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特色学校摭谈

2018-12-05张书献

教书育人 2018年35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办学特色

张书献

1993年2月13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学校的特色。”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基于此,国内的特色学校,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到九十年代后期得到国家、社会认可,被公认为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再到今天形成燎原之势。或许,有人会问:何谓特色学校?特色学校即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办学实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通过不懈的实践探索,创造性地建构新型的办学模式,成为一所具有独特的整体办学风格的学校。特色学校的基本特征为长期性、创新性、优质性、独特性、稳定性与整体性。

静观当今的教育,国内的一些中小学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众象丛生。所以,本文期望对其给予解析与统整,使教育百花园呈现出万紫千红、争奇斗艳、春意盎然的局面。下面,笔者分板块述之。

一、喜闻:奇花自远名

一段时间以来,“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已成为不少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被打破。特色,正在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一些特色学校,从同质到创新,已经硕果累累,闻名遐迩。

如,2016年3月,笔者参观的广东佛山顺德区东平小学。该校秉承“大教无痕,小学有成”的理念,坚持“一师一课程,一班一特色”的宗旨,创建“慧指”校园,开设“慧指”课程,引导“慧指”活动,弘扬“慧指”文化,引领学生用慧眼观察世界、用童心感受生活、用双手创造智慧。所以,走进该校,你会欣赏到绿韵长廊、飘香的瓜果、校园涂鸦、手绘童话……欣赏到广绣童年、陶乐童年、版画童年、书画童年……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慧指文化。

再如,2015年10月,笔者考察的广东广州天河区五山小学。该校在“仁智兼修,海纳百川”理念的引领下,树立了“以仁智教育为特色,办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科学精神的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遵照“博古通今,尚善求真”的校训,因循“国学辅仁,科技益智”的策略,借助“国学养正”“科技生慧”“德育修身”“社团明志”“研究致远”特色课程,以仁养正,以智育才,培养具有“仁爱守礼、睿智创新”品质的少年。漫步校园,你一定会被到处弥漫着的国学经典教育与科技教育因子所吸引。

二、疑问:乱花迷人眼

在轰轰烈烈的特色学校创建大潮中,一些学校从同质逐渐走向创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办学品位与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逐渐蜕变为蜚声国内外的名校。然而放眼基础教育,仍有一些中小学校在创建特色品牌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令人疑惑的乱象。

主要体现在:概念混乱,以偏概全。细析之,有的学校,把特色学校建设等同于项目特色、特色项目或学校特色,忽视了整体风格的创建。如,学生会写毛笔字就说是特色,会跳绳也说是特色。有的学校把特色学校建设等同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忽略了学校的整体效应。如,在显眼处树起一座雕塑、理念墙就认定为特色,挂上一些图片、文字也认定为有特色。有的学校把特色学校建设等同于建设个性化学校,在不经意间窄化、异化了教育内涵。如,部分学生会诵上几篇《诗经》《论语》就算拥有特色,会跳几段舞蹈、健美操也算拥有特色。

一些中小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出现的乱象还包括:专于猎奇,淡化教育。有的学校,常年囿于创建、申报、参评特色,无形中弱化了基础教育之“基础”,犯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常识性错误。有的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特色”,不惜虚张声势,使教育的外在形象疏离甚至遮蔽了本体价值,犯下了根本性错误。如,在操场上布下给妈妈洗脚的千人方阵就诩为特色,摆出一些扇子舞造型也许为特色。试问,没有了特色,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会降低,但如果那些所谓的特色遮蔽了教育本质,偏离了教育方针,则更容易被人耻笑。

可见,当下的教育界,亟须从创建特色学校的科学性、真实性、持续性等方面出发,审视自己的一些做法,使广大中小学校的特色建设,能顺利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原因:恋花人不同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与驱动下,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特色化改革”大潮已呼之欲出。然而,为什么只有少数特色学校取得了成功呢?个中原因,应该与学校是否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关照有关。

纵观某些成功转型的特色学校的蜕变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其间多多少少有相关部门的支持。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在传达、落实上级关于创建特色学校政策的同时,也会主动承担辖区内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的督导、评估、宣传与推介责任,甚至还会成为参谋者、决策者、规划者与设计者。于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一名名教育品牌策划专家学者被频繁请进校园,一家家纸质与电子媒体被定期约请联袂演绎。甚至,一两家“文化公司”,也会被重金聘请来帮忙。

自然地,一座座顺利蜕变的特色学校,不仅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也成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得意“名片”。可是,有些特色学校,却由传统的“学校”变成了市场化的产品,由往昔的面向学生、民族与未来发展,转换为面向政府、社会与现实“需求”。“树立”“打造”等频繁出现的词汇,使学校渐渐染上了一层浓浓的“商品”色彩。学校管理中,“企业”运作的痕迹越来越重。学校方方面面的“特色”,也在不经意间变成了对外“营销”的大大小小的“筹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本身也变成了吸引兄弟学校前来参观、考察的“景观”。

