能。2017年有多么温柔,2018年就有多么残酷,这才是时间的威力,也是市场的魅力。那么,像年轻人一样做个文艺的假设,如果真的可以重新来过,我们能避开2018年的大坑吗?很遗憾,还是不能。至于原因,年轻的木小雅告诉我们,“可能我撞了南墙才会回头吧,可能我见了黄河才会死心吧”。事实是,不经历痛彻心扉的熊市折磨,大多数市场参与者永远不可能懂得尊重、学会敬畏。

战胜人性是战胜市场的前提,但大多数的我们,即便聪明也很难做到。难以做到,可能是因为我们太过年轻,没见过南墙,不知何为边界,不知何为周期。虽然市场长存,但市场中总有很多人因为缺乏经历而迷失在过于自负的幻境里。难以做到,可能是因为我们随波逐流地撞上了南墙,不懂从众的危险和个性的珍贵。金融市场绝大多数时间是随主流而动的,但决定最终成败的往往是看似偶然的非主流变化。从众可能带来可预期的小收获,更可能造成不可预期的大溃败。难以做到,可能是因为我们太过脆弱,不敢去想南墙,习惯于避重就轻、视若无睹和自我安慰。金融市场里最危险的往往不是黑天鹅,而是灰犀牛。大多数人对大到足以不可忽视的风险却心存侥幸,总是贪婪到认为自己足以在击鼓传花结束之前远离覆巢之祸,因而也就会不可避免又心存不甘地倒在灰犀牛脚下。

一次次,我们可以看到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却无法改变长剑落下后的血光四溅;一天天,我们可以感受到市场的片片凌迟之痛,却无法阻挡螳臂当车的悲壮之举;一刻刻,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情绪从一个极端向跳向另一个极端,却无法找到通往长期理性的坦途。其实,只有南墙本身,才可以让理性成为一种可能。

2018年,我们错的时候和对的时候可能一样多,但选择性记忆可能改变人们的自我认知。于我个人而言,无论对错,无论是否被打脸,都不重要,因为在未来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脆弱的;真正重要的,是2018年能让我们更加懂得敬畏市场、尊重专业、坚守自己。

其实,木小雅的《可能否》,让人想到的不仅仅是过去,更是未来。望向未来,我会感到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释然。原因很简单,无论是特朗普、美联储、中国经济、全球经济、金融市场,还是我自己,都已经站在南墙边上。而透过南墙,我看到的是一整片的豁然开朗。

猜你喜欢

南墙老歌面朝
刘红霞
面朝大海
无敌签名档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们为什么喜欢“老歌”
在中关村广场唱老歌
惬意的老歌(外二首)
撞了南墙就回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首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