然而,细析之,国内中小学的“特色化”进程,也是一场非均衡化发展的竞争过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拥有良好的历史文化积淀,都能享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支持,进而逐渐蜕变为特色建设的典型。那些底蕴浅、条件差、层次低、地位卑的学校,不可能沐浴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恩泽与恩宠。尤其是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只能在一些低水平的项目上打转,或者处于盲目模仿的尴尬境地,甚至仍挣扎在温饱线上。

由此可见:国内中小学,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色”与“特色”之间,根本无法同日而语,出现乱花迷人眼的状况,实在在所难免。

四、声音:寻花却忘本

“特色化”办学在改变教育界“千校一貌”“万生一面”格局的同时,行政化与商品化迹象也越来越明显,呈现出了项目化、形式化、时髦化的特点。难怪《中国教育报》2016年01月05日登出了特级教师吴非对此提出的尖锐批评:教育界被“特色”折腾,官僚主义的政绩观难辞其咎。相当一批分管官员未必懂教育,从他们视察中小学校时,只打听“特色”便可看出。也许他们认为,有“特色”才算是好学校,才谈得上有“创造性”。

的确,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掌握着辖区内中小学特色学校的“阐释权”与“评估权”。有的每年运用“绩效表现性”政策技术,牵引着下面一些希望得到表扬的校长,为获取某种“特色”称号,按照相应“标准”,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从学年规划,到学期方案,到每月目标,悉心准备材料,精心装扮自己。试想,这些学校为了评估达标、验收过关、展示精彩,上上下下得花费多少时间、精力去一一应对?广大教职员工还能剩下多少心思、精力、时间与热情,进行常态的本真的“教育意义与价值的追寻与建构”?

何况,当创建特色学校被作为行政指令与评价指标推行下去,演变为某些“教育官”建功立业的“砝码”时,一些底子厚、条件好、资源优的学校,或许会如鱼得水、如沐春风、如饮甘霖,逐渐破茧成蝶;而那些条件有限、资源匮乏、囊中羞涩、孤立无援的学校呢?便会被评为“薄弱学校”。所以吴非老师在《学校一定要有“特色”吗》一文中,发出了悲悯的声音:教育界的“特色”,弄得一些中小学校长日子颇不好过,因为学校“没有特色”,在教育部门的各种评比中吃了亏,受到批评或质疑。

话说回来,如果硬要赶鸭子上架,让一些学校把“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作为特色来追求,花大力气去争、去创、去评、去比,还不如干脆不要其形成“特色”,让人家老老实实、平平淡淡地搞好义务教育呢。

五、拨云:幽花渐欲明

诚然,国内中小学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已是大势所趋。不过,前提是学校发展一定不要偏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的轨道,一定不要忽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出名师,育英才”。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提出:从本质上讲,特色学校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载体,而不是用来吸引眼球的一张“名片”、一个“筹码”、一处“景观”。当然,也不是“项目特色、特色项目或学校特色”,更不是“专于猎奇,淡化教育”的另类学校,或“快餐式”“工业化”“商业化”之流,而是“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办学实际,在较长时间里,在不懈的实践探索中,创造性地建构新型办学模式,成为一所具有独特的整体办学风格”的学校。

深入了解了特色学校内涵,学校就可以充分发掘自身的富有特色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文化资源、课程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以及周边自然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等优势,以校本课程的研发为突破口,再以特色文化创建提供的生存土壤与发展动力,带动整体变革,创生出特色理念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班级文化,最终成功创建特色学校。

例如,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把传统优势项目国际象棋定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使学校“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浓厚的国际象棋文化”。该校从“棋错一招,满盘皆输”的棋理中,提炼出校训“走好每一步”,再拓展为“在人生中要走好每一步”,以点带面,实现整体发展;接着将“走好每一步”,又升华为“发现、发展、点亮生命”的办学理念,实现从国际象棋文化到学校整体文化的涅槃;随后又提炼出了“棋理养德、棋理启智”的办学宗旨,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了许多的特色课程,最终走上特色发展、多元发展、持续发展、稳定发展、整体发展之路。

从该校创建特色的发展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所从二十余年丰厚文化资源的薪火相传中,发展起来的优质的特色学校。彰显出该校对本校历史文化底蕴的尊重与珍惜,对国际象棋教育文化的发掘与演绎,对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呵护与希冀。这种特色学校文化因子,不仅外显于特色项目,而且凝聚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灵魂深处。

总而言之,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对国家教育政策深刻领会、特色教育理论准确解读、自身教育资源全面了解、周边教育资源正确把握之后,所进行的对教育真谛的深度思考、对教育使命的再次唤醒、对教育视角的再次调整、对教育理念的再次聚焦、对教育目标的再次定位、对教育资源的再次审视、对教育课程的再次建构、对教育激情的再次焕发。

众所周知,现今是一个理念与现实碰撞的时代,也是一个突围与固守并举的时代,还是一个重构与创新爆发的时代。教育的真理越辩越明,办学的模式越创越新。奇花名自远,亦是藉东风。希望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引领与指导下,通过对当下国内中小学,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出现的众象给予统整,无论在城市与乡村,我们都可以看到万紫千红、争奇斗艳、春意盎然的教育局面。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办学特色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基于GIS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与提升暨普通高中体育课标培训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